营造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
2014-07-18黄小玲
黄小玲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而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达到这条渠道的内部动力。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们好学。”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驱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使学生持久地、自觉性地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自觉过程,这就是乐学胜于苦学的道理。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现在就如何在课堂上营造学习气氛,培养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导入引趣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在知识和内容的连接处设疑引思,开拓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教师可生动地提出本课堂的要求及目标。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随意报数,教师很快地判断出能被3整除的数,让学生验算,结果都是正确。这时教师小结:“像你们这样一个一个地去笔算太花费时间了,能否不再笔算像老师一样一看就能判断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哪个数不能,老师今天就是要教给你们这种方法。”此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地进入新课学习。
二、情境激趣
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需要教师引导、培养才能形成与发展的。然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他们所共有的特征,他们对周围事物和现象都感到新鲜有趣。这种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因而,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情境之中,牵动好奇之心,激起求知的欲望。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中,我提出了:用什么方法来检验长方形的对边到底是相等或不相等?……问题一出来,同学们按小组展开激烈讨论,有的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在尝试……创设出这样的一个趣题,让学生投入到这样的情境中,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三、设问导趣
作为教师应该把课堂上的设问,设计为知识发现过程的再编制,但必须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的再编制,要紧密地围绕数学内容,根据需要,按教学程序、课堂结构,选择新颖的具有启发性的设问,形成各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以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从而把学生一步步地引向问题的彼岸。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每个学生准备2个用硬纸制成的完成相同的梯形。
设问:①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②梯形面积能否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进行计算?为什么?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怎样拼?④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原来的梯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⑤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怎样求出原来的面积?学生清楚地看到:梯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S梯形=(a+b)×h÷2。
四、游戏诱趣
利用游戏诱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智慧常常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十分欢迎,兴趣强烈,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我是这样做的: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名称是找朋友。同学们的桌上都放着九个图形,请每个同学各拿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把这两位熟悉的朋友找出来。学生就开始动手,接着我乘着学生喜悦的表情又问:为什么5号图形你也不拿,他也不要?5号图形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为什么它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看来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条边和四个角还有一些秘密呢?想解开这个秘密吗?学生都说想,这时,他们的求知欲极大地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出奇地活跃,学习兴趣高涨,思维也处于积极状态。在游戏中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五、操作唤趣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好小棒,在教师的指导下摆三角形,用10根小棒,三根摆一个三角形,摆完第二个三角形后,问:“剩下的还可以摆吗?”答:“因为我们还有4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学生在亲手操作过程中个个专心致志,学习气氛甚浓,学生通过借助视觉直观形象与动手操作不仅感知了余数,还避免了枯燥的讲教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推动了学习。
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教学不在于教给他各种知识,而在于培养他具有爱好知识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给他进行研究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地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编辑 张 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