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部位股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2014-07-18沈文姣
沈文姣
[关键词] 低位股静脉置管;常规股静脉置管;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2_0176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238 我院老年病区住院患者多为高龄老人,患者多为脑卒中后遗症或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老年痴呆症等,病情复杂多变,病程长,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外周输液难度大,使用深静脉置管,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解决了穿刺困难问题。文献报道经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导管有发生血、气胸、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危险[1],股静脉留置管相对穿刺风险小,护理人员便于操作。为了探讨股静脉留置针在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我们对老年患者股静脉留置针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入住我院老年病区的患者220例,男98例,女122例,年龄76~93(8432±372)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0例,男52例,女58例,年龄76~93(8324±212)岁;对照组110例,男54例,女56例,年龄76~90(8245±1236)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基础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均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实行操作。穿刺材料均选用美国Aarrow公司生产的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针,导管型号为16G。另准备麻醉包一个。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股静脉置管的目的、方法、术中的配合、术后的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121 静脉穿刺留置方法:观察组采用低位股静脉留置。患者取仰卧位,穿刺侧下肢外展外旋30°或稍垫高臀部,操作者左手示指、中指在腹股沟处扪及动脉搏动,在搏动点内侧05~10cm、腹股沟韧带下缘7~9cm处为穿刺点[2],消毒范围为直径15cm,铺巾,在穿刺点做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沿15°~30°角缓慢进针,同时回抽穿刺针活塞,见回血后,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将导丝沿穿刺针送入约30cm,退出穿刺针,将导管沿导丝送至适当深度(15cm~20cm),拔出导丝,回抽到静脉血,推注生理盐水5ml,连接肝素帽,接输液装置,消毒穿刺点,覆盖3M透明敷料,缝线固定针座于皮肤上。对照组采用常规股静脉穿刺留置。患者仰卧位,暴露患者腹股沟区,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30°,选穿刺点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cm处,操作者左手的示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排按压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40°~60°角穿刺,与股动脉平行缓慢进针,操作方法同上。
122 护理观察:对清醒患者,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如为意识不清患者,交代陪护人员务必保持留置管固定良好,必要时患者使用约束带,避免患者无意识拔管。两组患者穿刺处换药均每周两次。每次输液结束时抽取6~8ml封管液,采取正压封管,使管腔内充满肝素稀释液,以防血液回流阻塞管腔,夹闭自带夹。不输液时,每周用125U/L的稀释肝素液5~10ml封管两次。留置部位如有出汗、进水应及时更换透明敷贴并消毒针眼,同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疼痛。记录相关并发症。
观察指标:(1)穿刺成功率。一针见血后置管成功或一针未见血略退针调整方向后进针置管成功者为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失败重新更换部位穿刺为二次穿刺成功。二次穿刺失败改为对侧穿刺成功者为三次穿刺成功。(2)静脉置管期间情况。(3)导管留置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较: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5%高于对照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留置管期间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导管脱管、相关感染、导管阻塞、静脉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比较: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低位股静脉留置受肢体体位影响较小,股静脉管腔粗直位置固定,便于穿刺与送针。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是从腹股沟韧带部位穿刺股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至下腔静脉,导丝在入下腔静脉部位易发生受阻,降低插管成功率。低位股静脉留置针位置低,固定良好,患者在活动或进行肢体康复锻炼时,影响较小,常规股静脉置管则活动时导管易折弯摩擦,影响留置舒适度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常规股静脉置管离会阴部较近,导管及固定缝合皮肤处易被污染,并发症发生率高[3]。本文结果显示,低位股静脉留置针留置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且低位股静脉留置针留置保留明显长于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发生相关感染等并发症比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低。为有效降低感染等并发症,护理上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注意观察置管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情况,如渗液多或敷料疑有污染、脱落等要及时更换,确保导管入口处无菌、干燥。同时避免尿道口分泌物污染导管及置管部位皮肤。
本文结果显示,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意外拔管率明显低于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研究表明[4],有44%的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处于约束状态仍能拔出导管,这与常规股静脉穿刺导管部位较难保护,且离手部近,故较易拔出有关。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部位可以使用弹力绑带保护,可以有效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自主拔管。为有效降低导管脱管率,临床护理中应加强巡视,每日观察敷贴有无松动,注意穿刺点固定缝合处有无脱落。采用在穿刺点及缝线部位,使用65cm×5cm透明胶布外贴,将留在外面的导管及肝素帽与穿刺方向反折成u型,再用一张6cm×7cm透明胶布固定,两张敷料应尽量重叠,不要留有空隙,以免导管从空隙中脱出[5]。同时指导家属制作无指手套让患者戴,有效减少拔管。
低位股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明显优与常规股静脉留置,值得在临床推广。但需培养专门护理人员负责股静脉导管置入,提高穿刺成功率,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规范封管、消毒固定、静脉导管拔除等深静脉护理各项操作工作,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胡占升,于学江.三种不同途径经皮深静脉置管术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642-643.
[2]湛三成,杨萍.三种静脉置管法在ICU抢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35-36.
[3]刘文海,阎波,刘挺,等.1100例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8):465-467.
[4]Mion LC, Minnick AF, Leipzig RM, et al. Patient initiated deviee removal in intensive care unites: A national prevalence study[J]. Crit Care Med,2007,35(12):2714-2720.
[5]彭素姜,黄守春,张春红.深静脉留置导管脱管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8):2246-2247.endprint
[关键词] 低位股静脉置管;常规股静脉置管;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2_0176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238 我院老年病区住院患者多为高龄老人,患者多为脑卒中后遗症或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老年痴呆症等,病情复杂多变,病程长,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外周输液难度大,使用深静脉置管,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解决了穿刺困难问题。文献报道经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导管有发生血、气胸、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危险[1],股静脉留置管相对穿刺风险小,护理人员便于操作。为了探讨股静脉留置针在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我们对老年患者股静脉留置针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入住我院老年病区的患者220例,男98例,女122例,年龄76~93(8432±372)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0例,男52例,女58例,年龄76~93(8324±212)岁;对照组110例,男54例,女56例,年龄76~90(8245±1236)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基础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均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实行操作。穿刺材料均选用美国Aarrow公司生产的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针,导管型号为16G。另准备麻醉包一个。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股静脉置管的目的、方法、术中的配合、术后的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121 静脉穿刺留置方法:观察组采用低位股静脉留置。患者取仰卧位,穿刺侧下肢外展外旋30°或稍垫高臀部,操作者左手示指、中指在腹股沟处扪及动脉搏动,在搏动点内侧05~10cm、腹股沟韧带下缘7~9cm处为穿刺点[2],消毒范围为直径15cm,铺巾,在穿刺点做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沿15°~30°角缓慢进针,同时回抽穿刺针活塞,见回血后,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将导丝沿穿刺针送入约30cm,退出穿刺针,将导管沿导丝送至适当深度(15cm~20cm),拔出导丝,回抽到静脉血,推注生理盐水5ml,连接肝素帽,接输液装置,消毒穿刺点,覆盖3M透明敷料,缝线固定针座于皮肤上。对照组采用常规股静脉穿刺留置。患者仰卧位,暴露患者腹股沟区,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30°,选穿刺点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cm处,操作者左手的示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排按压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40°~60°角穿刺,与股动脉平行缓慢进针,操作方法同上。
122 护理观察:对清醒患者,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如为意识不清患者,交代陪护人员务必保持留置管固定良好,必要时患者使用约束带,避免患者无意识拔管。两组患者穿刺处换药均每周两次。每次输液结束时抽取6~8ml封管液,采取正压封管,使管腔内充满肝素稀释液,以防血液回流阻塞管腔,夹闭自带夹。不输液时,每周用125U/L的稀释肝素液5~10ml封管两次。留置部位如有出汗、进水应及时更换透明敷贴并消毒针眼,同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疼痛。记录相关并发症。
观察指标:(1)穿刺成功率。一针见血后置管成功或一针未见血略退针调整方向后进针置管成功者为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失败重新更换部位穿刺为二次穿刺成功。二次穿刺失败改为对侧穿刺成功者为三次穿刺成功。(2)静脉置管期间情况。(3)导管留置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较: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5%高于对照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留置管期间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导管脱管、相关感染、导管阻塞、静脉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比较: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低位股静脉留置受肢体体位影响较小,股静脉管腔粗直位置固定,便于穿刺与送针。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是从腹股沟韧带部位穿刺股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至下腔静脉,导丝在入下腔静脉部位易发生受阻,降低插管成功率。低位股静脉留置针位置低,固定良好,患者在活动或进行肢体康复锻炼时,影响较小,常规股静脉置管则活动时导管易折弯摩擦,影响留置舒适度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常规股静脉置管离会阴部较近,导管及固定缝合皮肤处易被污染,并发症发生率高[3]。本文结果显示,低位股静脉留置针留置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且低位股静脉留置针留置保留明显长于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发生相关感染等并发症比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低。为有效降低感染等并发症,护理上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注意观察置管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情况,如渗液多或敷料疑有污染、脱落等要及时更换,确保导管入口处无菌、干燥。同时避免尿道口分泌物污染导管及置管部位皮肤。
本文结果显示,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意外拔管率明显低于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研究表明[4],有44%的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处于约束状态仍能拔出导管,这与常规股静脉穿刺导管部位较难保护,且离手部近,故较易拔出有关。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部位可以使用弹力绑带保护,可以有效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自主拔管。为有效降低导管脱管率,临床护理中应加强巡视,每日观察敷贴有无松动,注意穿刺点固定缝合处有无脱落。采用在穿刺点及缝线部位,使用65cm×5cm透明胶布外贴,将留在外面的导管及肝素帽与穿刺方向反折成u型,再用一张6cm×7cm透明胶布固定,两张敷料应尽量重叠,不要留有空隙,以免导管从空隙中脱出[5]。同时指导家属制作无指手套让患者戴,有效减少拔管。
低位股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明显优与常规股静脉留置,值得在临床推广。但需培养专门护理人员负责股静脉导管置入,提高穿刺成功率,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规范封管、消毒固定、静脉导管拔除等深静脉护理各项操作工作,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胡占升,于学江.三种不同途径经皮深静脉置管术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642-643.
[2]湛三成,杨萍.三种静脉置管法在ICU抢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35-36.
[3]刘文海,阎波,刘挺,等.1100例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8):465-467.
[4]Mion LC, Minnick AF, Leipzig RM, et al. Patient initiated deviee removal in intensive care unites: A national prevalence study[J]. Crit Care Med,2007,35(12):2714-2720.
[5]彭素姜,黄守春,张春红.深静脉留置导管脱管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8):2246-2247.endprint
[关键词] 低位股静脉置管;常规股静脉置管;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2_0176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238 我院老年病区住院患者多为高龄老人,患者多为脑卒中后遗症或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老年痴呆症等,病情复杂多变,病程长,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外周输液难度大,使用深静脉置管,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解决了穿刺困难问题。文献报道经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导管有发生血、气胸、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危险[1],股静脉留置管相对穿刺风险小,护理人员便于操作。为了探讨股静脉留置针在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我们对老年患者股静脉留置针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入住我院老年病区的患者220例,男98例,女122例,年龄76~93(8432±372)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0例,男52例,女58例,年龄76~93(8324±212)岁;对照组110例,男54例,女56例,年龄76~90(8245±1236)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基础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均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实行操作。穿刺材料均选用美国Aarrow公司生产的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针,导管型号为16G。另准备麻醉包一个。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股静脉置管的目的、方法、术中的配合、术后的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121 静脉穿刺留置方法:观察组采用低位股静脉留置。患者取仰卧位,穿刺侧下肢外展外旋30°或稍垫高臀部,操作者左手示指、中指在腹股沟处扪及动脉搏动,在搏动点内侧05~10cm、腹股沟韧带下缘7~9cm处为穿刺点[2],消毒范围为直径15cm,铺巾,在穿刺点做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沿15°~30°角缓慢进针,同时回抽穿刺针活塞,见回血后,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将导丝沿穿刺针送入约30cm,退出穿刺针,将导管沿导丝送至适当深度(15cm~20cm),拔出导丝,回抽到静脉血,推注生理盐水5ml,连接肝素帽,接输液装置,消毒穿刺点,覆盖3M透明敷料,缝线固定针座于皮肤上。对照组采用常规股静脉穿刺留置。患者仰卧位,暴露患者腹股沟区,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30°,选穿刺点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cm处,操作者左手的示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排按压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40°~60°角穿刺,与股动脉平行缓慢进针,操作方法同上。
122 护理观察:对清醒患者,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如为意识不清患者,交代陪护人员务必保持留置管固定良好,必要时患者使用约束带,避免患者无意识拔管。两组患者穿刺处换药均每周两次。每次输液结束时抽取6~8ml封管液,采取正压封管,使管腔内充满肝素稀释液,以防血液回流阻塞管腔,夹闭自带夹。不输液时,每周用125U/L的稀释肝素液5~10ml封管两次。留置部位如有出汗、进水应及时更换透明敷贴并消毒针眼,同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疼痛。记录相关并发症。
观察指标:(1)穿刺成功率。一针见血后置管成功或一针未见血略退针调整方向后进针置管成功者为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失败重新更换部位穿刺为二次穿刺成功。二次穿刺失败改为对侧穿刺成功者为三次穿刺成功。(2)静脉置管期间情况。(3)导管留置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较: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5%高于对照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留置管期间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导管脱管、相关感染、导管阻塞、静脉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比较: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低位股静脉留置受肢体体位影响较小,股静脉管腔粗直位置固定,便于穿刺与送针。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是从腹股沟韧带部位穿刺股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至下腔静脉,导丝在入下腔静脉部位易发生受阻,降低插管成功率。低位股静脉留置针位置低,固定良好,患者在活动或进行肢体康复锻炼时,影响较小,常规股静脉置管则活动时导管易折弯摩擦,影响留置舒适度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常规股静脉置管离会阴部较近,导管及固定缝合皮肤处易被污染,并发症发生率高[3]。本文结果显示,低位股静脉留置针留置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且低位股静脉留置针留置保留明显长于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发生相关感染等并发症比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低。为有效降低感染等并发症,护理上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注意观察置管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情况,如渗液多或敷料疑有污染、脱落等要及时更换,确保导管入口处无菌、干燥。同时避免尿道口分泌物污染导管及置管部位皮肤。
本文结果显示,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意外拔管率明显低于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研究表明[4],有44%的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处于约束状态仍能拔出导管,这与常规股静脉穿刺导管部位较难保护,且离手部近,故较易拔出有关。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部位可以使用弹力绑带保护,可以有效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自主拔管。为有效降低导管脱管率,临床护理中应加强巡视,每日观察敷贴有无松动,注意穿刺点固定缝合处有无脱落。采用在穿刺点及缝线部位,使用65cm×5cm透明胶布外贴,将留在外面的导管及肝素帽与穿刺方向反折成u型,再用一张6cm×7cm透明胶布固定,两张敷料应尽量重叠,不要留有空隙,以免导管从空隙中脱出[5]。同时指导家属制作无指手套让患者戴,有效减少拔管。
低位股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明显优与常规股静脉留置,值得在临床推广。但需培养专门护理人员负责股静脉导管置入,提高穿刺成功率,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规范封管、消毒固定、静脉导管拔除等深静脉护理各项操作工作,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胡占升,于学江.三种不同途径经皮深静脉置管术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642-643.
[2]湛三成,杨萍.三种静脉置管法在ICU抢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35-36.
[3]刘文海,阎波,刘挺,等.1100例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8):465-467.
[4]Mion LC, Minnick AF, Leipzig RM, et al. Patient initiated deviee removal in intensive care unites: A national prevalence study[J]. Crit Care Med,2007,35(12):2714-2720.
[5]彭素姜,黄守春,张春红.深静脉留置导管脱管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8):2246-22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