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评价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2014-07-18董庆海
董庆海
摘 要: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应走向多元化。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应当遵循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建立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助于教师反思与提高、有助于实现课程改革总体目标的评价模式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评价;多元化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教师激励评价,鼓舞学生感悟学习的真谛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学生年龄小,教师的激励性评语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能促使他们不断奋进。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就是权威,不容置疑,他们在学习上的每一点小进步,一旦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评价之后,学习的动力就会成倍地剧增。
因此,在教学中,我能面向学生个体,做到对于思维方法有创新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对于学困生要重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并提出努力的方向;在指出学生不足时要委婉,不能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如:在进行“圆柱的体积”练习时,有这样一题:将一个长12厘米,宽6厘米,高9厘米的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它的体积是多少?我让学生集体交流,很多小组认为应该6÷2=3,32×3.14×9这样计算,我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时,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质疑:“我们小组认为应该6÷2=3,32×3.14×12,我们小组计算出的体积比他们的大,因为我们小组得出的底面积和他们的一样,但高比较高。”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你们小组很善于思考,分析得很有道理!勇于质疑,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在我的评价激励声中,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质疑:“我们小组发现还可以这样计算:9÷2=4.5,4.52×3.14×6。”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聲,我不失时机地评价:“你们也能勇敢提出不同的见解,好样的!那么到底哪种方法削成的圆柱的体积最大呢?”这个问题增强了该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时学生积极地对后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最终找到结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于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我通过即时性激励评价,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同时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也得到了保护。
二、学生评价教师,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评价教师旨在发展教师的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学生评价教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一座桥梁,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展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用辩证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他人、看自己,使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项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生评师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老师,勇于向老师提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学生评价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之间的评价便是其中一种。同伴间的自由交流、相互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建立一种新的伙伴激励机制,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获取关于自己学习发展的信息,从
而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在学习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一内容时,一组同学是用“一排的数量乘排数乘层数”,汇报完他们的计算方法后,让其他组的同学对这个方法进行讨论评价。有的学生说:“他们的方法不如我们的简便,我们用‘长乘宽乘高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启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底面积乘高”,通过对学具的进一步探究,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要学的知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会了学习和借鉴。学生都能够公正客观地对自己和伙伴给予恰当的评价。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学生不是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在相互沟通和协商中,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有助于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
四、学生自我评价,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评价应注重发挥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因为真正的主体性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实践中首先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强调学生的自评作用,指导学生通过自定目标,自己检查目标的达成度,自己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采取措施调整与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等,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自主发展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总之,关爱学生生命成长,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评价环境,让“评价”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的评价功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和谐、健康的发展,是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追寻,也是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