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

2014-07-18杨永祥

新课程·中学 2014年3期

杨永祥

摘 要:良好的课堂提问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的作用;问的原则;问的时机

要想使物理教学变得活跃,下面我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一些体会,谈谈物理教学中的“问”。

一、“问”的作用

1.“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方便教师掌控课堂

课堂中,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有语言反馈、练习反馈和测试反馈等。但通过提问所接受到学生的语言反馈信息与其他形式的反馈相比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和即时性,它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整和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学生回答不同方面的知识、不同难度的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的速度、深度。

2.“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实际课堂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初中生的听课注意力只能维持在15分钟左右,教师光靠静讲或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实践表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精力比较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分散注意力。所以我们应结合实际授课内容,通过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来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3.“问”能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要研究的问题上来。

4.“问”可以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教师经常“问”,可以启发学生怎样分析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别开生面的问题,能使学生具有不唯书、不唯教师的态度。学生就会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认真分析思考,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针对灯泡可以提出:为什么灯泡的灯丝要利用钨丝制?为什么用久的灯泡会变暗?为什么灯泡的灯丝在开灯的瞬间容易烧断?经常性地问“为什么”,能培养学生很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问”的原则

1.“问”要有目标,具有启发性

如果一味地问“是什么”“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问题,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学生很活跃,但对启发学生思维没有任何作用,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之前,提出:“大家都知道,有些物体受到的浮力大,有些受到的浮力小,那么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之后,提出:“经验告诉我们,铁块扔到水中要下沉,为什么钢铁制造的轮船却浮在水面上?”所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达成教学目标。

2.“问”要面向多数学生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提问学习好的学生,不提问基础差的学生;有些教师偏好提问某些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甚至对学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大多学生感到自己被教师冷落,当然也没有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参与思考,这样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问”的时机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巧和准。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反应不过来,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太少,学生不能充分参与课堂,难以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必然很差。因此,准确把握“问”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问”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1.导入新课时“问”,可以将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激发学习的兴趣

十几岁的初中学生普遍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践中发现,教师如果能把握好导入时的“问”,往往就是一节成功课的开始。如,教学“压强”时,上课一开始,向学生提出:“你知道图钉长什么样子吗?它的一头为什么做成尖锐的锥形?”并指出,“如果我们学好了压强,就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学生感到惊讶,想不到小小的图钉还有科学道理,就会产生浓厚兴趣。又如,在教学“惯性”时,问学生:“如果你站在一辆匀速行驶的平板车,当你用力向上跳时,你想会发生什么事?”当学生根据生活經验,想当然地回答“会掉在车后面”时,教师再理直气壮地否定学生的答案,学生就会觉得不可思议,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2.学生懈怠时“问”,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收回分散的思维

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不可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何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如果看到学生分心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个别学生或全体学生来提醒他们注意,把学生从开小差的思维中拉回来:“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你同意这个看法吗?”使他们感到教师在关心他。

3.进行实验时“问”,让实验更有针对性,更容易达到目的

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所有这些实验,都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如,在做焦耳定律实验时,可以提出:“两根电阻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把它们串联起来?实验中你如何判断热量的多少?你能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又如,在做“气体膨胀做功”的演示实验时,问:“我们应该观察哪里?在什么时候观察到的呢?提醒学生观察瓶内的变化?”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学生:“水中的气泡向上冒时体积怎样变化?”物理实验时多提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到关键的物理现象,思考本质的问题。

4.发散思维,拓展知识时“问”,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开放性问题,在学习“摩擦力”后,提出课外问题:“假如没有摩擦力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会怎样?”由学生去讨论。在学习“声现象”后,提出:“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0.1米/秒,对我们的生活世界将会发生如何变化?”在学习“物态变化”后,提出:“如果有一天,地球气温突然降到-250 ℃,结果会怎样?”等等。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不仅是教学的手段,而且是一门教学艺术,“问”做好了,“课”基本上也就“成”了。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两江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