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讨论话题
2014-07-18许燕琛
许燕琛
摘 要:英语课堂小组讨论是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学习方式,但这一活动存在诸多问题。话题设计不当是讨论费时低效的根本原因。就话题设计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小组讨论。
关键词:初中英语;讨论话题;对策
一、课堂小组讨论的现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活动就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又可以倾听同伴的想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但是,从英语课堂的实践操作和教学效果来看,这一活动存在诸多问题。如有些学生把它当作日常生活中的闲聊,有些学生干脆用母语进行交流,有些学生沉默不语,有些学生则把它当成课堂上难得的休息时间……小组讨论的模式往往流于形式,经过一番“热议”之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问题的分析
依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及听课学习等活动观察,笔者认为,当前初中英语课堂小组讨论耗时低效,除了初中生由于处于青春期初期带来的影响之外,话题设计不当是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难度太大的话题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只有个别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成为小组讨论的“主讲人”,其余组员都在扮演“倾听者”。
2.陈旧不堪、与生活毫无联系的话题难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兴味索然。
3.激发不起学生兴趣的话题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讨论渐渐走向沉默。
4.惯性思维下设计的讨论话题固然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却容易限制他们的思维,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解决的对策
1.讨论话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活动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教学才是可行有效的。讨论是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然展开的,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设计的讨论话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过于简单的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太大太抽象的问题也不适合学生讨论,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开口的欲望。
例如,在Go for it!九年级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中,若设计“What do you think of language learning?”这一话题,会使学生不知所措,因为这一话题太过宽泛,而且也没有抓住本单元的重心,若强行开展,可能只有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想出一些与此话题有关的讨论内容,无法激起所有组员的讨论热情。相反,如果把讨论话题改成“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well?”既扣住了本单元的主题,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源于自身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的讨论情境,他们首先会联想到课文里学到的诸多方法,通过互相探讨、相互交流,更懂得要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描述自己的真实体验。如by listening to tapes,by practicing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by reading the textbook,by finding a pen pal...这一讨论话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促使他们乐于与其余组员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在组内畅所欲言。
2.讨论话题应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具有时代感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个过程,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发生作用。现代生活日新月异,身为教师的我们应与时俱进,捕捉生活中的新气象和新事物,选择时下热门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生活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固然处于健康生活的主宰地位,但健康生活又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近几个月由于雾霾(dust-haze)肆虐,多个省市深受其害,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唤起人类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教授Go for it! 九年级Unit 15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Section B 中,可將这一热议话题与本课主题相结合,设计“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Earth?”这一讨论话题,既扣住了“环保治霾”这一主题,又与生活紧密相连,极易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点滴各抒己见。如,We should stop riding in cars/recycle books and paper/take our own bags when shopping...不仅能把课本所学短语运用得淋漓尽致,还能把这一热点与讨论话题相结合,产生与之有关的丰富联想,组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3.讨论话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创造了轰动全美教育奇迹的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quith)也认为:“一旦找到自己的兴趣,一个学者就诞生了”。的确,兴趣是先天性情绪,人们可以在没有任何生理需要的情况下去活动,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一种内在驱动力。要让学生愿说、爱说、乐说,教师设计的讨论话题必须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讨论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他们便乐于在同龄人面前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和独到见解,促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和学习。
例如,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12 What is the best radio station?),授课教师设计“What i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in our city?”这一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初中生喜欢看电影,对本地电影院也不陌生,这个话题对他们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表现得相当热衷。罗列电影院的名字自然不在话下,经过对课本内容的操练和教师的指引,学生也知道从影院的座位(comfortable seats)、屏幕(big screens)、票价(cheap)、服务(friendly service)及影院地点(close to home)等方面进行比较,评选心目中的最佳影院。这一讨论话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充分地运用各种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从多种方面对不同的影院进行比较;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也能说出心目中的最佳影院,并给出简单理由。组员们在小组内分享了自己对不同电影院的看法,产生了激烈的思维碰撞,达到语言交际的最终目的。
4.讨论话题可进行逆向设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生的不同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发展空间。”在设计讨论话题时,为突破常规考虑问题的固定思维模式,可采用与一般习惯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对讨论话题逆向设计,能促使学生换位思考,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之更有深度。
例如,在Go for it!九年级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中,可设计“We may argue with our parents about the rules at home. If you are parents,what rules do you think should be changed?”这一讨论话题。这个话题的设置打破了常规的思维模式,学生由“遵守家规”转变为“制定家规”,他们要尝试着从父母的角度来制定家规。初中阶段的孩子心智逐渐成熟,自我意识增强,可能会对一些教条、原则产生叛逆心理,对父母制定的家规也会多加挑剔,但他们是否考虑到父母的难处?逆向设计的话题有助于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更能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虽然,精当的话题只是小组讨论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并非全部,但我们应认识到它在讨论中的重要作用。身为英语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从看似平淡的英语教材中挖掘出适合初中生讨论的素材,并精心策划,将其裁剪成学生喜爱的讨论话题,让学生在探索中思考、在交流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智忠.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6):44-48.
[2]宋琼.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英语广场,2013(2):162-163.
[3]桑明利.优化讨论话题,提高课堂实效[J].文理导航,2011(9):37.
[4]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1.
[5]薛振尧.有效讨论,注重策略[J].考试周刊,2009(3):130-131.
[6]袁晓琳.以优化话题提高英语课堂讨论的实效性[J].教学与管理,2011(1):71-72.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門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