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2014-07-18潘蓓蓉

新课程·中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陶艺教学情境实践

潘蓓蓉

摘 要:以教学实践为例,在初中陶艺课教学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发现问题,建構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方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尝试创作以及交流评价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陶艺;教学情境;探究;实践

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赞科夫也强调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参与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如何在陶艺课堂上导入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呢?

笔者在陶艺课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与各位同行共同商磋。

一、锁定“最近发展区”,创设探究情境,商定学习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在《创意空心球》一课中,笔者锁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复杂的问题循序渐进,难度梯度上升。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让学生直接制作整个空心球,而是让学生先做一个小碗,并引导学生“可以将小碗变成什么?”进行思考与探究,由于任务难度不大,接近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制作出了很多东西。这其中有吃的:小笼包、大饼、煎饺、香蕉、糖果等;有各种用具:茶壶、凳子、杯子、帽子等;有可爱的动物:猫、狗、乌龟、兔子、形态各异的鱼等。为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紧接着笔者进一步加大难度,引导学生“你觉得小碗变什么最有趣又最容易变,而且形态最多?”通过引导,大多数学生认为:变吃的和用具都比较简单,形状比较单一。他们觉得,还是变动物更有趣,小碗可以做动物的头部或身体,但是很多动物制作起来的难度太大。相比较而言,变鱼会比较合适些,因为鱼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和经常吃到的,鱼的种类也很多,形状更是各式各样、千差万别的,而且相对而言易于制作。这样,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针对学生讨论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引,顺应他们的探究方法,帮助他们开拓思路,以便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确定学习目标,最终让学生发现空心球与鱼的互变共同点,并逐步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小碗变鱼。

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锁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情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问题,自主探索学习方案

教育家波利亚说得好:“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泥板成型》的教学中,课堂制作要求是用泥板卷合法制作一件旗袍。笔者在第一个班授课时,采用了灌输式教学方式,将旗袍分上下两半制作,然后再进行拼接。虽然学生大多完成了旗袍的制作,但旗袍的造型看起来很奇怪,缺少了应有的美感,也没有什么创意。于是,在第二个班级授课时,笔者调整思路,在创设问题情境上下了功夫。教师穿着旗袍走进教室,学生看到从来不穿旗袍的老师,今天居然穿得像时装模特,顿时沸腾了,老师趁机提出问题:“你们说老师今天的衣服有什么特点?”有学生说:“像古代的服装。”也有学生一眼就认出:“是旗袍。”师:“旗袍是哪些人穿的?流行于什么时候?”这时候学生纷纷议论起来,学生的兴趣高涨,此刻老师趁热打铁,继续追问:旗袍的裁剪与普通的衣服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该如何用陶泥做一件时尚而典雅的旗袍呢?”此时,再让学生分析旗袍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裁缝是怎样裁制旗袍的?泥板跟布料有什么共同点?我们可以怎样制作旗袍?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经过思考、讨论,最终推出几个旗袍制作方案:分上下两半制作,分前后两片制作,分左右两半制作,当然也有的学生大胆地提出旗袍是一个整体,可以进行整体制作等。接着,笔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和设计,进行旗袍制作的创作实践。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发现几种方法制作出来的旗袍,直接完整造型的旗袍效果最好。而且,他们还发现,采用这种方法时,在旗袍卷合后,先要打开左右两边的袖口,再完成上半部分的胸部造型的调整改进,最后进行下半部分造型修整。通过制造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问题的探究,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所有的教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创意与灵感也会随之产生。显然,第二个教学班制作出来的旗袍要比第一个班效果好很多。

在《“创意空心球”之“小碗变鱼”》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故意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小碗收口变鱼身,因为教材上就有圆形收口变鱼身法,动手能力好的学生,很快掌握诀窍。但一部分动手能力稍差的学生,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圆形收口看似简单,实则很难,捏着捏着就变形了,再试再变形,试了几次之后,学生纷纷表示“小碗收口太难”。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后,他们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战胜困难的欲望,在这样的情境下,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小鱼身体都是圆圆的?有学生突然想到了做扁的鱼,他们随即开始将小碗两边对折收口,变出扁的鱼身;随之有学生想到了长形的鱼,所以他们就试着将小碗卷起,变出长的鱼身等。渐渐地,大多数学生都攻克了小碗收口这个技术难点,课堂气氛开始轻松起来,学生的信心倍增,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小鱼就诞生了。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和尝试创作,让学生迎难而上、深入思考,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起了自信心,整个过程是有效学习、快乐学习的过程。

三、创设合作学习情境,自主建构学习策略

创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后的成果体现,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有很多新思想、新发现就是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展示各自的探究空间,从而使他们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在交流中进行整合,促使集体智慧高度结晶。这种方式易于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习惯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想法也有不同,教师应安排一些有合作意愿的学生进行自主性、合作性的探究实践活动,并共同讨论创作主题及表现形式。要求学生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问题,统一观点和思想,重新建构学习的策略。

为了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泥条盘筑法》一课中,笔者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是两人一组,创作一个花瓶,看哪一組的花瓶做得又大又漂亮。学生动手之前,笔者先让他们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制作任务?教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1、2小组,拿到泥后,就忙不迭地开始搓泥条,搓好了一堆泥条后,组里的成员手忙脚乱地一起盘筑,盘筑过程中还时不时因为对方妨碍自己的动作而起争执。3、4小组在合作前,老师进行有意识引导:是不是先进行合理分工?所以,两个小组都没有马上开始制作,先进行了分工:3组,小组成员一人搓泥条一人盘筑,分工比1、2小组合理,但是一开始时,等着盘筑的学生无事可做,经过教师提醒他们马上优化了合作方案。4组,两人一起先搓泥条,搓好几条之后,泥条搓得好的同学,继续搓泥条,另一个学生开始进行泥条盘筑,合理分工,合作井然有序,效率很高。此刻,1、2小组学生看到其他组做的花瓶很漂亮,而且合作氛围很好,开始发现自己小组的问题,于是重新调整合作学习策略,很快也顺利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思考、查找资料、头脑风暴,甚至失败后找原因,对陶艺制作学习提出改进方案,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合作创新、解决问题、提升认识。

四、创设课堂评价情境,激荡新思路,擦出新火花

陶艺课堂的评价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评议和教师点评等。通过评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肯定、鼓励和启发,从中找到自信,拓展思路,达到共同提高。但如何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评价,需要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

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与小组评议,很多时候会流于形式,只有教师很好地营造评价氛围,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参与评价,才会在评价中擦出新的灵感与火花。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让评价正面、积极、轻松、愉快。如在《“创意空心球”之“小碗变鱼”》一课中,学生自评这一环节,笔者留意了一下最有创意的鱼,于是特意请了一位“鱼”的造型很独特,但形态不是很美观的学生,在学生自评之前对他的作品进行充分肯定,给他自信,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为什么想到将鱼身做得直立起来?”“你的鱼鳍做成荷叶的形状,制作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豪地评价起自己的作品,也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实际理念。此刻,为了活跃气氛,营造轻松愉快的评价氛围,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模仿小鱼的表情或动作,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自己作品的内涵与趣味性。在生生互评时,适当提示学生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提问或用上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含蓄地加以评价,让评价妙趣横生。小组评议时,要关注组内成员的参与度,确保评价公正、有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会大胆而真实地对自己或是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灵感与创意。

教师点评的语言趣味性有助于营造轻松的评价氛围。学生的思维是纯真的、发散的,学生回答的问题有时是教师未曾预想到的,教师要敏锐地抓住“趣点”,既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能委婉幽默地提出建议。注重学生思维方法和角度的启发,并以此来“点拨”“激发”“评价”“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比”中学、在“议”中学、在“思”中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过程方法,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课堂评价既具有评价性、启发性,又具有引导性和整合性。教师准确精到的点评和幽默的语言,还可以让学生在昏暗中看见光明而豁然开朗,在思考中心领神会而智慧飞腾。

通过课堂评价和交流共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评价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尽力拓展相互合作的空间,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凸显陶艺课程特色,关注对学生实践过程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初中陶艺课程的教育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它涉及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仅从课堂内教学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前先行探究,在课后延伸拓展,使他们在离开教师、离开陶艺课堂的情况下,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依靠自己的能力主动进行陶艺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1]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任杰.陶艺设计与制作.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3]欧阳芬.影响课堂教学实施的关键问题.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4]赵颖.自主愉快创造地学习.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翠苑中学)

猜你喜欢

陶艺教学情境实践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