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种植园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014-07-18薄李金
薄李金
摘 要: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前时期的儿童就是在自己的运动、操作过程中认知世界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借助动作进行思维的。因此,教师可以开垦了一些种植园地,以蔬菜种植为主,组织开展和引导幼儿进行种植、观察、管理等系列活动,让种植活动成为幼儿的教育资源,从而开阔幼儿的视野。
关键词:种植活动;幼儿;教育资源
现在的幼儿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他们不认识禾苗,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不知芋艿长在哪儿,其实幼儿非常向往绿色的田野,流淌的小溪,走动的家畜,我们应该把幼儿从水泥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特殊作用。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种植活动这一优势来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游戏,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成长。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而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只是取用了其中微小的一部分——班级的自然角还有幼儿园里开垦的两片种植园地。虽然地方有限,但是我们种植的内容确实无所不有,品种繁多,玉米、山芋、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油菜花等等,主要让幼儿观察、照顾它们,一起种植、一起收获,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索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现象的兴趣。
一、开设种植活动的意义
种植是一个孩子们进行实践、探索的活动过程。每个幼儿对于大自然里的动植物都是充满好奇的,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它们需要什么条件;小动物们要吃什么食物,怎样清洁、管理。这一切都是孩子们的疑惑,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让幼儿亲自用小手去照料一棵植物,通过自己的动手栽培,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不仅掌握了尝试播种、栽培、收获的过程,学习简单的田间劳动技术,而且还可让幼儿进行跟踪观察记录,促使幼儿更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培养幼儿求实、严谨、条理、细致的科学态度。
1.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窗口。学期初,我们让幼儿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种子,并在自然角里划分出种子区,玉米棒、绿豆、赤豆、黄豆等,把种子分类装袋密封,为了使幼儿更好地成为活动的主导者,我们把多出来的种子放在特色活动中去,让幼儿进行种子滚画、种子贴画等一系列的美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一方面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豆子,另一方面还发展了动手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水里的植物与长在土里的植物谁长得更好些?阴暗处的植物为什么会发黄,在观察中体验周围环境的变化,使课堂内外知识相结合,引领幼儿继续探究的方向,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
2.融入大自然,促进其主动学习
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可以让幼儿探索更多植物的生长奥秘,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创设生动形象的活动情景,有效地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探究、实验和思考分析,给幼儿充分、自由的想象、发挥的空间。我们根据时令在自然角和种植区种上了幼儿常见的黄瓜、辣椒、茄子等,在种植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事物,了解一些植物生长的常识,教会他们如何照顾植物,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种植经验。而且,在实验区,我们用豆子进行发芽实验,有的豆子直接放在水里;有的豆子放在湿毛巾上面;还有的豆子放在湿润的泥土上面,观察哪种方法最好?同时,在实施中教师可以运用故事、设疑等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情景融入学习,提高了幼儿学科学的求知欲、自信心,也让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种植活动对幼儿成长的价值
种植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切身体验种植、管理的过程。我们在每一次种植时,都和孩子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步骤,让孩子亲自种植。种植后,引导孩子给植物拔草、松土、浇水,并进行管理,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收获时节,我们带领孩子来到园地,让孩子观察成熟的果实,与孩子讨论收获的方法。在收获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植物的多种特征,品尝到了多种味道,运用了多种感官,获得了很多信息,促进了语言、交往、认知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让每个幼儿都可从中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萌发科学探究的兴趣,获得初步的科学经验和科学探究能力,体验发现和探究的快乐。因此,种植园地既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小主人,也是幼儿重要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园地。
1.提升幼儿的管理能力
我们充分利用周边的教育资源。让教师、阿姨、幼儿、家长一起参与播种管理。大家一起收集各种种子,讨论该种植什么。并请幼儿的奶奶一起参与指导种植园地,使幼儿了解到要让蔬菜长得好,要经常去管理,施肥、浇水、锄草。在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时常有幼儿提醒阿姨、老师一起管理种植园地,参与管理已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植物的生长变化是一个需要耐心照料与等待的过程。各种植物在孩子们的期待中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发生着变化。管理过程也是重要的观察过程,我们针对各个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观察记录。记录本中记录着植物的点滴变化:种子的第一次发芽、长叶子、开花、结果。我们还开设了无土培育区,孩子们了解到除了泥土培育蔬菜的方法以外,原来还有无土栽培,关注到新技术在蔬菜培植中的运用。
3.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每次观察过后,我们会请小朋友们分组介绍自己看到的情况,每组安排一个中心组员进行图画记录。首先,让每组的成员利用口头交流的方式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记录,如“我看到青菜上面有洞,有了许多小青虫,需要喷洒农药了”“我看到辣椒长大了,尖尖的像个月牙儿”“马兰里面长出草了,要锄草”等。在整个过程中还培养了幼儿从小爱生活、爱自然、爱护植物的情感。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幼儿学科学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三、种植活动与幼儿教育资源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种植园地里的各种生物都自然地向孩子们展示了具体形象的生命内容,提供了直观生动的科学材料。幼儿通过长期观察、操作,可以感知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与生长过程,感受生长的喜悦与收获的快乐,这些经验都给了幼儿以亲近自然的吸引力。
1.鼓励幼儿相互合作
教师要重视幼儿学习的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分享收获的乐趣。在社会活动《挖山芋》中,孩子们自由组队,最后大家把山芋运回教室里进行清洗、切块、送到食堂蒸熟,吃点心的时候,大家一边品尝,一边回味着劳动的乐趣。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让幼儿自己探索发现一些四季种植的规律方法,使他们体验亲自参与成功的愉悦,既有利于幼儿识别不同的农作物,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互帮互助精神。
2.带动家长共同参与
我们鼓励家长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带孩子去农场或者郊外体验采摘的乐趣,如摘草莓、摘杨梅、拔萝卜、挖野菜等等。收集资料,让幼儿了解种植的几个步骤,翻土、松土、撒种子、埋种子、浇水等种植知识,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并与幼儿一起在家种植。通过幼儿与家长的互动,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幼儿与家长间的沟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是孩子们喜爱的小乐园。我们要真正了解孩子们的需要,从孩子们的主体发展出发,创设丰富的种植园地,让绿色的植物充盈着幼儿园的每个角落。让孩子们去看、去听、去摸、去品嘗、去探索,带孩子们走进种植园地吧,那真是个美妙的乐园呀!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怡邻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