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从小培养
2014-07-18刘洁
刘洁
良好习惯必须从小培养,且从小事培养,所以小学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个人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爱学习和会学习的好习惯。如果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养成这两种学习习惯,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要让学生爱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能充分地调动眼、耳、口、手、脑,对外界相关的知识进行积累,对相关的技能进行练习。这时候,如果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应调控好课堂气氛,激趣导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爱学习习惯的前提。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的时候,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明白,如果没有统一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会产生许多纠纷,进而认识到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产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要让学生学有所得,感受成功
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容易遭受挫折。如果要求过高或者题目太难,就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给他们满足的机会,逐步提高学习要求和题目难度,让他们每节课都学有所得,进而产生成功的愉悦感和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及动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层次编排最能说明这一问题。但我想补充一点,就是关于练习中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分两步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果园栽了一些果树,每行同样多,桃树有4行,梨树有9行,梨树比桃树多15棵,每行果树多少棵?”这一题时,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并提示他们先求出两种果树相差几行,然后在课堂中画图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解答本题。这样,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动脑,也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还消除了学生对这类题目的畏惧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再让他们做题就容易多了,学生会体会到成功的幸
福感。
三、要让学生学有所疑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求知欲旺盛。如果每天重复同样的题目或者对他们来说不需要动脑筋就可以轻松完成的题目,他们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还应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适当变换题型和提高题目的难度。这样当他们解答了一种比较新的题型或比较难的题目后,就会从心底升起一种兴奋感和满足感,同时也会对未知的知识产生挑战心理,进而产生比较浓厚的学習兴趣。
例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时,刚开始学生觉得很简单,认为自己已经掌握得很熟练,甚至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时,我采用变题的方法与他们开展竞赛,学生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掌握得还不够熟练,还有别的更简便的运算方法,感到十分兴奋。于是我就与他们约好,一个星期后,开展简算竞赛,谁的方法简便、速度快,谁就是优胜者。在这一个星期中,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最终在竞赛中每名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会学习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尝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自主发现问题,探索新知。我觉得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更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例如,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时,我出示这样两道题62÷2=和52÷2=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学生在计算时发现两道题的答案一样,我让他们进行验算,结果发现有一题错了,于是我就引导他们结合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检验,很快就找到了错误的原因,使学生懂得了十位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在一起再除。这样不仅灵活运用了知识,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使学生养成了认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讲练结合好得多。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都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该让作为主体的学生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和发展,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和创新,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 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