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几点德育思考

2014-07-18李霁

新课程·小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时事多元化

李霁

摘 要:在新形势下,学生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凸显,更容易接受新思想,但同时在思想道德的继承方面出现了某些断层。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学生的这种变化是各种力量角逐的结果,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教育等影响因素。作为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学习党的纲领性文件,学习党中央关于德育的相关理论,与时事接轨,使用科学手段,构建融合社会、学校和家庭为一体的德育平台体系,从各个方面去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时事;多元化;德育工作者;德育平台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处于成长期的学生从各个方面感受着新鲜思想的冲击。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突飞猛进,在改革开放方面的大踏步前进,影响着学生身边每个人,进而也使得学生的思想从过去的单一性转向多元化。如何去认识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状态、发展趋势等,这对于我们德育工作者来说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只有对此给出了客观评价,才有可能适应时代变迁,构建科学的德育平台体系,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本文谨从这个角度进行一些探索。

一、着眼现实,分析学生思想的新特征

为寻求时事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存在和意识关系的基本原理得到一些启发:“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識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个原理指出了时事对学生思想状况发生影响的必然性,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学生思想的新特征总结如下:

1.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导致学生思想的多元化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经济形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改革的推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们的思想。经济的富足与思想的进步并不能画等号。人们的思想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崇尚奉献,发展到崇尚个人成就,而当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做

法。所谓身教重于言传,长辈的行为对学生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社会的普遍取向也使学生的思想出现了多元化。

计划经济时代,学生讲的是学雷锋,不计较个人利益;而市场经济时代,学生也学会了从个人利益出发去处理一些事,思想状态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同时,学生思想很容易被周围环境左右,有时会左右摇摆。作为德育工作者,当然不可能逆社会潮流而动,强迫学生以旧经济时代的思想作为行为准则,而是应当思索如何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情况时能顾全大局。

2.政治思想领域的良莠杂陈使学生思想出现迷惘

作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政治思想领域一度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很多地区只顾抓经济,在政治思想建设方面有所疏忽。导致各种脱胎于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沉渣泛起,比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虚无主义……另外,一些封建思想也乘虚而入,比如,迷信思想,拉帮结派等。学生在各种政治思想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有可能会一股脑地兼收并蓄。因为学生的思想处于成长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模仿性。学校在“真善美”方面的传统教育固然在他们思想上留下深深烙印,但社会与家庭同样不停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观、价值观,一些腐朽思想也有可能进驻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各种思想有可能相安无事,但也有可能发生激烈斗争。这时学生就会比较迷惘,引发一些心理上的疾病。这也是近年来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学生思想健康问题的诱因之一。

作为一个用党的思想教育理论武装起来的德育工作者,如何设计德育体系,发挥德育的引导作用,用优秀的思想理论去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驱除腐朽思想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使学生能明辨是非,避免心理疾病,保持思想的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事关学生一生的重要课题。

学生同样是具有社会性的个体,其思想上的种种变化是各种力量角逐的结果,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教育等主客观因素。“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下,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与人们思想之间关系的这段论述,明确告诉了我们:社会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思想的变革。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他在思想上的种种变化也集中体现了各种影响因素的合力。德育工作者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用各种杠杆力量来加强优良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抵消腐朽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也就是要建立一个融合社会、学校和家庭为一体的德育平台体系,从各个方面去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因应时事,构建全方位的德育平台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要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高举伟大旗帜,唱响奋进凯歌,振奋民族精神,服务人民大众,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思想文化保证……这一讲话既是新形势下党的思想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我们构建全方位的德育平台体系的理论依据。

1.学校与德育工作者要从战略高度对待德育工作

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德育工作在教育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学校要把德育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落脚点,培养和重用德育工作者,运用各种德育工作方式,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德育教育的机会,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进行渗透和培养。另外,要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不仅教书,更重育人”的意识,使之做到在德育理念上与时俱进,在德育的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

相应的,德育工作者也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全局观点,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深入持久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教育。虽然教育形式可以灵活,但其指导思想是不可动摇的。

2.德育工作者要注重自身的提高

首先,德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吃透总书记关于思想工作的讲话,弄清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和个性;市场经济给德育带来的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西方现代思想文化的异同,如何对其进行扬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德育工作如何配合主流思想舆论,如何建立有时代特色的德育体系;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具备哪些素质,以及哪些知识和思想体系等。只有思考清楚了这些问题,德育工作者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使自己长期居于思想阵线的前列,进而带动学生从思想上追求进步,从行动上响应党的号召,成为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人才。

其次,德育工作者应该确立现代德育观。在现代信息社会,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围墙已无法挡住汹涌而来的信息流,封闭的德育环境已不存在,所以应确立开放的现代德育观,从传统的“防范型德育观”向“主动发展型德育观”转变。在多样化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高尚道德和健康人生,使德育模式转化为学生“自主选择”型;同时,从传统的“灌输德育概念”向“促进学生道德能力发展”转变,注意学生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养成的培养。总之,德育工作者要确立德育社会化观念。

最后,德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教育学》《德育学》和《心理学》等,通过认真研究,掌握它们的基本思想和原理,进而指导自己的德育实践。在实际德育工作中,可以针对学生心理和特点,设计和实施新颖而有意义的教育措施、教育手段,从而赢得学生的喜愛与配合,使教学相长。

3.构建融合社会、学校和家庭为一体的德育平台体系

学校、家庭、社会是德育网络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人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时代,学校德育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因此,应优化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环境,落实社会和家庭的德育责任,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提高德育效果。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各有关方面都要积极参与德育建设,围绕“培养‘四有新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构建多方位的德育网络。学校、家庭和社会目标一致,相互沟通,形成合力,从而促使学生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最后,时代的日新月异对德育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德育工作者必须从思想到实践上做出必要的准备,才能承担起百年树人的重任;同时,对德育工作者来说,这同样是一个机会。因为在被动和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德育工作者自身也将赢来脱胎换骨的变化。可以说,在全方位塑造学生思想的同时,德育工作者也在进行着全面的自我修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66,1:27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1,8:149.

(作者单位 成都市武侯计算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时事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晚清《舆论时事报》:无声之国
时事半月谈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时事政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