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态教室的构建

2014-07-18金佳竹

新课程·小学 2014年3期

金佳竹

摘 要:由于大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比较片面和狭隘,将新课程改革局限于学生范畴,强调了学生的能动性,同时,也把教学重心移到了课外的思考和创新上,尤其是美术教育,涉及的总是课外兴趣小组,这样一来,真正的第一课堂便流于形式,再加之教师本身依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致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停留于表面。因而,在新课程环境下,着力发掘第一课堂的优势,营造一个开放性的生态课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自由平等;色彩世界;教育生活化;生态教室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新课程改革在主体多元的教改理念的引领下,摒弃“灌输”思维,着眼唤醒“火焰”。但由于大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比较片面和狭隘,将新课程改革局限于学生范畴,强调了學生的能动性,同时,也把教学重心移到了课外的思考和创新上,尤其是美术教育,涉及的总是课外兴趣小组,这样一来,真正的第一课堂便流于形式,再加之教师本身依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致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停留于表面。因而,在新课程环境下,着力发掘第一课堂的优势,营造一个开放性的生态课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因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生态教室构建,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相对的自由平等、丰富的色彩世界和教育生活化。

一、转变教学关系,建立相对自由平等的教育空间

孙瑞雪说:“孩子生活在万事万物中,但这些事物只是一种存在,不是孩子成长的根本,孩子成长的根本在于这些事物引发的内在感觉上升为内在的精神。”传统课堂对学生的行为强调了顺从、从众、利他等行为,在这样的固态教学模式下,教师疲于应付课堂知识,而学生则不可避免地被日渐束缚。新课程改革重点着眼于转变“教与学”的关系,强调了“在引导下的发现”和“在发现中的引导”。因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勇于打破传统观念,提升教室的文化容纳性。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相对平等自由的教育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和节奏,选择适合个人兴趣和能力的活动,自由自在地学习和探索。通过合作、互教互学、鼓励等途径把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使教室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生态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能让学生个性放飞的作品展示角。这个展示角,让学生把自己满意的美术、书法作品,喜欢的图片等,都拿来展示。在这样的教室里,每一位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彰显,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喜悦。

二、打破审美疲劳,构建丰富的色彩世界

曾有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教室设置一般是桌椅整齐排列,学生排排坐,面对站在前方讲台上的教师。而相比之下,美国的课堂设置多样化,学生一般分成小组彼此面对面围坐一桌,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见位于前方的教师。

显而易见,我们的教室格局过于死板,缺乏活力,虽然新课改后,教师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极力改变教室布置格局,但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尽管学生的座位和排列发生了物理意义上的变化,而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化教学。师生关系就像演员和观众,演员天天板着同一副面孔,观众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教育要给教师松绑,还教学权给教师,让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儿童天然地生活在精神中,每个孩子都会对色彩、音乐、绘画、书籍有极高的敏感度。真正的教育,不过是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只要给儿童感觉,他就能创造自己。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准备一个自由的环境来配合儿童生命的发展阶段,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打破他们的审美疲劳,让他们不断地处在一种色彩斑斓的、全新的环境当中,打通他们精神深处的秘密通道,让他们爱上学校,爱上教室,爱上学习。比如,教室的颜色不再是耀眼的白色,而是柔和的麦芽黄,以麦芽黄或象牙黄为主色调,有助于儿童稳定情绪。教室的天花板是天蓝色,墙壁的四面是白色,黑板是磁性的,讲台应是多功能的,学生的课桌椅应是能调整高低的。各种设备齐全,冬暖夏凉,让学生坐在这样的教室里,感到清新舒适。但也不可充斥过多的色彩和低劣的图片,这样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三、创新教学思维,促使教育生活化

尼尔说:“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理想的美术教室,书本不是教室中最重要的部分,孩子更需要的是工具、泥巴、运动、戏剧、图画和自由。走进教室,能够感受到浓浓的班级文化,班级座右铭和激励性标语清晰醒目,学生的优秀作品精彩展示。教室能够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园地,黑板报、发明窗等,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给学生提供一方展示特长的空间。教室的布置要一切以孩子为主,他们的作品、图片、种植物、各类工具应该是室内陈设的主要内容。例如,教室后面的黑板和周围的墙壁是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园地,“小巧手”展示孩子们的手工作品,“我是小画家”展示孩子们的绘画才能,“迷人的风采”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活动、生活照,“我字我秀”展示孩子们的各科作业……在教室窗台上可以摆放孩子们自己种植的小植物,每种植物的旁边标注植物的介绍和种植者的姓名等等。教室成为孩子们的心灵家园,记录他们成长的足迹,在教室里学习,就像在家里生活一样简单而多彩,这样,他们的创新力才能得到彻底激发。

总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孩子基础的时期,而小学美术课在其中又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构建全新的生态教室,把快乐融进美术课堂,学生的自由空间将明显增大,其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时间也会增多,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无疑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英]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2010-04.

[2]唐玲.实现快乐教育要跨越的几个障碍.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毕延威.构建“文化生态圈”.教育在线周刊:悦读,2012(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小学)

·编辑 高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