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打造

2014-07-18后娟

新课程·中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初中语文课堂

后娟

摘 要:变革初中语文课堂,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共同体”,关注学生学习经历,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课堂成为体验平台,让教学换发生命活力,满足学生个体不断追求卓越的需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

我们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学生分组,小组讨论,主题发言,教师总结,用这样的步骤看似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主导。但是,在听课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教师为了完成“分组讨论”的模式,不管什么问题,抛下去让学生讨论,3分钟不到,请学生回答,课堂看似热闹,实际思考的往往还是个别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沉默的大多数”成为“被遗忘的大多数”,他们将渐渐远离课堂,置身事外,只是作为教师教学的一颗棋子,帮助教师完成所谓的“讨论”与“合作”。而优秀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也得不到进一步思考与提升,他们往往遵循教师的思路得出答案,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没有任何交流,课堂上只有教师与优秀学生的对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学习是建立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校要承载学生“学习”使命就要对“课堂”进行变革。

一、“学习共同体”的创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强调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承担责任,积极探索和建构知识。日本学者佐藤学提出“课堂革命”一说,他认为,课堂的变革需要有以建立合作学习的“学习共同体”为愿景,才能“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提供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1.学生的认知上,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应是教师教授的过程,而应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创建学习共同体,可以激发优秀学生探究问题、总结方法的能力,也可以促进一般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思索,有助于学生在共同体内建立合作关系,保障能力较弱学生的学习机会,强调了自我独立发展和相互依靠发展之间达到平衡。

2.知识的获取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能互惠互利,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在这一情境中思维得到启迪,情感得到激发,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使课堂变成“我要学”的阵地。

3.课堂的建构上,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化

每个班级建立一个个“学习共同体”是教师的职责。蒙台梭利认为教育不是教师自上而下的教授,而是教师协助儿童自下而上地自我发展。她把教师称为“导”师,他们应该是环境的提供者、示范者、观察者、支持者和资源者。教师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学”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共赢的学习方式形成了浓郁的共同解决问题的课堂氛围,“成功有赖于每个学习者在集体中学习的参与程度”。

二、“学习共同体”的立足:让课堂成为体验平台

日本佐藤学等学者认为学习共同体有三个基本特性:公共性:共同体有共同学习的理念;民主性:保障每个学生的利益;卓越性: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主动追求卓越。从这三方面来看,学生在课堂得到体验,已掌握知识的学生愿意在共同体内教导未知的学生,并探索出答题的方法技巧,具有共同学习的理念,囊括了每一档学习水准的学生,促进大家主动思索问题,不再满足于“知”,更强调“知其所以然”。在体验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往、协作、竞争等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1.公共性

学生要具有共同学习的理念,通过人际合作,取长补短,基于共同的问题,指向同一个目标。很多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按照自己的备课进程进行提问,寻找与自己预设相同的答案。这样的问题或许就是一个“伪命题”。教师要以学生在“学”中真实产生的共同问题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共同学习的热情。

2.民主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学”的能力,而不是自上而下知识的灌输。出于对教师的权威敬畏,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还是不敢畅所欲言,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创设情境,“请”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不再围绕着教师的问题转,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在自己小的“共同体”里,得到锻炼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课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协作学习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卓越性

所谓“卓越性”,并不是指超越他人,而是指每一个学习个体都能各尽所能追求最高境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更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尊严,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激发每位学生所拥有的优势智能领域。创设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问题”,激发学生观点碰撞,自主探究合作,主动追求卓越。

三、“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让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从传统的课堂结构中突围,打造学习共同体,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悟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成功的学习与发展。以一节教授文言文的环节展开为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自主預习—教师反馈预习作业—以小组为中心讨论问题,已知的学生教未知的学生,教师倾听、解答、辅导—师生共同探讨未解决的问题—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评价落实巩固。

1.课前悉心准备

教师在课前对教学文本进行解读,分析学生的学情,确定学生预习任务的中心与主题,可以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教师批改预习作业,找到学生薄弱知识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设定课堂学习目标。

2.课中有效展开

课堂中,教师按学生知识水平,能力高低,交叉组合成学习共同体,共同讨论有疑问的字词与文意,共同体内优秀的学生分享他们学习的经验,带领薄弱的学生或借助字典,或利用上下文推理,或联系已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小组成员互帮互惠,碰撞思维火花,利用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教师深入到每个共同体中,倾听,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并适时予以点拨辅导,之后再遴选一个“共同体”负责向全班讲解,要求此共同体内每位成员参与并发言,最后,由其他“共同体”概括总结所学知识及学习方法。

3.课后落实评价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共同体学习的结束,教师应梳理他们在“共同体”中的行为,鼓励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对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和激励,激发学生内在的成功心理,形成一套长期行之有效的共同体学习模式。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人的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不断地追求发展,追求伟大、完善和优越的希望图景”。“教育者必须确保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而课堂的学习共同体就是一个能让每一个个体不断追求,不断完善自己的有效载体,只有满足孩子的“成功人格”需求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优化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3]徐建敏,管锡基.国内外当代教学理论简明读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上海市复旦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初中语文课堂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美在课堂花开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