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少教多学”语文课堂模式新尝试

2014-07-18李胜永

新课程·中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学案尝试

李胜永

摘 要:广西课改尝试实践“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从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设计新型课堂、提高教师素养入手,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4+50”的课堂模式。

关键词:少教多学;转变观念;“4+50”课堂模式

广西作为全国最后一个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搭上课改末班车的省份也正在向先进地区的“老大哥”去学习、去进行种种的尝试,本人作为参与课改的其中一员,在参与尝试中深有体会,逐渐领会课改的核心精神与终极目标,无论何种改革都是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因此,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高效课堂的实质就是“少教多学”“教师的少教,学生的多学”,能最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在探讨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此作为课堂设计的基本纲领。

“少教多学”这一理论最初是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说:“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虽然这一理论很早就提出,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是“以师为本”,这一理念在广西还占据着绝大部分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他们的创新与求知欲完全扼杀,对教师听话,顺从教师的就是好学生,这种理念造成广西的教育远远滞后于其他省份,所以广西的课堂模式探索尤为迫切。

要改变这一局面,首先須从思想上去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让老师认识到学生自主探讨、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充当引路者的角色;其次,在这一思路指导下,设计一系列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设计课文导学案开始,思考如何根据课文内容布置课前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能从老师的导学案摸索出一种自主学习的、行之有效的规律,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应让学生形成对课文分层次解读的习惯,由对标题的解读、对课文字音、字句内容的解读上升到对课文的主旨、意义的解读思考,由浅入深地挖掘课文深度;在引导学生自主解读时,为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可灵活设置不同的有趣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或让学生在预先分好的学习小组中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本着能让学生完成的,教师就不去过多的干预,放手让学生完成,如,现在在我们学校中就采用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在学生完成导学案,教师根据学生问题简要点评之后,用10分钟来进行随堂测试,全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一节课的内容充实不少;还有一些班级也在尝试着“4+50”的课堂模式,即一个班级50个学生分别分成4个小组,教室放置4块黑板,每块黑板作为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使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人,学生再互相展示彼此成果,然后互相点评彼此成果,整个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少教多学”这一思想指导下创研出的课堂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改之后的课堂焕然一新;最后,“少教多学”的课堂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作为课改的尝试者,要想使课堂效率高,就必须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做到“有备而来”,方能“游刃有余”;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了解教材教学目标、自己的讲授目标;精心构思好课堂每一环节,从课堂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到最后课堂的总结语都要精心准备;备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少教”意味着教师少讲而精,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设计问题,突出教学的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容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改变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得有效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才能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达到“多学”而至“不教”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中学)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学案尝试
乡愁导学案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理念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