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中小组合作的思考
2014-07-18闫峰
闫峰
太谷县开展“24字教学模式”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其中“合作交流”是很重要的一项。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按均衡编组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的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而在现实的课堂中往往在语文、数学、科学中运用的较多。那么音乐课中应该怎么运用“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呢?
一、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并非天生就会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不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和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學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在低年级,教师要先多做一些引领和指导,以此促进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课前做准备的,就鼓励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自学,让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自信。在反复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能在这种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提升。
二、小组合作要按照不同的学段分层构建
低年级段要培养学生在合作中积极参与、与人交流的能力和群体意识,发现并培养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合作、协调、领导能力。教师可以运用随机组合的方式由教师指定表现突出的学生来组织,用小红花的奖励方式来激发兴趣,初步发现能力较强的学生,逐步培养他们的合作、领导的能力。例如,《唱唱跳跳去旅游》一课的《火车开了》。首先教学生带动作记歌词。接着教师先来做一次示范。然后是全班一起做开火车的游戏。我觉得要建立合作小组,现在就要开始渗透培养。当几组的学生都各自玩游戏时,剩下来的往往都是纪律较乱或交往能力较弱的或胆小的学生,考虑时间关系,可以让他们再跟着教师一起组成一个大组。这样每个学生都学会了游戏方法,而且教师既训练了一批学生,又照顾了一批较弱的学生。
中年级段要创建固定的合作小组,第一节课分组,分工要明确,一个组可以有多个组长:唱歌组长、舞蹈组长、组织组长,还可以有纪录员、检查员等;要强调责任感、主人意识和团队精神;介绍评价细则。第一次合作内容要较容易,重点在于让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与评价,并通过他人评价提升自己的水平。如,三年级一册第一课可设计小组合作演唱《老师最理解我》。要求选择一种演唱形式,设计2~3个动作,做到声情并茂。因为低年级时歌曲教学都有做动作记歌词,所以设计动作并不难,重点在于让学生适应小组合作方式,在小组中能积极主动参与。第一次合作后,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评价,这个评价要有价值、有指导意义。不能停留在哪个组好哪个组不好。
高年级段时合作形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化。学生此时已经熟悉合作方法,随便与谁合作都应没多大问题,因此可以更多地选择自由组合组。例如,《寻找春天》一课,我设计了四种合作活动:(1)搜集几首你熟悉的有关春天的歌曲,并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首演唱(可配舞蹈)。(2)画一幅春意图,将你心中最美的春天画出来。(3)用《森林水车》的音乐,创编歌词,并演唱。(4)创造模拟一段春天森林中的声音。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学生会找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一起组合。如会绘画的学生聚到一起,爱唱歌的学生组成一组。这种组合方式,使学生的合作成果更加优秀。最后,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内容和形式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不能为了用而用,在课堂学习中过多运用或随意性使用,效果将会适得其反。使用小组合作学习遵循“能用则用、有用则用”的原则,追求实效,宁缺毋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指出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不至于盲目探究。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应用于二度音乐创作、器乐演奏、音乐探究活动等各个方面。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来确定合作学习的形式,如:同位二人合作、小组合作、大组合作或自由结合合作等。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必须为音乐教学内容服务,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安排小组合作的目的、任务、流程。
总之,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需要长期循序渐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当你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学生中的闪光点,你会觉得你的付出是值得的。
(作者单位 山西省太谷县北洸形意拳希望小学)
·编辑 蔚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