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研究
2014-07-18黎小冰熊源新刘正东孙中文周书芹
黎小冰,熊源新*,刘正东,孙中文,夏 欣,周书芹
(1.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纳雍县地处贵州省西北、毕节市东南,地理坐标 为 东 经 104°55′40″~ 105°38′04″,北 纬26°30′16″~27°05′54″,县南有一条纳雍河,即以纳雍为县名(亦取纳民雍熙之意)。境内有吊水岩风景名胜区、雍熙风景区、大海坝景区、总溪河风景名胜区等景点。其东南与织金、六枝,西南与水城,西北与七星关区、赫章,东北与大方相连。纳雍县东西长 56 km,南北宽 48 km,总面积2 448 km2,形如一只头西尾东,侧卧于乌蒙山系东南麓、六冲河与三岔河之间的山羊。全县最高海拔 2 476 m,最低海拔 1 050 m。[1]
1 珙桐自然保护区简介
贵州省纳雍县珙桐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5°17′15″~105°31′29″,北纬 26°39′34″~ 26°46′37″之间,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的过渡地带,属乌蒙山脉南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2 250 m,最低海拔1 200 m。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多属高中山。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有雨热同季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植被较丰富,组成种类较多,目前境内有小部分壳斗科、山茶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分布,其它的植被均为次生植被,乔木树种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杉木、柳杉、杨树、桦木等,灌木树种主要有杜鹃、云南秀球、野蔷薇、栎类等[1]。
2 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种类组成
笔者于2012年7月~2013年3月期间对贵州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和采集,采集地点主要集中在平山、场部、立火杆、腰岩村、岩角菁等不同的生境,共获得藓类植物标本722份。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2-11]的基础上,对纳雍县珙桐自然保护区722号标本进行了鉴定,现知该地区共有藓类植物33科,81属,228种及变种。
2.1 藓类植物科、属组成
按各属内种的多少排列表明,纳雍县珙桐自然保护区内的藓类植物在各阶段科的比例相当(表1),属、种所占比例差别明显。我们将种数≥10的科列为优势科。并发现仅含有一个属的科有18个,占总数的54.55%,仅含1种的科有10个,占总科数的30.30%,充分体现了该区苔藓植物的丰富性。
表1 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科的组成Tab.1 Family composition of mosses in Gongtong Nature Reserve of Nayong
通过对该区81属藓类植物种数的分析(表2),发现各阶段属的比例有较大区别,且属中仅含1种的属有47属,占总属数的58.02%。另外仅含1属1种的科有10个,进一步反映该区在内苔藓植物组成上的复杂性。
表2 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属的组成Tab.2 Genera composition of mosses in Gongtong Nature Reserve of Nayong
2.2 苔藓植物优势科、属的统计分析
2.2.1 优势科 该区33科藓类植物进行统计,把含10种以上的定为优势科。从表3可见,该区共有10个优势科,分别是: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真藓科 Bryaceae、凤尾藓科 Fissidentiacea、灰藓科Hypnaceae、提灯藓科 Minaceae、棉藓科 Plagiotheciaceae、金发藓科 Polytrichaceae、丛藓科 Pottiaceae、锦藓科Sematophyllaceae、和羽藓科Thuidiaceae。
表3 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优势科的属、种组成Tab.3 Genera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of dominant moss families in Gongtong Nature Reserve of Nayong
其中,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真藓科Bryaceae、青藓科 Brachytheciaceae、灰藓科 Hypnaceae和羽藓科Thuidiaceae是世界广布科,占总优势科的50%;丛藓科Pottiaceae和提灯藓科Minaceae是温带分布科,占总优势科的20%;凤尾藓科Fissidentiacea是温热带分布科,占总优势科的10%;锦藓科Sematophyllaceae和棉藓科 Plagiotheciaceae是热带、亚热带分布科,占总优势科的20%。其结果说明,该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在科一级水平上处于温带向热带过渡的地段上[12-16]。
2.2.2 优势属 根据每属所含种数,把种数超过10种(含10种)的属列为优势属。从表4可见,该区有5个优势属,为凤尾藓属Fissidens、真藓属Bryum、青藓属Brachythecium、棉藓属Plagiothecium和灰藓属Hypnum。各优势属共含有苔藓植物67种,占总数的29.39%。
图1 贵州省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优势科的分布组成Fig.1 Distribution types of dominant moss families in Gongtong Nature Reserve of Nayong
表4 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优势属的种组成Tab.4 Species composition of dominant moss genus in Gongtong Nature Reserve of Nayong
真藓属Bryum和灰藓属Hypnum是世界广布属,占总优势属的40%;青藓属Brachythecium均为温带属,占总优势属的20%;凤尾藓属Fissiden是温热带属,占总优势属的20%;棉藓属Entodon属于热带亚热带属,占总优势属的20%。结果表明,该地区温带分布性质较明显,并有向热带、亚热带分布的趋势,同优势科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图2 贵州省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优势属的分布组成Fig.2 Distribution types of dominant Genus of bryophytes from Gongtong Nature Reserve in Nayong
3 结论
对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后,得到该地区共有藓类植物33科、81属、228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位)。通过对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的藓类植物物种组成的分析,得出该区有10个优势科,5个优势属。根据各科、属的地理分布状况得出都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主要成分既有温带成分又有热带和亚热带成分,因此苔藓植物区系反映出该保护区处于温带向热带过渡的中心带上。
[1]纳雍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纳雍县志[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64-129.
[2]高 谦.中国苔藓志:第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368.
[3]高 谦.中国苔藓志:第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293.
[4]黎兴江.中国苔藓志:第3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57.
[5]黎兴江.中国苔藓志:第4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63.
[6]吴鹏程,贾 渝.中国苔藓志:第5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461.
[7]吴鹏程.中国苔藓志:第6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290.
[8]胡人亮,王幼芳.中国苔藓志:第7卷[M].北京:辞学出版社,2005:1-287.
[9]吴鹏程,贾 渝.中国苔藓志:第8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482.
[10]高 谦.中国苔藓志:第9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323.
[11]高 谦,吴玉环.中国苔藓志:第10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463.
[12]陈邦杰.中国藓类植物属志(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1-303.
[13]陈邦杰.中国藓类植物属志(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1-331.
[14]王荷生.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5]熊源新,闫晓丽.贵州红水河谷地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J].广西植物,2008(1):37-46.
[16]喻理飞,谢双喜,吴太伦.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C]//熊源新,姜业芳,闫晓丽.宽阔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研究.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18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