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2年40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2014-07-18陈中建
李 莹,陈中建,沈 敏
·临床药学·
我院2012年40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李 莹,陈中建*,沈 敏
目的 了解临床上带状疱疹患者的用药现状。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带状疱疹出院患者病历400份,设计调查表,摘录其治疗信息,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病好发于成人(99.7%),尤以中老年人更为多见(89.7%)。以抗病毒(95.0%)、营养神经(100%)、止痛(100%)、局部治疗(100%)、糖皮质激素治疗(40.0%)及免疫调节(36.5%)为主要治疗方案。经治疗,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治愈率为10.0%,显效率达55.3%。伐昔洛韦和喷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有效率均高于阿昔洛韦治疗组(P<0.05或P<0.01);联用胸腺肽治疗组有效率高于未联用胸腺肽治疗组(P<0.01)。结论 治疗带状疱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方能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用药分析
0 引言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所致,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其好发于成人,可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院作为卫生部指定的带状疱疹临床路径试点医院,在带状疱疹治疗方面有一定的经验。本文对我院2012年40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所有带状疱疹住院患者。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抽取我院2012年住院患者中有带状疱疹诊断的出院患者病历共400份。
1.2.2 设计调查表 内容包括患者个人信息(病历号、性别、年龄)、入院诊断、出院诊断、入院时间、出院时间、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药物过敏史、辅助检查、病程摘要、治疗用药、治疗结果,并摘录相关数据,录入Excel 2010应用程序,进行相关统计。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共抽取40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病历,包括20例PHN患者病历。其中男182例(45.5%),女218例(54.5%);年龄16~94岁,平均63.7岁,按年龄分段统计,结果见表1。住院时间5~27 d,平均8.7 d。
表1 40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年龄统计
2.2 疗效判定标准及疾病治疗结果 带状疱疹患者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无疼痛,水疱结痂脱落;显效:疼痛明显缓解能耐受,水疱结痂;好转:疼痛有所缓解,有时仍难以耐受,水疱未完全结痂;无效:疼痛无缓解,水疱未结痂,有新发水疱。PHN患者疗效判定标准:疼痛缓解程度采用NRS评分,显效:治疗后NRS评分≤3分;好转:NRS评分在4~6分之间;无效:NRS评分>6分。疾病治疗结果统计见表2。
表2 40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结果统计
2.3 带状疱疹治疗药物使用情况 带状疱疹治疗药物使用情况统计见表3。
2.4 三种抗病毒药物疗效比较 选择调查病例中使用阿昔洛韦(250 mg,3次/d,静脉滴注)、伐昔洛韦(300 mg,2次/d,口服)、喷昔洛韦(250 mg,2次/d,静脉滴注)的病历各30份,三组患者均同时应用呋喃硫胺、腺苷钴胺及外用药治疗。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患者的疗效判定标准见“2.2”项,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采用χ2检验比较三组之间的疗效。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伐昔洛韦组与喷昔洛韦组有效率均高于阿昔洛韦组(χ2=4.59,P<0.05;χ2=7.50,P<0.01);伐昔洛韦组与喷昔洛韦组相比,两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P>0.05)。
2.5 联用胸腺肽的疗效对比 选择调查病例中使用阿昔洛韦、呋喃硫胺、腺苷钴胺及外用药治疗的病例60份,在应用以上药物的基础上联用胸腺肽(100 mg,1次/d,静脉滴注)的病例60份。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的疗效判定标准见“2.2”项,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见表5。由表5可见,联用胸腺肽组有效率高于未联用胸腺肽组(χ2=8.00,P<0.01)。
表3 40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用药情况统计
注:n1为抽样总病例数;n2为该类药物中每种药品使用病例数之和
表4 三种抗病毒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比较(例,%)
表5 联用胸腺肽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3.1 带状疱疹的发病状况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从表1可以看出,带状疱疹好发于成人(99.7%),与资料显示的该病成人多见相符[1]。中老年人常因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病比例较高,本次调查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比例达89.7%。
3.2 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方案 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主要有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中医中药等系统治疗和消炎、干燥、收敛、防止继发感染等局部治疗[1-2]。从表3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病例的治疗药物与资料[1-2]显示的药物治疗方案基本相符。
3.3 抗病毒治疗
3.3.1 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 由表3可知,我院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主要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及喷昔洛韦。本次调查通过对以上3种抗病毒药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伐昔洛韦组和喷昔洛韦组的治疗有效率均较阿昔洛韦组高(P<0.05或P<0.01)。阿昔洛韦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作为治疗VZV感染的首选药物,但该药口服生物利用度低,VZV易产生抗药性;伐昔洛韦作为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生物利用度是阿昔洛韦的3~5倍,其体内的抗病毒活性优于阿昔洛韦[3],患者的依从性较高。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可考虑选用该药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喷昔洛韦在VZV感染细胞内的浓度较高,半衰期长,因此,可在感染的细胞中发挥更持久的抗病毒作用[4]。
3.3.2 非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 在调查的400份病历中,有186例使用了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磷甲酸钠。VZV通常会对依赖胸苷激酶(TK)的抗病毒药物如核苷类药物产生耐药,而膦甲酸钠不依赖于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激活,因此,对核苷类抗病毒药尤其是对阿昔洛韦耐药的患者可优先使用该药[5];调查病历中还应用了另一种非核苷类抗病毒药-溴夫定,其抑制VZV的效力为阿昔洛韦的1 000倍,可有效减少PHN的发生[6],但由于价格较贵限制了其应用。
3.4 PHN和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治疗 应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镇痛药的种类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疒间药、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中枢性止痛药、局部麻醉药等。三环类抗抑郁药因疗效肯定,长期以来作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一线用药。调查发现,有123例患者使用了多塞平,占镇痛药的28.7%;普瑞巴林作为新一代的抗癫疒间药,通过减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而减轻疼痛,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院使用普瑞巴林(37例)治疗神经痛明显的带状疱疹患者,效果显著;中枢性止痛药镇痛作用比三环类抗抑郁药效果好,但因其易成瘾,仅用于治疗特殊疾病的疼痛,不作为治疗疼痛的一线用药。本次调查中,有182例患者使用了中效阿片类镇痛药-双氢可待因,14例患者使用了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曲马多,为三环类抗抑郁药等一线带状疱疹镇痛药无法控制的疼痛患者提供了较好的选择;此外,对于疼痛控制不佳的患者,我院使用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通过局部封闭或静脉封闭治疗亦达到了显著的镇痛作用。
3.5 营养神经治疗 维生素B1、B12、B6等因其营养神经作用,过去常广泛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呋喃硫胺作为维生素B1的衍生物,应用比例达75.0%,因其比维生素B1有更强的组织亲和力和更长的体内维持时间,现常替代维生素B1应用;而从维生素B12的同类药-腺苷钴胺和甲钴胺的使用频率(99.5%和5.3%)来看,其应用也已取代了维生素B12,两药均比维生素B12有更高的活性和生物利用度。
3.6 局部治疗 带状疱疹的局部治疗应以消炎、干燥、收敛、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我院根据患者的皮损表现不同予以不同的外用药物治疗:无水疱无渗出时,给予阿昔洛韦软膏抗病毒;有小水疱时,外用炉甘石洗剂以达到收敛及轻度防腐的作用;有水疱及糜烂渗出时,用0.1%依沙吖啶溶液湿敷;若有继发感染时,加用外用抗菌药物如含新霉素、莫匹罗星、多粘菌素B的外用制剂;对于神经痛明显的带状疱疹患者,我院主要使用含丁卡因的外用局部麻醉药及外用中成药伤科灵喷雾剂局部镇痛。
3.7 糖皮质激素治疗 由表3可见,有160例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目前观点尚不一致。有报道,若无明显禁忌证,早期给予泼尼松龙40 mg/d,3周内逐渐减量,合并使用阿昔洛韦,可以减轻炎症,阻止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且不影响其特异免疫球蛋白IgG的形成;但亦有报道,应用泼尼松龙具有不良反应,如不合并应用抗病毒治疗,有严重播散性感染的危险[1]。我院在应用抗病毒药的基础上,对病情较重及部分年老且无明显禁忌证的带状疱疹患者应用小剂量激素,疗效显著。激素使用过程中应关注患者是否出现继发感染及对消化道、血糖、血压等的影响,加强监护。
3.8 免疫调节治疗 带状疱疹患者急性期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机体对病原体的杀伤和清除能力减弱。因此,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可联合应用免疫增强剂以增加患者清除病毒的能力。干扰素因可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于严重或免疫功能明显减弱的带状疱疹患者可作为辅助治疗[1];胸腺肽是一种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多肽,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联用胸腺肽治疗组较未联用胸腺肽组有更显著的疗效(P<0.01),与文献[7]报道结果一致。
3.9 其他药物治疗 本次调查中,有24例应用了抗菌药物,包括18例头孢呋辛和6例阿奇霉素,均用于出现继发感染的带状疱疹患者。带状疱疹治疗常规不需使用抗菌药物,只有在怀疑创面继发感染或有大创面时,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可系统应用抗菌药物,并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用药[2]。
由表3可见,有23例联合使用了甘草酸制剂(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铵及异甘草酸镁),有报道,甘草酸抗VZV机制为抑制病毒颗粒穿入、脱壳和释放,与其他抗疱疹病毒药联用,抗VZV作用可呈相加或协同作用[8];有47例患者联用了丹参制剂,徐蕾等[9]通过对丹参制剂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丹参制剂治疗带状疱疹与同期随机对照的西药基础治疗组相比,临床疗效更好,且能减少PHN;另外,调查中也有联用苦参素而达到协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的病例。
4 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在及早应用抗病毒药、营养神经药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应用不同的局部治疗药,并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止痛药,同时可考虑加用免疫增强剂。糖皮质激素可考虑与抗病毒药合用于病情较重且无明显禁忌证的带状疱疹患者以减轻炎症。怀疑继发感染时,应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可系统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同时注意支持治疗、并发症及其他基础疾病的治疗。总之,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以取得最佳疗效。
[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94-396.
[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154号.
[3] 刘道凡,王晓霞,李洁华,等.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5):331-332.
[4] 哈筱梅.喷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7):112.
[5] 丁艳.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1909-1910.
[6] 张晓宁,苏蓓蓓,王丽霞.溴夫定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3):255-256.
[7] 刘洁阳,刘洁杏.阿昔洛韦联合胸腺肽治疗带状疱疹12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26:92-94.
[8] 张明发,沈雅琴,张艳霞.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皮肤药理和临床应用[J].药物评价研究,2013,36(2):146-156.
[9] 徐蕾,廖志敏.丹参制剂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5):3150-3153.
Analysis of the utilization of drugs for 400 herpes zoster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2012
LI Ying,CHEN Zhong-jian*,SHEN Min
(Department of Pharmacy,Shanghai Dermatology Hospital,Shanghai 200443,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drug use for herpes zoster in the clinic.Methods 400 discharge cases of herpes zoster were col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in 2012.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was designed to extract the patient′s information.The utilization of drugs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 The disease was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adults (99.7%),and the higher incidence of herpes zoster had been found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89.7%).The main therapeutic scheme included:anti-virus (95.0%),neurotrophic treatment (100%),pain relief (100%),topical treatment (100.0%),glucocorticoid treatment (40.0%) and immune regulation (36.5%).After treatment,the condition of all the patients had been improved.The curative rate and marked effective rate were 10.0% and 55.3%.The effective rate of valaciclovir group or penciclovi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ciclovir group respectively (P<0.05 orP<0.01).The effective rate of combined with thymosi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 combined with thymosin group (P<0.01).Conclusion Individual drug scheme should be provi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patients so as to achieve a better treatment outcome.
Herpes zoster;Drug therapy;Analysis of drug use
2013-06-19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药剂科,上海 200443
*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