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肺复苏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014-07-18王道铨林贻隆

武警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目击者心肺插管

王道铨,林贻隆

心肺复苏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王道铨1,林贻隆2

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呼吸、心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而又紧急的情况。当患者出现呼吸、心跳的骤然中断,需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否则病死率极高。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救治该类患者的重要措施[1],但复苏成功率较低。Brindley等[2]报道,美国每年平均复苏成功率只有6.4%。因此如何提高CPR的成功率,一直是临床急诊工作者着力研究的课题。笔者回顾性分析2010-10至2013-10武警福建总队医院急诊科及院前行CPR的呼吸、心搏骤停149例临床资料,旨在找出影响CPR成功的相关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抢救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9例中,男85例,女64例,年龄13~78岁,平均(48.3±10.3)岁。呼吸、心跳骤停原因:心源性疾病38例,呼吸系统疾病49例,脑血管疾病26例,各种严重外伤25例,其他1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跳骤停诊断标准[3],CPR方法参照《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4]进行。

1.2 方法 所有行CPR患者依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其中成功组32例,失败组117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第一目击者急救情况、抢救时间(开始实施CPR到终止CPR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电击除颤(双相波除颤仪时电流量选择120~200 J,单相波除颤仪时所有电击均选择360 J)次数,并进行两组对比分析。对两组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对CPR成功与否有影响的指标。

2 结 果

2.1 单因素分析 两组年龄、第一目击者急救、抢救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通路建立时间、除颤次数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CPR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s)

2.2 多因素分析 将表1中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目击者急救、气管插管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是CPR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P<0.05,表2)。

表2 影响CPR成功与否的相关因素分析

3 讨 论

当患者出现心肺功能骤停,急诊科是接诊的第一场所,而心肺复苏又是诊疗中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一直是急诊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既往研究多集中在CPR中采取措施的改进,以及改进的措施对CPR成功率的影响[5]。而CPR是临床急救医学最复杂的综合技术之一,影响因素众多,单方面的因素分析对心肺骤停患者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及临床诊疗难以提供必要的支持。

本研究通过比较CPR成功与失败两组患者资料,发现患者年龄、第一目击者急救情况、抢救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除颤次数等因素均有统计学差异,而通过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得出,对CPR成功率有影响的指标为第一目击者急救、气管插管时间及静脉通路建立时间3个关键因素。基于此,笔者认为应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加强以下环节才能提高CPR的成功率。

3.1 加强第一目击者教育 本研究表明,第一目击者急救能够提高CPR抢救成功率。第一目击者虽不是专业的医务人员,但率先发现患者并进行最基本的心肺骤停识别及急救措施,对于后续的抢救仍至关重要。Abella等[6]指出,有第一目击者急救情况的患者存活率将明显提高。脑缺氧是心肺骤停后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脑缺氧时间越长脑损害则越严重,而患者抢救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恢复情况[4]。故在第一目击者存在的情况下,可尽早实施简易的CPR,缩短心肺骤停患者缺氧时间。然而,通过3年的统计,笔者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心肺骤停患者仍缺乏第一目击者急救,从而浪费了抢救的黄金时间,而这也是CPR长期成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认为医疗行政机构应加强对普通民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宣教,及早识别紧急情况并掌握基本急救措施;构建绿色急诊通道,采取就近医院抢救原则,第一时间接诊患者,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意义重大。

3.2 加强急诊医护人员专业技术培训 CPR抢救中,呼吸功能的恢复是重要的原则及措施之一,气管插管对于患者呼吸道梗阻的解除及辅助呼吸的实施是最有效的手段。Levitan等[7]亦认为,插管时机的掌握宜越早越好。虽然正确的胸外按压能提供机体正常氧供的30%以上,使组织获得基本所需的氧耗,但早期气管插管及正确的辅助呼吸能使动脉血氧保持在较高水平,对于机体的代谢氧耗补偿更有利。崔新民等[8]证实,早期气管插管对于因脑损伤导致的呼吸骤停的抢救成功意义重大。静脉通路的建立是生命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容量的补充及大多数抢救药物的使用均需通过静脉通道起作用。何庆等[9,10]认为,大静脉通道的及早建立可明显提高CPR的成功率。早期建立静脉通道,有利于有效循环血量的维持,从而使心脏功能得到恢复,重要脏器获得有效的血液灌注。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亦将“ABC”步骤更改为“CAB”,即强调了高质量胸外按压的首要性,也间接强调了有效循环血量对于CPR的重要性[3]。本研究证实气管插管时间及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对CPR成功与否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熟练各项抢救技能,提高实战临床经验,对于缩短CPR过程中相关操作的时间,增加抢救成功机会亦具有重要意义。

[1] Kolar M, Krizmaric M, Klemen P,etal. 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successful predict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the field: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 Crit Care, 2008, 12(5): R115.

[2] Brindley P G, Markland D M, Mayers I,etal. Predictors of survival following in-hospital adul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 CMAJ, 2002, 167(4): 343-348.

[3] 孟凡民,张国生,许金生.心肺复苏[M].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72-375.

[4] Smith E E, Shobha N, Dai D,etal. Risk score for in-hospital ischemic stroke mortality derived and validated within the Get With the Guidelines-Stroke Program[J]. Circulation, 2010, 122(15):1496-1504.

[5] Callaway C W, Schmicker R, Kampmeyer M,etal. Receiving hospit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J]. Resuscitation, 2010, 81(5): 524-529.

[6] Abella B S, Aufderheide T P, Eigel B,etal. Reducing barriers for implementation of bystander-initiate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 Circulation, 2008, 117(5): 704-709.

[7] Levitan R M, Kush S, Hollander J E. Devices for difficult airway management in academic emergency department: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 [J]. Ann Emerg Med, 1999, 33(6): 694-698.

[8] 崔新民,冉住国,易代碧,等.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63-65.

[9] 何 庆.心肺复苏时的给药途径[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16(2):223-224.

[10] 朱 萍.由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看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2):172-173.

(2014-01-13收稿 2014-03-20修回)

(责任编辑 尤伟杰)

王道铨,本科学历,主治医师,E-mail:740218070@qq.com

1.350003福州,武警福建总队医院急诊科;2. 350003福州,武警福建总队卫生处

R605.974

猜你喜欢

目击者心肺插管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目击者隔街相望
谁是目击者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电梯吃人”事件后,目击者可这样消除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