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4例MRI表现

2014-07-18陶立新龙德云张福刚

武警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精原细胞生殖细胞畸胎瘤

陶立新,龙德云,张福刚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4例MRI表现

陶立新1,龙德云2,张福刚2

睾丸肿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mixed germ cell tumors,MGCTs)是一种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少见恶性肿瘤,由一种以上生殖细胞肿瘤成分来源构成,主要见于青年男性,但起病始于胎儿发育阶段。MGCTs占生殖细胞瘤的32%~54%,大多数由两种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组成,由胚胎癌和畸胎瘤混合,混有卵黄囊瘤,或有不等量的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等比较常见[1]。MGCTs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往往较为困难。笔者回顾性分析武警浙江总队医院2009-06至2014-02收治的4例MGCTs患者的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例MGCTs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32岁。4例均为左侧睾丸肿瘤,无明显诱因出现患侧睾丸渐进性肿大,病程3~6个月。触诊睾丸肿块质地偏硬,表面光滑,无压痛。4例均行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及腹腔镜下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后腹膜腔未发现肿大淋巴结。

1.2 MRI检查方法 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 T超导核磁共振机扫描,使用体部线圈,层厚3 mm,层间距2 mm;应用快速自旋回波TSE(Turbo spin echo,TSE)进行多方位扫描,(TSE)T1WI,TR:920 ms,TE:12 ms;(TSE)T2WI,TR:4280 ms,TE:96 ms,且轴位增加脂肪抑制T2WI+FS序列。主要观察睾丸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信号、肿块与睾丸实质的关系,结合临床资料对MGCTs进行诊断分析。

1.3 病理学检查 标本检查采用大体观察,病理切片HE染色,血清肿瘤标志物AFP、β-HCG、CEA的检测和免疫组化染色。

1.4 结果

1.4.1 MRI表现 睾丸肿块体积较大,呈类圆形,边缘光整,与正常睾丸组织比较,肿块在T1WI序列主要呈等低信号,3例因有出血坏死,肿块在T1WI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图1A),在T2WI+FS序列呈高信号(图1B),2例含有少量脂肪在T1WI序列呈斑片状高信号,在T2WI+FS序列脂肪信号显著减低(图2),1例肿块周围可见少许正常的睾丸组织,中央可见多发片状坏死区(图3); 附睾、精索均未受侵犯。

1.4.2 病理学检查 肿瘤大小:(4.5 cm×5 cm)~(10 cm×8 cm),质地偏硬,包膜完整,剖面灰白、灰红,4例中央有片状坏死区,1例肿块周围有正常的睾丸组织,1例有少许睾丸鞘膜积液,后腹膜腔未见淋巴结转移。3例组合形式为胚胎癌与畸胎瘤,1例为胚胎癌、精原细胞瘤及畸胎瘤3种成分合并;3例AFP、CEA、HCG阳性,1例AFP、CEA、HCG阴性;免疫组化染色CK(+)、CD30(+)、CD117(+)、D2-40(灶+)呈阳性的有3例,血生化常规、血凝分析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图1 左侧睾丸胚胎癌合并畸胎癌伴有出血坏死

A、B.左侧睾丸肿块巨大,在T1WI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在T2WI+FS序列呈等高信号,边缘光整

图2 左侧睾丸胚胎癌合并畸胎瘤

A、B.左侧睾丸肿块体积较大,肿块在T1WI序列呈等高信号,经过T2WI+FS脂肪抑制后肿块内脂肪信号减低

2 讨 论

2.1 临床特点 生殖细胞瘤可发生于性腺内和性腺外部位,性腺外生殖细胞瘤常见于大脑、颈部、纵膈、腹膜后、骶尾部等轴向分布部位,甚至发生于胰腺头部[2]。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病因尚不明确,该肿瘤来源于全能性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向精原细胞瘤及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on-seminoatous germ cell tumors, NSGCT)两个方向分化。有人认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发生可能为精原细胞瘤沿着NSGCT的方向局限性分化所致:向胚内三胚层分化为畸胎瘤;形成原始胚囊的滋养层细胞成分为绒毛膜上皮癌;形成原始胚胎细胞,可向胚体和胚外结构分化为胚胎性癌;向胚外内胚层、中胚层分化为卵黄囊瘤[3]。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是一类发生于睾丸的生殖细胞瘤,较少见,多发生于20~35岁男性,常见症状为睾丸无痛性渐进性肿大,触诊肿块较大,表面光滑,大多无压痛。

图3 左侧睾丸胚胎癌合并精原细胞瘤、畸胎瘤

A、B.左侧睾丸肿块在T2WI+FS序列多发呈斑片状高信号,周围可见弧形正常的睾丸组织信号,在T1WI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

2.2 MRI表现 MGCTs常见组合形式有:胚胎癌合并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合并胚胎癌、胚胎癌、卵黄囊合并畸胎瘤等多种合并形式;此外还有极少见的精原细胞瘤合并绒毛膜癌、畸胎瘤及次生体恶性横纹肌肉瘤的报道[4]。本组4例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3例组合形式为胚胎癌与畸胎瘤,1例为胚胎癌、精原细胞瘤及畸胎瘤3种成分合并。由于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中的畸胎瘤、胚胎性癌及卵黄囊的恶性程度较高,生长速度较快,肿瘤易发生缺血坏死,故肿块体积较大,MRI信号常不均匀。文献[5]报道,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患者血AFP和HCG升高的分别占60%和55%,局灶性出血和坏死常见。本组肿块大小介于(4.5 cm×5 cm)~(10 cm×8 cm),边缘光滑,4例肿块内具有大片坏死区,肿块在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在T2WI+FS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且1例肿块内可见脂肪信号。综上所述,当发病患者为青年,睾丸肿块体积较大,质地较硬,MRI表现出血、大片坏死的混杂信号,有时可见脂肪信号,且AFP及HCG升高时应考虑到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断。

2.3 鉴别诊断 睾丸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病史大多可作出正确的诊断。但是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组成成分复杂,病理诊断时还需多次取材并找到特征性结构,结合免疫组化,观察确定各肿瘤成分比例,对该瘤的预后与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主要应与以下几种睾丸肿瘤进行鉴别。

2.3.1 恶性淋巴瘤 患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睾丸肿块多为弥漫浸润性生长,双侧睾丸同时或先后发病,对照正常睾丸,肿块在T2WI序列呈均匀低信号为主,增强后轻度强化,同时伴有睾丸鞘膜积液或精索、附睾受累。

2.3.2 精原细胞瘤 青壮年男性相对较为常见,与正常睾丸对比,肿瘤在T2WI呈均匀低信号或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且可见低信号纤维间隔,增强扫描后肿瘤轻度强化,纤维间隔强化高于肿瘤组织精原细胞瘤。

2.3.3 睾丸间质细胞瘤 常有男性乳腺发育等内分泌症状表现,多发生于睾丸的外周部位,边界清晰,肿瘤周围有正常的睾丸组织,血供丰富,增强后强化显著[6]。

综上所述,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病史,可提高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确诊还须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的检测。MRI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可有多参数及任意方位成像的优势;且MRI检查无X射线辐射之忧,其在睾丸肿瘤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冯晓莉,译.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科和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279.

[2] Jinhu Wang, Zhihui Zheng, Yuhui Qiu,etal. Primary mixed germ cell tumor arising in the pancreatic head[J]. J Pediatr Surg,2013,48: 21-24.

[3] 张 俊,朱明华,郑建明,等.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2,17(7):382.

[4] Aneja A,Bhattacharyya S,Mydlo J,etal. Testicular seminomatous mixed germ cell tumor with choriocarcinoma and teratoma with secondary somatic malignancy: a case report[J]. J Med Case Rep,2014,8(1):1.

[5] 廖松林,刘彤华,李维华,等.肿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70.

[6] 龙德云,谭细凤,张 艳,等.睾丸间质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文献复习[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2):136-138.

(2014-03-01收稿 2014-05-22修回)

(责任编辑 岳建华)

陶立新,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E-mail:taolixin_2000@163.com

1. 310020杭州,武警浙江总队卫生处;2. 314000嘉兴,武警浙江总队医院放射科

龙德云,E-mail: dragondy_2000@163.com

R737.21;R445.2;R445.3

猜你喜欢

精原细胞生殖细胞畸胎瘤
什么是畸胎瘤?
枸杞多糖保护小鼠GC-1spg精原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
颅内生殖细胞瘤放疗的研究进展
小鼠精原细胞分化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鞍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
睾丸特异性基因TDRG1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备孕查出畸胎瘤,是怀了“怪胎”吗
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提示生殖细胞瘤为原始生殖细胞起源
MRI在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