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汉两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p53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4-07-18张腾宙雷法特别克强塔伊夫玛依努尔艾力李秀娟唐钰姣克拉拉阿巴斯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维族汉族抗体

张腾宙, 雷法特·别克强塔伊夫, 玛依努尔·艾力, 李秀娟, 唐钰姣, 克拉拉·阿巴斯

(新疆医科大学1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乌鲁木齐 830011; 2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 乌鲁木齐 830000;3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乌鲁木齐 830054)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是起始于肺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的一种疾病[1]。肺癌目前居全世界癌症死因的首位[2],每年癌症死亡人数的1/3为肺癌患者。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均居首位[3]。肺癌中85%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4]。非小细胞肺癌又包括鳞癌(squamous carcinoma,SC)和非鳞癌(non-squamous carcinoma,NSC)[5]。p53基因是一个重要的抗癌基因[6],近年在肺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表明,p53基因的点突变、缺失及灭活在肺癌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对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也有一定的价值[7]。目前,已有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差异性的报道[8],但有关血清p53抗体差异性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维族和汉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的含量,分析其表达在两民族中是否有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组)50例,其中维吾尔族患者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48~85岁,中位年龄67岁,≤60岁12例,>60岁13例;Ⅰ、Ⅱ期8例,Ⅲ期6例,Ⅳ期11例;鳞状细胞癌13例,非鳞状细胞癌12例;低分化程度14例,中、高分化程度11例。汉族患者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35~78岁;中位年龄64岁,≤60岁10例,>60岁15例;Ⅰ、Ⅱ期8例,Ⅲ期7例,Ⅳ期10例;鳞状细胞癌14例,非鳞状细胞癌11例;低分化程度13例,中、高分化程度12例。所有病例均经过相应的仪器检查及病理学诊断,且患者尚未行手术、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另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合格的维族、汉族健康体检者各25例作为对照,所有健康体检者无心、肝、肺和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肝肾功能正常。

1.2 标本的收集

抽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清晨空腹血2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每例样本分装2份,1份置于-80℃冰箱保存用于ELISA检测,1份立即送至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经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器自动检测。

1.3 仪器、试剂及检测方法

酶标仪(上海闪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Abbott AXSYM(美国雅培公司)],人 p53 ELISA Kit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ELISA检测,将制备好的标准品及已稀释样品100 μL 加入酶标板上盖反应90 min,洗板并加入生物素标记抗人p53工作液反应60 min,PBS洗板3次加入ABC工作液反应30 min,PBS再次洗板5次加入TMB显色液避光反应25 min。最后加入TMB终止液,于酶标仪450 nm测定OD值。根据标准品及其OD值使用CurveExpert 1.4及ELISACalc软件计算标准曲线公式,计算出各样本含量;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常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癌抗原125(CA125)的含量。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和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民族对照组和病例组血清p53抗体含量的比较

汉族、维族病例组p53抗体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及对照组p53抗体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民族病例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血清p53抗体含量的比较

两民族病例组血清p53抗体含量在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的病理分型下,维族病例组血清p53抗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病例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p53抗体含量在相同分化程度、TNM分期、年龄、性别和病理分型的维族与汉族病例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民族对照组、病例组p53抗体含量的比较

表2 两民族病例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血清p53抗体含量的比较

2.3 两民族病例组血清p53含量与其各自常用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维族及汉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53含量与其血清中的CEA、 AFP、 NSE、 PSA、 CA125均无相关性,见表3。

表3 两民族病例组血清p53含量与其常用瘤标志物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肺癌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9]。但是肺癌的治疗效果仍然不容乐观,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达到近15%[10]。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对DNA监视和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p53基因位于17p13.1,全长约20 kb,包括11个内含子,编码一种分子量为53 ku的核磷酸蛋白,故称p53。在所有恶性肿瘤中,50%以上会出现p53基因的突变[11],其突变后从抑癌基因变为致癌基因。p53蛋白过度表达是p53基因突变的表现形式,其积聚后,作为靶抗原引发自身的免疫应答,产生血清p53抗体[12-13]。已有研究结果显示肺癌患者术前血清p53抗体指数和吸收率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正常人,而正常人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间无明显差异,表明检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用于肺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14-15]。这一点在其他恶性肿瘤也得到了证实[16]。

本研究结果显示维族、汉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p53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本民族健康者,其两两比较差异明显,提示p53抗体与维、汉两民族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关系密切。维族患者与汉族患者血清中p53抗体含量在同一水平,提示血清p53抗体含量在汉族和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本研究分别对维族、汉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53抗体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53抗体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关系,但是与分化程度和不同TNM分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两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不同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p53抗体含量也不相同。而且由数据显示:低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53抗体含量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的患者;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53抗体含量远远高于早、中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以,通过对p53的检测,可以判断两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分化情况和病情进展程度。在与病理分型相互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汉族非小细胞肺癌组中的鳞癌患者与非鳞癌患者p53抗体含量无明显差异,与张向群等[17]研究结果相同。但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组中两者p53抗体含量差异明显,因无对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血清p53抗体研究的相关文献,此差异性有待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本研究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对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组和汉族非小细胞肺癌组p53抗体含量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在p53抗体表达上两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间无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的差异。在维族、汉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与其相应的常用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两民族非小细胞肺癌血清p53抗体与其各自相应肿瘤标志物并不相关,提示两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综上所述,p53抗体对于维族和汉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参与非小细胞肺癌转归中的每一环节。因此,可以考虑临床上对两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相似或者相同的与p53相关的检测方法和治疗方案,也可以用相似或相同的p53指标判断两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若要真正运用于临床,还期待更深层次的研究。对于p53在维、汉两民族非小细胞肺癌表达的相关研究,本试验国内外尚属首次。同时也为维、汉两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试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曹焱,地力木腊提·托乎提. 非小细胞肺癌中BCL-2、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6):588-590.

[2] 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 2005, 55(2):74-108.

[3] 赵平,陈万青.2009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0:626-628.

[4] Govindan R, Page N, Morgensztern D, et al. Changing epidemiology of small-cell lung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over the last 30 years:analysis of 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ic, and end results database[J]. Clin Oncol,2006,24(28):4539-4544.

[5] Beasely MB,Brambilla E,Travis WD.The 2004 world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ung tumors[J]. Semin Roentgenol, 2005,40(2):90-97.

[6] 顾奕,于明琨,吕立权.p53基因多态性和脑外伤预后及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4):2685-2690

[7] Vousden KH, Prives C. Blinded by the light:the growing complexity of p53[J]. Cell, 2009,137(3):413-431.

[8] 马蕾,徐蓉,柳江. 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的差异性研究[J]. 现代肿瘤医学,2012,4:726-728.

[9] Ferraldeschi R,Baka S,Jyoti B,et al. Modern management of small-cell lung cancer[J].Drugs,2007,67:2135-2152.

[10] van Loon J,van Baardwijk A,Boersma L,et al.T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molecular imaging with PET in the combined modality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J]. Cancer Treat Rev, 2011, 37(5):331-343.

[11] Peifer GP.p53 mutational spectra and the role of methylated CpG sequences[J].Mutat Res,2000,450( 1-2) :155-166.

[12] 马军莉,胡云衢,蒲志贤,等. 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0,16(22):3399-3402.

[13] Mattioni M,Chinzari P, Soddu S, et al. Serum p53 antibody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impaired lung function [J]. BMC Cancer,2013,13:62.

[14] 赵峰,周清华,王兰兰,等. 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肺癌杂志,2000,3(4):253-256.

[15] Baumann M, Zips D, Appold S. Radiotherapy of lung cancer:technology meets biology meets multidisciplinarity[J]. Radiother Oncol,2009,91(3):279-281.

[16] Soussi T, Wiman KG. Shaping genetic alterations in human cancer:the p53 mutation paradigm[J]. Cancer Cell,2007,12 (4):303-312.

[17] 张向群,王毓洲,曾红,等.p53抗体与肺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06(5):417-420.

猜你喜欢

维族汉族抗体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新疆|跪着跳舞的维族女孩
抗HPV18 E6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维族消化性溃疡102例临床特点分析
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活性测定的比较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
Galectin-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Gly-HC1/EDTA放散法用于HDN抗体放散试验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