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课堂活起来
2014-07-18赵仕敬
赵仕敬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一场课堂教学创新改革在全国各地不断展开。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摸索出一条真正适应现代课堂教学,适应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的路子,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创新的课堂教学中,感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关键词:创新;分层;技巧;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这个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创新,打破有碍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旧模式。
一、分层次的备课创新
歌德说:“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变得僵化。”我们语文老师也正是没有做到创新,老是按照老一套方法备课,表面看来,教案中几个环节写得很完整,可以说面面俱到。但仔细一想,你备的内容是否适合到哪个层次的学生?优生是可以接受到的,但差生能听得进去吗?我们每个班的学生智力都有好、中、差,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的接受能力,回答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如何把这些学生调动起来,让他们从不同的途径学到自己应要学到的知识?备课上要做到分层次。
所谓分层次备课,就是把成绩优、中、差的学生回答的问题,堂上要练习的内容,课后作业的题次、深浅等都要在备课上清晰地反映出来。比如,我备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胡适的《我的母亲》,我是这样设计分层的:首先,我把班中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提问,例如A.差生:哪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B.中等生: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C.优等生:从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显然,差生回答的问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在课文中找出来,甚至,只是一句。而中等生回答的问题,虽然可以在课文中直接找出来,但写了母亲的事有五件之多,找出来要有一定的时间和难度,这比起差生要回答的问题难度大得多。优等生回答的问题既不在课文上找出来,又要根据这五件事中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如果没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是很难概括出来的,这比起前两种,难度更大。至于课堂上的练习,课后的作业,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题目。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才能好学、乐学,教学成绩才能提高。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技巧创新
俗语说:“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得法。”怎样得法,关键在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技巧要创新。以往一上课时总是那句“同学们,请打开第几课或第几页”,接着就是照本宣科,书上怎样写,老师就怎么讲,没有一点创新的味道。学生听惯了,自然感到一点味儿也没有,睡觉、讲话这些不在话下。因此,创新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做到创新?
首先,课前要做到“吸”。“吸”指的是吸引,也就是说,一上课要把学生的精神状态吸引过来。怎样“吸”?我教学生阅读《出师表》前,我是这样引入的——我问学生:“诸葛亮这个名字你们听过吗?”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笑着说:“听过”,“那你们想不想听诸葛亮的有关故事呀?”他们听说要讲故事,开心得不得了。我给他们讲了《空城计》的故事,当讲到曹操军队攻打到城门前,看到诸葛亮十分悠闲地在城门上弹琴时,同学们有的为诸葛亮而感到担心,有的为诸葛亮这种泰然自若而感到自豪。当故事讲完后,学生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听,这时我便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开始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了。
其实,课前想把学生的精神状态吸引过来,方法还有很多,如适当设疑,制造悬念,或做一个实验,或提问题等等都可以。但不能够为博得一阵子满堂大笑而脱离本节课的内容,生搬硬套,哗众取宠这是不可取的。
接着,课中要做到“巧”。所谓“巧”,就是“巧妙”。老师的提问要做到巧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做到巧妙。怎样巧妙提问题?第一,提问的内容要有重点。一篇文章,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有很多,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内容,一般不用提问,对一些紧扣文章主题,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理解的问题要多问,但问题要适中,防止难度过大,问到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答不上来,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要做到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运用巧妙的提问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第二,提问的学生要有均衡性。我们老师上课提问往往有这样的误区:对差生的提问一般都答不出来,浪费时间,对中层生的提问,回答都不完整,对优等生的提问,回答既完整,又有创新性。因此,上课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提问优生的。这表面上看来,对老师上课有利,至少不用拖时间,但这样一来,阻碍了学生的均衡发展,这样做也有失公平。要杜绝这种思想,首先思想上要放开,不要老是“怕”,怕这怕那。其次,在方法上要创新,用更多更好的创新方法,撬开差生闭塞的“大门”,让他们在课堂上想答问题,大胆回答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均衡发展。第三,提问要适时。每个学生的听课注意力都不同。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注意力来适时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做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一个学生全神贯注地听你课的时候,只要你轻轻地说:“请这位同学回答”,他一定会答得轻松愉快,因为这位同学被你精彩的讲解深深吸引。当一个学生精神分散的时候,这时你微笑着:“请这位同学回答”,他可能回答得比你想象的还要好,因为你适时地“救”了他。当一个学生准备与其他同学讲话的时候,这时你用眼睛看着他说:“请你回答这个问题”?他可能会把问题答完,因为你适时地阻止了他犯错。
三、授课方式创新
一直以来,我们授课时,一般先把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然后做练习或作业,这样来巩固学习课文知识,但这种旧的授课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宜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要打破这样旧的授课方式,必须要创新,做到先练习后授课。这种方法,我们称为“发现法”,它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当一节课开始前,老师根据课文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用十多分钟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时,你可以从中发现,全班学生都会沉浸在思考问题中,这比起授课后再练习更有新鲜感,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有想弄懂问题的劲头。这样可以防止学生跟着老师走的弊端。也防止了学生机械性的找答案,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发现法”主要特点是,把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课前练习,可以清楚地知道:老师要我们理解课文哪些内容,学哪些知识。在做练习的时候,也发现哪些知识自己还未弄懂,课堂上自己要向老师提问哪些问题?学生会带着这些问题,专心听老师讲课,这些疑难的问题会迎刃而解了。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学生智力得到均衡的发展,分层次备课创新是关键,阅读课文的技巧创新是重点,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授课模式创新是良方。创新,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作者单位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集成中学)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