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园如何走出游戏的困境

2014-07-18邱琦玉

新课程·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幼儿游戏参与需求

邱琦玉

摘 要: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的基础,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征,也是区别于小学教育的一个方面。幼儿的年龄特征就决定了他们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作为幼儿教师,要充分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合理地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教师在积极参与游戏中,要不断生成新游戏,促进幼儿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游戏;需求;体验;参与;生成

“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玩中学,玩中做,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征。当前农村的一些幼儿园也在引导幼儿进行大量的游戏活动,但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游戏现象:教师提前设计好游戏的内容和过程,然后引导着幼儿一步一步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某个幼儿提出一个疑问,或者不按规则办事,教师就会给他戴上一顶“不守规矩”的帽子,加以批评或给予不好的评价。

实际上,这正是我们教育幼儿或者生成新游戏的良好机遇,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启示我们要给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中主动地、独立地游戏,从而凸显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能力。作为一个幼儿教师,笔者就如何在一日常规活动中做好游戏的引导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给予幼儿多方面的支持,创设良好的氛围

1.满足幼儿在游戏中对时间的需求

充足的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时间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游戏的质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时间,全日制幼儿园每日不得少于2小时,其中包括每日1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每一天,我们要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在早晨、中午幼儿来园时,在教育活动前后,教师要将各项活动和游戏安排得井井有条。

2.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

材料是游戏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游戏材料,幼儿才能很好地进行游戏。首先,教师要善于积累和选择材料。幼儿园的游戏材料应该是各种各样、包罗万千的,一切生活中的用品都可派上用场,如纸杯、吸管、糖纸、瓶盖等。教师要加以选择,让幼儿自主地动手操作,发挥想象。其次,合理使用材料。有的材料可以重复使用,可以改变游戏的规则和游戏区域。如,报纸可以在表演区当“服装”,也可以在美工区进行制作,还可以在体育游戏中充当“器材”。

3.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斯波戴克说过:幼儿园的游戏是教育性的游戏,它一方面服务于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又使儿童得到满足和快乐。如果一种游戏缺乏个人的满足,这种活动就不是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让他们主动地尝试和探索,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现和创造,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有一次,游戏结束,幼儿都纷纷地将自己在游戏中的成功作品进行展示并做介绍,一个幼儿用益智材料搭的一台电脑引起了大家的好感,大家似懂非懂,有着急切想了解的心态,于是,对电脑的外形结构、电脑的功能和幼儿园有几台电脑成了大家想知道的话题。接下来的参观、试机、下载图片等活动使幼儿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教师应善于从作品展示中观察幼儿的兴趣热点,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善于从语言、表情、动作上揣摩幼儿心态,关心幼儿游戏的真正意图,既不能做到放任自流,也不能以设计者的姿态指手画脚。

4.对幼儿进行环境的支持

教师创造一种游戏的氛围,可以很好地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关爱每一个幼儿,营造民主的氛围。同时,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文明交往、学会合作。游戏中把游戏场地划分成许多小的游戏区域,游戏区要动静搭配开,避免互相干扰。

二、重视游戏的选择和体验,在活动中生成新游戏

1.避免完全自发的自由游戏

游戏往往是真实生活的反映,但是幼儿园的游戏却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那种完全自发的自然的儿童游戏,因为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是教师按照教育目标特意创设的一种秩序化了的环境,富含有自觉的教育性,如果出于完全自发的自然的游戏,幼儿的教育便失去了意义,幼儿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游戏角色取决于生活经验,只有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活动才会有声有色,并使幼儿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如,根据现在的网络游戏设置“生态养殖场”的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兴趣特别高,好几个幼儿没有根据教师的要求,在养殖场里喂养小动物只是饲养员角色去做,而是跑到养殖场去买卖小动物,抱回来用买来的蔬菜自己喂养小兔、小鸡,跟他们玩。还说小动物太可爱了,我像抱小宝宝一样抱它们。看到他们那样专注、细心地照顾小动物,我得到了启发:我们平时对一些调皮的幼儿感到生气、烦躁,认为他们应该认真听讲才是好孩子。事实上在教育调皮幼儿的时候,我们试着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幼儿得到一些新鲜感,他们就一定会认真听讲,做得更棒。

2.注重年龄特征选择游戏

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游戏发展水平也是随着身心的发展不断发展着。不同的年龄段,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身心某一方面的优势也不同,因而在某一方面的游戏上他们会表现出特定的喜好。在幼儿3岁前,游戏往往只是动作的象征,他们会拿着棍子当“马”骑,会张着双臂“开飞机”,会“做饼干”等等;而到了4岁左右,幼儿会互相模仿,抱着“娃娃喂奶”,当“警察叔叔指挥交通”;到了5岁,幼儿的结构游戏发展到了高峰,他们喜欢搭积木、做手工等;5到6岁,幼儿学会了合作,他们喜欢许多小朋友一起进行同一个游戏,尤其是一些规则游戏,如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在设计游戏时,一定要根据年龄特征选择符合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

3.重视游戏中的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很多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精心设计游戏的内容和过程,甚至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安排,幼儿在教师的支配下游戏,教师的想法强加给了幼儿,幼儿没有了自己的思维,没有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能力也就无从得到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孩子们在老师设计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多大意义?”我们也要同样反思这样的行为,重视幼儿的愉悦体验。

一天,自主游戏结束交流体会时,一个幼儿说:“今天,我搭的拖车是会装小汽车的,是两层的。”于是,马上引起了许多幼儿的参与。有的说,我看见过装苹果的卡车,有的说,我看见过油罐车,我见过火车,我见过装大炮的车……一时,不论你用语言提示还是用动作提示,都无法让他们安静下来。我马上意识到幼儿对当前车子的一些用途比较敏感,而且发现他们自发生成的这一话题很有教育价值。于是,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车”的游戏,即收集有关车的玩具、图书、图片等材料,分小组交流—拼装各种各样的车—画出你喜爱车的样子—说一说你设计的车的用途。幼儿一节课下来意犹未尽。

三、教师要积极参与游戏,在活动中走进儿童的心灵

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对游戏的选择,从各个方面给幼儿以支持,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倡导的是隐形的促进作用,是在让幼儿获得游戏的愉悦感受的基础上促进儿童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拥有一颗童心,和儿童一样喜欢玩具、爱好游戏,和儿童平等相处,做儿童的伙伴,才能融进儿童的心灵,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最需要什么。

其次,教师不能主宰儿童的游戏,但可以适时地向儿童提出一些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设想和建议,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选择时机,以角色的身份适当引进一些因素,在满足幼儿好玩的基础上引导游戏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走进幼儿的心里,发现幼儿的好奇点和兴趣点,设计出体验幼儿快乐的游戏。

总之,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部分,我们要充分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合理地引导幼儿进行游戏,促进幼儿知、情、意、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1.

[2]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7.

[3]梁志.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4]史慧中.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M].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10.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南县富兴幼儿园)

?誗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幼儿游戏参与需求
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分析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