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分析

2014-07-18宋燕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6期
关键词:微血管糖化空腹

宋燕华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分析

宋燕华

目的 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与58例糖尿病未出现微血管病变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 FBG)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FBG、HbA1c水平相较参考组明显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能够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情况进行观察, 有助于对疾病进展提供参考依据, 更好预防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

糖尿病患者多伴随血管粥样硬化, 微血管可发生病变,并释放组织因子, 糖尿病患者机体处于高凝血症及纤溶亢进状态, 多系统及器官受到损伤, 引起严重器质性疾病, 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1]。传统血糖检测多通过空腹状态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实现, 然而易受到外界影响, 准确率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检测指标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产物, 能够间接反应血糖浓度、机体糖代谢, 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对本院收治的106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 男32例, 女26例,年龄50~72岁, 平均年龄(61.35±4.33)岁;同期58例糖尿病未出现微血管病变患者分别作为参考组, 男30例, 女28例, 年龄53~70岁, 平均年龄(61.35±3.55)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患者入院时至少有12 h保持空腹状态, 晨起安静状态下取静脉血4 ml,其中2 ml注入封闭试管, 试管内注入EDTA-心抗凝剂, 摇匀后放置2 h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剩余2 ml注入普通试管直至自然凝固, 离心分离血清, 对患者血糖进行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采用硼酸盐亲和层析高效液方法检测, 使用PrimuS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系统,试剂均为PrimuS公司提供。空腹血糖采用己糖激酶法检测, 检测仪器为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均为德赛诊断系统。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FBG、HbA1c水平明显高于参考组,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FBG、HbA1c水平检测比较

表1两组患者FBG、HbA1c水平检测比较

组别例数FBG(mmol/L)HbA1c(%)观察组5811.55±3.439.17±2.39参考组587.35±2.165.84±1.2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 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作为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主要特征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增殖、微血栓形成,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糖尿病早期可并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患者多系统、脏器均出现一定的损伤,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探讨早期糖化血红蛋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传统血糖检测多对患者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 然而受到饮食、运动等多种外界因素影响, 检测结果出现波动[3], 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 影响患者治疗。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糖化血红蛋白逐渐成为糖尿病血糖水平的检测标准, 作为人体血液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产物, 为不可逆反应, 血糖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成正比, 血糖测试结果为即刻血糖水平, 检测准确性较低, 而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对患者近8~12周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准确反应, 因此作为糖尿病诊断及治疗的“金标准”[4]。临床研究显示正常情况下人体HbA1c 水平维持在4%~6%,而当糖尿病HbA1c水平控制在8%以下时,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而当HbA1c 水平>9%时, 则可推断患者血糖水平出现持续性偏高, 出现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等并发症, 病症严重者甚至可出现酮症酸中毒, 极易引起患者死亡[5]。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毛细血管内壁粗糙, 内皮受到明显破坏, 毛细血管基膜增厚, 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 因此当患者出现微血管病变时, 血小板功能、异常及活化状态等均可出现变化, 同时糖尿病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 血小板被激活、血管内皮损伤严重, 功能亢进, 进而导致体内阻滞大体积血小板, 更多活性物质被释放, 最终引起微血管内皮损伤, 当患者出现缺氧缺血现象时,损伤加剧,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终出现。在糖尿病的检测中,血小板亦可作为有效的观察指标, 血小板平均体积可准确反映血小板功能及活化, 因此通过观察平均计数及体积可预测本病。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FBG、HbA1c水平检测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 由此可知, 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微血管病变, 控制疾病进一步发生,减少并发症, 促进患者康复。

[1] 沈默宇.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的因素.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3,26(9):1004.

[2] 张超.基于液相色谱法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装置设计.分析化学, 2009,37(A02):288.

[3] 王贤文.糖尿病患者血糖、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分析.重庆医学, 2007,36(12):1146.

[4] 华绍芳.糖耐量正常孕妇糖化血红蛋白、内脂素水平与围生结局的相关性研究.天津医药, 2013,41(10):953.

[5] 郑雪芹.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3,16(23):2691.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

猜你喜欢

微血管糖化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