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设计
2014-07-17王国祥
王国祥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校课堂小组活动的现状,在设计层面上进行剖析和改进,为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英语;小组活动;有效设计;影响因素;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87-1
一、小组活动低效的原因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职英语的教学改革较之普通中学更少,大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的主要仍然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随着新教学大纲的颁布,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的“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不少教师开始逐渐采纳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活动形式。但是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这样很多课堂表面上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却忽视了活动本身的价值意义和文化内涵,缺乏应有的实效。另一方面,学生习惯于“认真听讲”,一旦教师要求进行小组活动,很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淡薄,有畏惧心理,怕出错被别人耻笑,结果就容易导致活动受阻,进而也达不到活动的效果。
2.课本和课时因素。(1)一节课容量过大,小组活动时间不足,无法有效展开。许多教师把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渗透到小组互动学习中,如设计make a survey或make an interview等等。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大班授课的影响,为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教师所设计的互动活动往往有固定的互动模式和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问题和任务,小组互动成了学生实施教师意图的操练方式;或者由于时间紧迫,只好在学生开始讨论后不久就让他们停止了,教师作简要的总结归纳后草草结束任务,使学生想表达的观点无法完全表达,使得小组讨论的效果大打折扣,小组活动流于形式。(2)内容不够真实,使小组活动无从展开。新教材的取材十分广泛,涉及到世界的人文、地理、科技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要求教师各个题材和对目标语言的应用设计的所有活动都能适应班级的整体学习风格和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心理特征、交往情况是十分困难的。由于有些活动的内容不够真实,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无话可说,加之学生手头也没有相关的信息资源可以利用,尽管有很高的积极性,也只好作罢。
3.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因素。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小组活动的任务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活动规则是否明确、成员分工是否考虑到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都会对小组活动能否有效地展开产生很大的影响。
4.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因素。小组活动要求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与同伴一起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和个性特点上都有所不同,对于那些喜好以个人学习为主的独立学习型以及喜好独自思考的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风格和个性特点在这里受到冲击。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小组成员在讨论中表现不一,个别学生占主动,其他同学只是被动地听,或只是在“说话”而非“讨论”。加上目前我国中学多是大班教学,班级人数多,分的小组也多,教师的确很难监控到每个小组讨论的情况。长此以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挫伤,甚至对小组活动产生厌烦情绪。
二、实施小组活动有效设计的策略
1.依靠教学讲台,以语言、表情、动作、实物等创设最直接、最经济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上要活泼、风趣、幽默,在讲台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热情,将学生带入自觉的学习境地。例如,在学习shopping时,事先准备好orange,banana,bread和各种饮料,上课时陈列出来,变讲台为柜台,请学生分别扮演店员和顾客。适用的情景还有:电话、看病、邮局等。这种形式有效地训练了听、说和直接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很受学生欢迎。
2.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有研究表明,由听觉引起的注意力可达到64%。英语教学中听力是基础,使用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听说环境,创设逼真的情境,从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依据教学目标设计PPT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设置真实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增加实际体验。只有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英语才是最有价值的,即“在用中学”。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将学生在就业后可能遇到的英语交际场景运用到口语练习中来,让学生模拟真实的交际,有“问路”、“收银”、“在咖啡店”、“餐厅服务”、“宾馆接待”等。这样的“战前练兵”让他们有备而去,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再让学生根据课后把模拟情境编成新的对话,然后与教师提供的模拟片段进行对照、修改,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和实习经历,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的方式做到有效地学,活学活用。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益民.学习时间与学习结果关系模型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9(06).
[2]夏谷鸣.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交互活动的走向[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0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