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六课”:服务课堂,追求高效

2014-07-17陈宏亮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陈宏亮

摘要:要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唯有“课堂”优质,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工夫在课外,在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我校梳理、提炼出服务课堂教学,教学达成高效的六种途径,简称“六课”,即查课导课、听课评课、问课品课、磨课炼课、名课研究、同课异构。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六课”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27-2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大实践中,我校192位教育教辅人员全员参与、全面实施、全力深化,注重以发生在课堂现场的典型教学实例为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探讨,并梳理、提炼出查课导课、听课评课、问课品课、磨课炼课、名课研究以及同课异构等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课堂现场研究的具体实施模式。由于这些方法具有瞄准课堂、贴近学生、交互得力、实效显著等优势,所以得到了迅速推广,并彰显出巨大的正效应。

一、查课导课——有效引导,明晰目标的途径

【简介】 教学管理层由校长室成员和各年级年管会成员组成。查课导课的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现状、研究存在问题、采取针对策略,最终对教学质量负责。查课导课不同于听评课,其主要内容包括:①以周为小单元、以月为中单元、以学期为大单元分三个时段了解教研组工作开展情况,备课组工作开展情况;②每位年管会成员都有自己的联系学科,每周通过参加集体备课、听评课等形式了解情况,分管校长汇总分析,在每周教师例会上通报,实实在在分析问题、贴近实际有效引导。由于这些问题来自于教师的课堂,分析既及时又凝结着集体的智慧,引导又切实可行,老师们受益很多,广受欢迎。

【经验】 1.教学管理层在查课导课过程中目的必须明确:为了了解教师,了解课堂,服务教师,指导教学,提高质量。

2.查课导课人员必须是教学的行家里手,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否则,不能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

3.去查课导课时,脑子里要有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要有评价一次优质集体备课的标准;要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评课程序,实实在在的评价标准;要有一个评价合格、优质备课组、教研组的标准。

4.查课导课人员要注意掌握和运用一定的策略和艺术,起码要成为一个受被检查者欢迎的人。

5.查课导课人员要及时地诚恳地中肯地有一定水准地写出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具有纠错功能的反馈报告。

二、听课评课——同行切磋,改进教学的途径

【简介】 听课评课是一种最常见的课堂研究方法。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背景下,听课评课该如何开展?或者说,如何通过赋予听评课以崭新的内容来提高听课评课的指导效率,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为此,必须掌握听课评课的基本艺术,从而增加听课评课的含金量。

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因此,看听课评课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而教师是否用于实践,并不取决于评课者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他们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明确听课的新要求;同时,注意不同的听课类型要采用不同的听课方式。评课时要以“优点谈足,缺点抓准”为原则,“评出特色”、“点出创新”。

教师在台上讲课重在“炼”,课下评课重在“锤”,只有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经验】 1.听课,从偏重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和“学生如何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2.听课,从偏重关注“知识点的掌握”,转向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3.听课,从偏重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转向关注“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况”。

4.听课,从偏重关注“单一化的教学手段”,转向关注“多种媒体手段(包括传统教学手段)的科学选择和合理运用”。

5.听课,从偏重关注“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6.听课,注重自身定位,做到进入“六种角色”。一是进入“学生”的角色,二是进入“教师”的角色,三是进入“学习者”的角色,四是进入“指导者”的角色,五是进入“管理者”的角色,六是进入“研究者”的角色。

7.评课,首先看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的最优化。

8.评课,要从有利于对教学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出发。

9.评课要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评学”上面。

三、问课品课——教后反思,提高境界的途径

【简介】 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等对其教学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其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教研形式。

“问课”问什么?可问成败:可以是课堂的精彩一瞬,缘何精彩?也可以是遗憾一笔,遗憾何在?“问课”,可问大小,大到问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到问一个单词、一个句子的导入处理;“问课”,可深可浅,深到对教学方法的再思考,浅到对一个教学细节的再设计。

博采众长才能避免孤陋寡闻,才能克服孤芳自赏的心理。“问课”的初衷与最终的目的是两句话:问的都是你——学生——学得怎么样?为的都是你——学生——能学得更好。

品课,就是品味本堂课给学生发展带来的欢乐和收获;品味本堂课给授课者本人的成长带来的经验和启示;品味评课参与者在评完本课后的心得和体会;品味“我”本人在此次活动中的积淀和超越。品课,是教学反思的最高境界。

【经验】 1.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状况,应该询问的对象包括:“自我”、“学生”、“同行”。只有做到多元化,才能真正做到知“情”。

2.问课的形式种类要多样化,这样才能知“新”。比如,对话式问课,问卷式问课等等。

3.掌握问课的艺术,讲究策略化,体现实效化。

4.品课人应该学会从“显性层面、隐性层面和综合层面”准确把握品课层面。

5.品课人应该学会从“学生的角度、上课者的角度和听课者的角度”注重讲究品课角度。

6.品课人力争做到:一品“特色”是什么?二品“精彩”在哪里?三品“偶得”有哪些?四品“缺失”在何处?五品“效果”又如何?

四、磨课炼课——共同研究,形成一体的途径

【简介】 “磨课”就是在备课组的引领下,教师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过程,目的是通过“磨”达到“合”——教与学的融合,理念与实践的融合;教师通过“磨课”,举一反三,认识课堂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真正实现由“教书匠”向“教学专家”的转变。

通过“磨课”,把常规课上成精品课。“磨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有助于快速打造高效课堂,有助于在一个学校形成研究共同体。

【经验】 1.明确“磨课”重点:“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和磨细节”。

2.把握各阶段的“磨课”内容:上课前,重在“磨”教材、“磨”学生;上课中,重在“磨”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上课后,重在“磨”教学的得与失。

3.以“磨课”为切入点,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实验实践、考试”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以加强常规教学管理。

五、名课研究——名课导引,借鉴经典的途径

【简介】 一流的学校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师队伍需要自己的领头人。学校实施名师工程,外引内培;当前,我校大多数学科还处在打造自己的骨干教师阶段,离名师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因此,在这方面,我们主要还是要“招师引师、筑巢引凤”,借他山之石攻玉。

endprint

【经验】 1.学习名师、研究名师、争做名师,可从总结吸取名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入手。“爱乃师德之源”,“高效地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生存之本,“终身学习”是教师的成长之基,“教改科研”是教师发展之翼。

2.学习名师、研究名师、争做名师,要把领悟践行名师的先进理念作为重点。

3.学习名师、研究名师、争做名师,还要把欣赏借鉴名师的经典课例作为抓手。只有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运用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展现出高超的教学艺术,赢得了学生、学校同行和社会的认可和赞誉,才可能真正成为名师。

4.名师名课的共同特点有哪些呢?名师的课堂总是自主课堂;名师的课堂总是活动课堂;名师的课堂总是情感课堂;名师的课堂总是生活课堂;名师的课堂总是趣味课堂;名师的课堂总是艺术课堂。

六、同课异构——保持个性,寻求创新的途径

【简介】 “同课异构”的“构”,指的是课的整体结构,而不仅仅是某种方法或方式。它更宽泛地包含了不同教师的教材解读、教学思路、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乃至教学理念的多元。“异”自然是寻求不同,而寻求不同是创新的基础。“同课异构”,从“千课一面”的逼仄中勇敢地走出来,唤醒教师的教学个性化意识。

“同课异构”是基于统一导学案改善的“同课异构”也就是基于学情把握的“同课异构”。“同课异构”,一方面实现了共同追求更合适、更妥善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研究个中道理,探讨为什么这样做。聚焦于教学内容的合适性,聚焦于学生学习的经验和学习的有效性,这正是“同课异构”活动的意义所在。

【经验】 1.“同课异构”要体现教师对教材读解的多元视角。

2.“同课异构”要凸显教师“用教材教”的课程意识。“教材内容”(课本)只是开发教学内容的媒体、凭借或手段,并不是也不应该是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本身的。

3.“同课异构”要努力为教师提供探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空间。有效性是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命脉,“有效性”的关键词是“效”,具体地说就是指各种力量、做法和作用因素所产生的结果。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表演才艺的高下、教学流程的顺挫,都应当从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来评价。

实行高效课堂已经有三年左右,由最初的摸索前行到今天的渐有自己的“风骨”,课堂在变,学生在变,学校在变。在此过程中,我们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出发,向四十五分课堂要质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还要走很长的路,要想有更辉煌的战果,还需要继续探索,开拓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形成较有特色的较成熟的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措施。

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