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教学
2014-07-16徐爱云
徐爱云
摘 要: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主体性、问题性、实践性、过程性和开放性。探究性学习活动立足于学生的学,围绕学生的主体活动展开教学过程,教师则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不可能等同于科学探究,因此教师的适当引导是学生探究获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互动合作 情感体验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学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但究竟怎样才是探究学习呢?我相信有很多教师和我一样存在这样的疑问,且在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只是流于形式,甚至连自己也不知道这堂课是不是进行了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学习是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提出来的教学思想。以前,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而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发展。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亲近数学、热爱数学,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在探究性学习中,使学生品味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动手动脑中去尝试、去创造,释放自身的学习潜能。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掌握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有限,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由于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源于对问题的好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以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经验不能解释的现象。学生学习数学就是通过生疑到解惑最后到拓展知识的过程。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只有出现了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而要想发挥探究学习的作用,必须选择合适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师来设计,也可以在教学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中确定。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一个适宜的“坎”,而这个“坎”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对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高低。一定要根据本班学生的整体水平,调动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所创设的问题既要基于学生经验又高于学生的经验,把问题难度设在“最近发展区”。
例如,在《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要提出具有一定想象空间的问题:“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呢?”这个问题书本上并没有讲过,但是学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知识基础,只要学生用火柴棍实际摆一摆,在玩的过程中探索,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这样的问题给了学生较大的探究空间,同时能保证大多数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就能得出结果。
二、引导学生分层次探究,指导学生有效探究
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这很正常。小学生在其知识、能力、认知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常会在探究中遇到他们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分层次设计好问题,分步骤对不同学生的探究方向和方法进行有效指导。适当引导就成为学生探究获得成功的关键。这里的“适当”有两层意思,一是时机适当,二是程度适当。所谓“时机适当”就是当学生的探究遇到一定的困难或挫折后,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但还是没有结果的时刻;所谓“程度适当”就是教师在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毫无保留地就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在找准学生真实困难之处的条件下,巧妙地、不声不响地启发、引导保证学生探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此处,在探究结论的总结方面、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方面,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和提升。但是,如果挫败的次数太多,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会大打折扣,失去主动探究的热情。因此,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主要做法有:
1.提供辅助问题,如“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以前学过啊?”“还有没有别的算法?”
2.提供有结构材料,包括实物、表格、信息等。如探究“圆的周长”,布置学生带好常用的学具:圆片、直尺、铅笔、细绳等;又如探究“认识三角形”时,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再给学生提供一张各个三角形的角的种类统计表,便于学生分类。
3.提供辅助方法,利用多媒体使生活问题转化成图画问题,便于学生对照着理解;探究25×99的问题中,我们可以提示学生一个数×99可在数后添00,再减这个数,指导学生可用开拓思维的方式进行探究。
三、提供交流的平台,制定互动合作的探究原则
交流是探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既是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和分享,更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探究的过程。这包括在与同伴的对话和交流中,相互陈述、质疑、辩论、评论、评价、反思等形式。如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经历了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后,接下来组织学生交流“我的想法”,在交流中,使学生获得新的启示,新的感悟,形成新的知识、新的经验、新的智慧。
探究学习强调开放、个性、互动与自律,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而需要一定的规则。探究学习的规则不能由教师制定的,而是由全体探究学习的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才能使探究更有序,交流更充分。
四、关注过程,积极评价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几个方面交织在一起,是为了学生获得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同时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在关注过程中我们要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并且认识自我。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根据已给出条件找出与所要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且能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分享。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树立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要在探究活动中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更多的良机,要学会“放手”,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而且要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角,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在学习中爱学,乐学。从而达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易虹辉.课堂教学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天津教育出版社.
[2]李亚男.小学数学教学攻略大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