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工作中的几个不等式

2014-07-16徐德培

中小学德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住宿生信任心理

徐德培

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当了20年班主任,离开班主任岗位又过了多年,再回头看看,确实有许多感慨,也引来许多回忆,悟出许多道理。稍加整理,即为如下几个不等式。

一、公平大于水平

一直听说某老师的英语教得不错,她是校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乡镇挖到城区来的“业务尖子”。后来我有机会与她的学生接触,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我们不喜欢她!”这是为什么呢?一再追问之下,同学们道出了缘由。她刚执教该班的时候,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这个老师是专业知识非常丰厚的老师,对她寄予了很高的希望。见面后,见到她长得还算漂亮,态度也和蔼,教学水平不错,自然喜欢上她的课,也很尊重她。可一段时间后,几个细心的同学看出了一点苗头:她对班上几个“首长”与“老板”的子女似乎关照得更多一些,与这几个“关系学生”谈话时笑容更灿烂一些,课堂提问时有“情感性倾斜”,从作业面批的次数上也能看得出亲疏之别,后来发展到在座位的调整上也有“重点保护”的倾向。于是同学们在心理上逐步疏远了这个老师,她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渐渐模糊、扭曲、变形。她的课堂纪律不再有原来那么好,因为有的同学已经产生了逆反情绪,不再“循规蹈矩”,“课堂意外”时时发生。有些受到“优待”的学生也对她有意见,认为这样的“过度关照”影响了他们的同学关系,让他们在班级中处境尴尬,甚至有同学说这个老师是“PMP”(拍马屁)专业的研究生。

由此观之,要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光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有高尚的师德。师德的核心是“师爱”,“师爱”的基座是公平与尊重。失去公平与尊重,“师爱”就可能变成“偏爱”,“魅力”二字就无从谈起。上述案例中的这位教师个人魅力的消失,问题就在她没有平等地去爱每一个学生,根本原因是“其心不正”。

二、信任大于责任

信任可以激发美好的感情和强大的力量,让被信任者处于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心理状态。

有一个劳改犯在外出修路的途中捡到了1000元钱,他不假思索地把它交给了监管警察。可是,监管警察却轻蔑地对他说:你别来这一套,把自己的钱变着花样贿赂我,想换得减刑,你们这号人就是不老实。

囚犯万念俱灰,心想这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他了。晚上,他就越狱了。

在逃亡途中,他大肆抢劫钱财,准备外逃。在抢得足够的钱财后,他乘上开往边境的火车。火车上很挤,他只好站在厕所旁。这时,有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走进厕所,关门时发现门扣坏了。她走出来,轻声对他说:“先生,你能为我把门吗?”

他一愣,看着姑娘纯洁无邪的眼神,他点点头。姑娘进了厕所,而他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严严地守着门。

就在这一刹那间,姑娘的信任让他突然改变了主意。车一到站,他就下了车到派出所自首。

信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没有人能够用金钱买得到,也没有人可用利诱和武力夺得。它来自于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是活在灵魂里的清泉。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教育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信任学生,便是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信任学生,就是给学生一个希望。即便有的时候,学生说了谎话,编造了故事,我们也不妨相信他们一次,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信任。揭穿他们的谎话未必能遏制他们再次说谎的念头,而信任往往能改变他们说谎的习惯。

学生王某离开学校十多年了,我几乎没再见过他。前几天偶然遇到,几句寒暄之后,他抛过来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老师,那一次你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我听了莫名其妙。他见我一脸迷茫,便讲述起一段往事来。

原来在一个夏日午后的上学路上,王某在小河边遇到同学陈某,由于天气太热,他们一起下河痛痛快快地洗了一把澡。上岸后知道肯定要迟到了,于是一路研究对付班主任的办法。“就说中午睡过了头吧,偶尔一次,老师会原谅的。”王某说。“不行,现在第一节课都要下了,或许老师已经跟我们家长联系过了。”陈某说。“那就老老实实向老师认错吧。”王某觉得很难瞒过老师。“这更不行,老师强调过不准私自下河游泳。”陈某有点害怕。最后,两人在进校门前想出了“妙计”。第二节课上课前,见班主任在教室门口等着,他们俩就你一句我一句地向班主任讲述开了他们“勇救”生病老奶奶的“壮举”。班主任听后大大夸奖了他们一番。这让他们两人羞愧得无地自容,差一点坦白了事情的真相。这个班主任就是我。

王某说:“从那以后,一旦有说谎的念头,那一幕情景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您真诚的眼光逼得我再也不敢说谎了。”

听完,我似乎有了点印象,但那一次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我实在记忆不清了。不管如何,这次“糊涂”的教育收到了更久远的效果。

老师的“糊涂”有时是一份信任,这份信任能遏止学生“向恶”的念头,逼迫他们走上“向善”的正路。上述案例中,如果老师表示怀疑,提出要到医院调查,那么事情可能会水落石出,但教育的效果会更好吗?老师不是警察,有些事不必弄得太清楚。讲究教育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力量,考虑教育的效果,才是老师的责任所在。

三、心理大于道理

心理暗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作用,当你认为一个孩子具有很大潜力,将来一定出类拔萃,你对他的期望一定会从你的表情、言行、体态等各个方面流露出来。孩子接收到这种心理暗示,积极心理被调动起来,就会真的向这个方向努力。这便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小故事:一辆卡车停在一个居民区的空地上,孩子们把车厢当作舞台,每天中午在上面又跳又叫,影响居民午睡。一些居民过来赶走小孩,但他们刚一回屋,孩子们就又登上台,几次三番,如同捉迷藏,孩子们越发兴奋。此时一个教师说,他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但要给他一些时间。人们都支持他试一试。于是老师把孩子们集中起来宣布,谁连续跳得最多,就奖励一个精美玩具。第二天继续比赛,谁跳得最多,奖励一个布娃娃,孩子们兴趣明显减弱。第三天仍然比赛,谁跳得最多,奖励一块糖,孩子们谁也不肯跳了,此事就此平息。原来心理学上有一个“德西效应”,即如果将奖励与做某件事联系在一起,人们的兴趣就会转移到对奖励的追求上来。心理学上还有一个“阿伦森效应”,即人们维持积极性是期望奖励的逐渐增加,否则,就会降低人们的积极性。这位教师就是利用这些心理学理论,解决了一个教育问题。

那一年,我接任初二(4)班班主任。这个班有二十多个乡镇的学生,他们家离学校较远,住宿生比较多,带来了宿舍管理的一些问题。每周大扫除时,我让走读生打扫教室和包干区,住宿生打扫自己的宿舍。大扫除后例行检查时,我往往发现教室和包干区打扫得很干净,而宿舍的卫生状况总是不如人意。照理说,走读生家在城区,平时家务事做得少,有的连扫帚也不会拿。而住宿生多数家在乡村,平时在家多少得做一些家务,搞卫生的经验应当更多一些。谁知农村学生大扫除质量反而不如城区学生,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了解“真相”,在此后的大扫除中我留意观察。一段时间后,我隐约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看到走读生打扫时,男同学在女同学面前干得特别起劲,为了显示自己是个男子汉,几乎包揽了一切脏活、累活。而女同学在男同学面前则尽量表现出自己细腻、周到、爱干净、爱整洁的一面,发现男同学的疏漏之处会加以弥补。他们劳动过程和谐,心情愉快,任务完成得很出色。而打扫宿舍的同学往往相反,有时还互相扯皮;女同学爱干净、爱整洁的特点也不明显。

我把这一发现告诉周围同事,共同寻求对策。有的老师说:“看来你班上孩子长大了,得整风了。不如趁机对这种思想来一个大讨论,让大家认识这种思想的根源,警惕这种思想发展成糊里糊涂的爱。”也有老师说:“初二的孩子已经是小大人了,这样的现象是十分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我们成年人不是也有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说法吗?孩子们从幼稚走向成熟时,性别意识逐步增强,如果没有这样的心理感受反而不算正常。只要我们正确引导,何忧之有?”

我觉得后一种说法更有道理,谁也不能阻止孩子长大,谁也不应该阻止孩子性心理的成熟。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有引领孩子走过这段“非常之路”的责任,决不能把学生的心理现象当作思想作风问题来解决。男女在成长过程中,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总希望在异性面前留下一个美好的形象。对于初中生这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作为教师完全不必担心,倒不如来一个“反弹琵琶”,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开展教育活动。于是我取消了对学生宿舍的值日生检查、班级互查、老师抽查等方法,要求住宿生大扫除后每人在床上贴上名字,班内男女生互查,即男生检查女生宿舍的卫生,女生检查男生宿舍的卫生。果不其然,以后,住宿生大扫除变得特别认真。为了不在异性面前丢脸,有的同学还专门向退伍军人请教如何叠被子更美观,同一宿舍的同学放置牙刷时连倾斜的角度都一样。有的男生在墙上贴上字画,有的女生在床头放上鲜花。从此男女生宿舍变得越来越整洁,宿舍卫生这一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国际学校

江苏扬州 2252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住宿生信任心理
浅谈一年级住宿生自主识字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表示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浅谈学校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心理小测试
如何做好住宿生的管理工作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