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前实践活动,彰显品德课程魅力

2014-07-16鲍爱菊

中小学德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品德课堂

鲍爱菊

摘 要:充分的课前实践活动是品德课堂充满活力的保障。教师要钻研教材,制定活动计划;通过家校合作,落实活动计划;适时引导,保障活动实效。课前实践活动还是反馈学情的一个窗口,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起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优化教学过程,彰显品德课程魅力。

关键词:课前实践活动;品德课堂;活动实效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5-0048-03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触颇深的是:离开了充分的课前探究与准备活动,品德课堂往往就失去了活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开展课前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在不增加学生、家长负担的条件下开展活动?如何使活动的开展富有实效?基于以上问题及思考,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一、钻研教材,制定活动计划

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安排课前实践活动。开学初我们就要钻研、熟悉教材,制定好本学期课前活动计划,包含课外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大致起止时间(结合教学进度表)、活动形式等内容。老师把这份计划制成表格,贴在学生的品德书上,引导他们按计划实施(见表1),提前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活动中的成绩也登记在这张表上,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期末总评。教师可根据指标内容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或请家长、社区工作人员评,其他教师参与评议,着重发现学生的进步行为,以鼓励为主。我们尝试着引导学生习惯这种过程性评价,在后期的实践活动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家校合作,落实活动计划

课前实践活动需要家长的支持才能落实。而家校合作可以形式多样,因地制宜。

1.假日小队活动

假日小队具有灵活性、自主性的特点,同时每支小队都有热心家长充当校外辅导员,使孩子的安全得到保障。品德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地采用假日小队的形式开展校外探究性学习。教学《品德与生活》(浙教版,下同)第四册第三单元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时,要求孩子在大自然中寻找生命,小组合作完成如下调查记录表格。

对大自然进行观察记录,每个孩子基本上都能够完成。那么,如何能让孩子了解到更丰富有效的信息呢?我们让假日小队的成员在家长的指导下一起走进大自然,共同开展活动。结果孩子们记录了十分丰富的信息,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特点,课堂交流也更到位。

2.家委会活动

家委会活动为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拓展的空间。在学习《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后,我们班级结合本单元教学举行了家委会活动,主题就是“我爱秋天”:一是感受秋天,全体家长和孩子一起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来到户外发现秋天的美丽;二是画画秋天,孩子们带上美术工具,可以画秋天,也可以用秋天的落叶完成一幅美丽的作品;三是夸夸秋天,利用学过的课文、诗歌以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来夸一夸自己眼中的秋天……就这样,与秋天的接触不仅仅停留在书本。通过家委会活动,孩子在轻松的实践中感受到了品德课程的魅力。

3.学校节假日活动

每个节假日,学校大队部总会举行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老师恰恰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利用活动主题与我们的品德课进行整合,为孩子搭建深入学习的舞台。

【案例】寻找祖国母亲的微笑活动之三:祖国富强合家欢

(1)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2)中秋节有哪些习俗?中秋节有哪些游戏?你知道吃月饼的传说吗?请把你知道的内容记在下方。(可另附页)

(3)探究话题:

A.有人说,现代的中秋节就是吃月饼、送月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B.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一句,你能理解词中的意思吗?

C. 中秋节的夜晚是美丽、温馨和幸福的。请以“中秋之夜”为题,写一写或画一画家乡的月亮、家乡的节日,背诵一首与中秋有关的诗词。

根据大队部策划的国庆中秋节活动,我们正好可以整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是中国人》中的第一课《中秋节》,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的积极性,更让孩子能力得到了锻炼,知识得到了提升,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适时引导,保障活动实效

充分的课前实践活动,使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得更加全面一些,课堂教学也会更有把握一些。但这些活动都必须带着明确的目的,富有实效地开展,这就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指导。

1.把准时机,适当给予全面指导

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第四册《动物、植物和我们》一课时,有一个内容是“我喜欢的动物和植物”,教学目标是初步学习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简单的研究报告。我们借鉴了一位老师设计的活动指导方法,效果甚好。

(1)激发探究兴趣:你喜欢的动植物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你愿意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动植物吗?

(2)方法指导:怎样才能了解这些动植物呢?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方法1:查阅书籍。例如《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儿童十万个为什么》……

方法2:收看电视或vcd光盘。例如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中国教育电视台科技节目……

方法3:网络查询……

方法4:请教别人……

(3)内容的指导:收集哪几个方面的资料?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动物可以从名称、外形、体重、分布范围、生活习惯、生存现状等方面着手;植物可以从种类、外形(根、茎、叶)、分布、作用等方面着手。

(4)设计一份研究表格。例如:

(5)资料整理的指导。

A. 四人小组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或根据主题分块介绍),有异议时一起商议。

B. 确定研究报告的内容,抓住动植物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资料。

C. 设计图文并茂的研究报告。

由于活动前指导到位,孩子们的活动开展卓有成效,收集的资料丰富而有条理,图文并茂的研究报告为后续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素材和话题。

2.适时适度,帮助孩子走出学习的困境

孩子们在课前调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适时适度的帮助必不可少。那么,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帮助呢?

教学《品德与社会》第四册《社区的公共设施》一课,在课前调查的探究活动中,健身设施调查小组就遇到了困难:不知道该从什么角度调查这些设施的使用情况。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他们在健身苑整整待了一天,却没有什么收获。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存在以下一些现象:有时因教师的介入过早,让学生失去了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有时因教师介入过晚,让学生过久地陷入困境,影响了探究的兴趣;有时因教师介入过多,剥夺了学生探究的机会;有时因教师指导不充分,使学生感到手足无措。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针对不同的活动,把握介入的时机和指导的分寸,适时、适度、适当地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孩子走出学习的困境。

3.抓住时机,引导探究向纵深层次发展

探究活动进行到一定程度,有些小组或学生常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教师如果能抓住时机予以及时、充分的引导,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使探究活动向纵深层次发展。如我校帅老师上《社区里的公共设施》一课时,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调查。社区环卫设施调查小组发现,社区里的垃圾房、垃圾桶大多建在社区主干道的两侧,难闻的气味、掉在地上的垃圾严重地影响社区的形象,于是他们提议把垃圾房挪个地方。老师及时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同时提出:“垃圾房应该放在哪里呢?”老师给他们一张社区地图,建议他们进行实地考察,制定一份“安阁弄社区垃圾桶布局”的合理化建议。学生对这一提议非常赞同,迅速地开展了活动,活动后还把建议送到了居委会,得到了居委会叔叔阿姨的表扬。

借助课前活动,学生可以激活已有的知识,回忆、反刍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掌握与活背景有关的素材,激发学习情趣。同时,课前活动是反馈学情的一个窗口,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起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优化教学过程,彰显品德课程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健敏.道德学习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38-139.

[2]吴永军,王一军.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76-179.

[3]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黄锡权,徐雅志.拓展教学渠道 提高教育实效——例谈品德教学与学校活动的整合[J].小学德育,2006(9):19-20.

(作者单位:临安市板桥镇板桥小学

浙江杭州 311301)

责任编辑 李子非

猜你喜欢

品德课堂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要有“五性”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多元智能建构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研究
让有效活动激活品德课堂
适时有度用之有道
谈品德课堂交流展示环节话题的引导
在农村学校中努力寻找理想的品德课堂
丰富体验过程,让品德课堂多姿多彩
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品德课堂探究学习话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