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终端的需要或不被需要
2014-07-16宗宁
宗宁
从2013年以来,传统的智能手机企业似乎都在寻找新的突破,苹果的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产品让人望眼欲穿,三星、华为也推出了自己的穿戴设备,小米、联想也已涉足电视产业。但乐视偏偏反其道而行,开始进军智能手机领域。
从乐视网到云视频平台、乐视影业、超级电视及乐视盒子,乐视一直谋划着“内容+平台+终端+应用”的生态系统。如今再加上手机终端,乐视能打造出一个软硬结合的全新生态么?
从电视到手机
乐视做手机到底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通过乐视,我们似乎能看到内容公司做硬件的逻辑和方向。从这个角度讲,乐视算是整个互联网生态中,为数不多“内容+终端”的典型案例。
乐视本质上并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版权公司,网络视频只是一个表现形式。乐视拥有数量巨大的影视版权,这些积累在大家不怎么看重版权的盗版时代就已完成,所以价格也不高。
随着版权时代的来临,乐视的崛起也就顺理成章了。用户为版权付费的习惯正在逐渐养成,这个时候,乐视需要做的就是建立所谓的内容入口,让用户可以看到这些内容。于是,乐视推出了电视,因为PC屏幕再大,观影体验也肯定不如电视,而且安卓系统的开放和普及,为智能电视系统的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想换一台电视,那么你会发现乐视智能电视的价格便宜得“令人发指”,这里面还包含了会员费,让你可以看收费内容。当你习惯了这些内容之后,第二年的续费,基本上也就是顺理成章,你看有线电视不还是要收费的么,价格也差不多,为什么不付可以看很多大片的乐视会员的费用呢?
同样的逻辑换到小米身上就很难实现,因为小米本身没有内容,做了电视也只能摆着,所以小米紧急入股了迅雷,用迅雷影视的内容来救火。而当乐视出了4K电视的时候,小米再次跟进就比较尴尬了,因为小米没有4K片源。
乐视的硬件战略,是基于版权内容输出的,而小米的电视战略,则是基于其MIUI系统的输出。前者希望有更多人来付费观看内容,后者则希望更多的设备安装小米系统以实现其系统战略。
那么乐视为什么要做手机呢?我们出于同样的逻辑来思考,手机的便捷性以及随时联网,让它成为未来智能家居的操作中心。乐视推出手机无非是增加一个新的内容输出口和控制中心。意义就在于,电视上看不完的内容可以在手机上接着看,上班路上、休息时都可以看。
另外用户还可以用手机提前选好片源进行预下载,以及乐视一直想做的用户和内容互动。这些功能通过遥控器来实现太痛苦了,手机就会好用很多。一旦实现了这些功能,打电话反而变成了手机的增值服务了。这时候,乐视就掌控了用户的个人数据中心,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搭建自己的生态,这幅蓝图看上去似乎十分美好。
智能硬件还是智能玩具?
不止乐视,还有更多互联网企业扎堆进入了硬件潮。其核心原因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用户已经不会局限在一块屏幕前,那么就不存在统一的入口。
从前,这个统一入口可能是浏览器首页导航,可能是搜索引擎,而现在一切都碎片化了,如果你仅仅是一个PC上的网页服务,现在没有移动端就会很难受,有了移动端用户不用,也很难受。那么我们就做个手机吧,把我们的产品放在最明显的位置,乐视做了手机,则为自己的内容打开一个新入口,硬件的意义大抵如此。
以此为基础做硬件,企业需要考虑的核心就是,你的硬件是否和你的主营业务强烈相关。乐视电视大大增加了自己版权内容的价值和利润,所以乐视可以把电视卖得越来越便宜。其他人做电视就辛苦一点,因为就是卖了一个电视而已,毛利还很低。
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们的硬件产品要么无法量产,要么无人问津,做出来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理想,而没有基于实际价值。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产品没有什么用,成为花瓶。从这个意义来说,大部分人开发的硬件产品,其实都应该归属于玩具行业,价值也大多就是玩具的价值。
不做硬件是等死,做硬件是找死。智能硬件还处在初级阶段,硬件生产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估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生产厂家才会慢慢适应互联网公司的套路。而互联网公司的硬件设计能力、生产能力一样问题巨大。比如目前智能路由领域玩家众多,但或多或少都有问题,有些连基本的不断网尚且不能保证。
目前除了手机之外,量产并大量发售的智能硬件并不多见,印象中就只有各种智能电视和360随身Wi-Fi,各种各样的盒子也都还算性能稳定,只是在普及度和销量上,还是乏善可陈。至于各种手环、魔棒,象征意义更大,看着热闹好玩,但实用性和操作性却并不明显。
给用户一个需要的理由
互联网公司们做硬件的逻辑往往是“用户需不需要我不管,但我的业务链条里需要这个产品”,所谓“布局”、“战略”都是从公司立场出发,而不是考虑受众需求。因此硬件领域里,往往是企业这一侧大家干得如火如荼,市场一侧用户却没什么动静。
做好一款智能硬件的前提是你发现一个真实的需求,但很多需求并不真实,只是企业觉得用户需要罢了。大部分基于健康等方向的硬件都不能说是强需求,强需求就是给用户提供基础服务的需求,比如为用户提供Wi-Fi,提供电视节目等。而如果你提供一个空气监测可能就比较好笑,大家不知道要他干什么,空气不好的时候就不呼吸了么?所以找到用户痛点,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就是靠谱的工业设计,这个包括硬件和软件,这一定是最难的部分。模具出问题带来的产品良莠不齐的问题屡见不鲜,很多看起来不错的功能,因为使用环境复杂,稳定性差得惊人。不断地测试是必不可少的,而成品的生产时间一定是晚于计划很久的,所以几乎100%会跳票。
第三就是营销渠道,乐视邀请原联想集团副总裁、MIDH中国业务部总经理冯幸加盟,而冯幸擅长手机渠道的建设,尤其是运营商渠道。在零售方面,目前京东预售可能是最好的智能硬件发售渠道,有流量、成本低,甚至还可能有投资补贴,小米的产品大部分也是从渠道走的。不要把粉丝的狂热当做市场预期,渠道是最稳妥走量的地方。
对于很多硬件团队来说,被收购的可能更大,他们会发现,当做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大公司的支持和资源的注入,智能硬件几乎是一定失败的。“科技”、“概念”也许很好玩,但是不见得是有用的东西,用户需要的是有价值的内容服务。而目前来看,有价值的互联网服务几乎都在大公司手里掌握着,他们还有更多的开发力量可以完善你的产品,所以选择被投资和收购,是一个必由之路。
总的说来,智能硬件是一个趋势,因为产业链的完善,在生产上不会有太大的门槛。在运营上,还是需要优质的互联网服务进入的,这一点在设计之初就要想好。假设我戴了一块几万元的机械表,如果不是足够有吸引力,是不会考虑把它换成智能腕表的,而假如我不戴表,我可能就买不起你的智能腕表。对乐视而言,它又有什么理由让人们换掉已有的智能手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