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法的精神》实证研究对城市管理的借鉴意义

2014-07-14齐婉婉方光之

学理论·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借鉴意义城市管理实证研究

齐婉婉+方光之

摘 要:《论法的精神》中的实证研究方法为法学研究开启了另一条科学的道路。通过探讨《论法的精神》研究方法产生的背景,深化了对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内容的认识,进一步阐发其对后世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城市管理法规陷入纯价值研究的困境,其实证研究方法正是对我国城市管理未来走向的最好回答。

关键词:《论法的精神》;实证研究;城市管理;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006-02

引言

《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倾毕生心血写成的政治法律著作,是孟德斯鸠政治法律理论的最高成就。当其传入中国时,其有关宪政方面的有益贡献为多数学者所探讨[1-3],但事实上其实证研究方法是其在学术研究,特别是在法学研究上颇有建树,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管理法律体系而言,法律的实证研究方法更能在制度构建、评价法律适用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本文仅从研究方法角度研读《论法的精神》,探究其中蕴藏的实证的研究方法,以期从中寻找与中国城市管理法制建设需求相应的启发与借鉴。

一、《论法的精神》的实证研究形成背景

法是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阶级关系最为集中和具体的反映与体现,对法的研究方法的探析,也就应该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客观历史的分析。

《论法的精神》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其深刻的客观历史背景,也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成长经历有重大关系。孟德斯鸠生逢法国封建专制走向没落,资产阶级革命正在酝酿和成熟之时。孟德斯鸠作为一个经历过重大历史事故的观察家,他不可能不去思考时代向他所提出的课题。虽然家庭的阶级烙印深深地刻在他的身上,然而孟德斯鸠仍然试图用客观的整体的、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研究方法,去进行客观的研究描绘。作为孟德斯鸠倾毕生心血写成的政治法律著作,《论法的精神》也具备与众不同的崭新方法。

实践出真知,《论法的精神》的产生与发展还源于其深刻的社会实践背景。1728年,39岁的孟德斯鸠迈出国门,开始了长途学术旅行,足迹遍布欧洲各国,途中他详细了解了各国的政治、法律、文化、宗教信仰状况。丰富的从政经验和长期的实地考察对他理论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理论特色。

法律的继承是历代法学家最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之一,《论法的精神》的研究方法的产生与发展还源于其深刻的理论背景。前代和同时代的思想成果对《论法的精神》的研究方法有着深刻的影响。古典自然法学派学者对自然法的研究,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论哲学,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都对《论法的精神》在整体的、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研究方法上产生了影响。

二、《论法的精神》的实证研究的内容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运用了比前人卓越的研究方法,即客观的整体的、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研究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法学论著具有了空前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一)客观的、整体的实证研究方法

与17、18世纪的思想家不同,孟德斯鸠不是凭空思考“法的精神”,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材料的分析,根据历史资料、旅行家们的记载或是他自己的旅行见闻研究得出结论。在逻辑论证方法上,孟德斯鸠一改17世纪以前形而上学的抽象演绎构建体系的方法,而代之以分析、还原、理智重建。他不再满足于法律本身的研究以及法律条文的烦琐解释,而把法与自然和社会相联系,以整个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法律存在于社会中,所以不能孤立地去看法律,而必须从法律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去看法律。如果将法看作一个中心事物,那么与之相关的其他社会客观因素便是围绕它并与之共同构成整个社会必不可少的因素,想要研究什么是法的精神,就必须以法律为圆心,将其他客观的社会因素为辐射做圆从而构成一个整体,不仅要通过对法本身的探讨来直接研究法,而且要通过围绕它影响它并与之共同作用的其他客观的社会因素整体上探究法。

(二)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研究方法

从研究方法上考察,孟德斯鸠已经开始超越18世纪所有的法学家。18世纪的法律理论没有历史的相应根据且缺少历史根基,这也是到19世纪以后自然法理论遭受西方法学攻击的原因所在。但是孟德斯鸠却运用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研究方法,将法律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也正是这一方法,使孟德斯鸠的研究具有强大的经验支持力量,从而使研究的说服力大大增强。后来的法学家斯克罗比曾说:“当孟德斯鸠高喊‘我们应当用法律去阐明历史,用历史去阐明法律这句训言现在已成为公认的原则的时候,他为科学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他知道,这些内容和材料还没有任何法学家用历史方法加以研究过,这些方法是他刚刚采用的。”[5]《论法的精神》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对古代希腊、罗马的法律,对中世纪各国,以及当时欧洲国家的法律都做了反复深入的研究,这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广阔的古今政治法律制度发展变化的图画。

三、《论法的精神》的实证研究对后世的影响

(一)法学研究向唯物主义迈进

在法学研究中运用客观的整体的实证的研究方法具有远大的里程碑意义,可以说法学理论经他之手向唯物主义方向迈进了一步。在他构建的体系中,上帝是被排除的,有的只是社会与自然的客观因素。这个理论在当时神学统治一切的时代,无疑是一颗炸弹,瓦解了封建主义的重要堡垒——教会的统治。即使在今天,这些客观因素提供的材料仍然值得我们去分析去研究。

(二)拓展法学研究的视野,为法律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雷蒙·阿隆指出:“一部社会学思想史由研究孟德斯鸠开始可能会使人感到迷惑,在法国,人们通常把他当作社会学的先驱而认为奥古斯特·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在我眼里孟德斯鸠不是一个先驱而是社会学的理论家之一。”[6]目前,法律社会学异军突起,已经成为法律理论领域的显学,但是在17、18世纪多数学者那里,法律只是一个附带的话题,可以说,近代法律理论是政治学下的法律理论。endprint

(三)对之后一个世纪的实证法学派有着直接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对政体进行了描述和历史性的研究,但整部《政治学》还是规范研究占主导。在《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两部著作中,孟德斯鸠就已经初步显示出了比较实证的研究思路,而《论法的精神》只是使这一思路更加丰富和具体。作为人类法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论法的精神》不失为一部独树一帜的资产阶级法学著作,这种客观的整体的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研究方法实际上赋予它独一无二的特征,使得它永葆青春。

四、对我国城市管理的法制化的借鉴意义

近些年来,法律实证研究在西方可谓如火如荼[7-9],在我国亦崭露头角,法律实证研究在西方国家和我国法学研究中的地位都在提升。思辨研究侧重于理性建构式的批判,实证研究方法具有弥补思辨性研究缺陷、传承法学知识的功能。我国现时对于法制的判断仍然仅限于“法律的良好实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始终是我国法制事业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标准,但是对于法律本身的优劣却考虑得很少。《论法的精神》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一些法学家注重关注一些抽象的权利、文化、人权等法学术语,忽视社会现实的法学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启迪[10]。对法律的实证研究不仅在制度构建、司法等各环节中的重要性日趋显著,而且为学术变迁提供了动力。对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法律体系而言,法律实证研究在指引制度构建、评价法律适用等环节上都能大显身手。

目前,我国在城市管理方面暴露出很多问题,其存在的问题是有目共睹的。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多方因素来考虑,其中管理模式的缺陷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的法律手段在具体实践中遭遇到很多操作性问题,城管执法经常在公平与效率、公益与私利之间难以平衡取舍,公众因此对其缺乏信任感,进而对其执法的正当性产生怀疑,对其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产生怀疑。因此,有必要通过实证研究来寻求社会管理手段与法律手段的相互配合。

毋庸置疑的是,将社会管理纳入法律实证研究之中是来自于中国社会现实的社会管理需求,而不是某种外来的经典理论。面向社会管理的法律实证研究,从深层意义来说,是一种更全面的法治观的建构以实证研究和社科法学的方法去研究社会管理问题,意味着加强社会管理不等于仅仅以法律约束社会管理实现其法治化,在法律实证研究中重视对社会管理问题的研究而不是只限于对司法问题的研究,也意味着将治理的逻辑放在和法治的逻辑同样重要的层次加以观察和理解,这一研究也就具有了更深的理论意义。具体技术路线如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即将社会管理纳入法律实证研究之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张千帆.孟德斯鸠的“精神”[J].法学研究,2013(1).

[2]周小明.《论法的精神》的当下意义——也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8).

[3]张羽君.孟德斯鸠立法思想评述——从一个维度解读《论法的精神》[J].河北法学,2009(3).

[4]赵骏.中国法律实证研究的回归与超越[J].政法论坛,2013(2).

[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法]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M].葛智强,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7]See,e.g,Tracey E.George,An Empirical Study of Empirical Legal Scholarship: The Top Law Schools,81 Ind.L.J.141 (2006).

[8]Theodore Eisenberg,Why Do Empirical Legal Scholarship? 41 San Diego L.Rev.1741 (2004).

[9]Daniel E.Ho,Why Affirmative Action Does Not Cause Black Students To Fail the Bar,114 Yale L.J.1997 (2005).

[10]申文宽,陈丽芳.从思辨到实证:法学研究方法的转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11]柯岚.“自然”与“自然法”概念的古今之异——关于自然法学术史的一个初步反思[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5).

[12]徐爱国.孟德斯鸠论中国法——《论法的精神》与《法意》“复案”之比较研读[J].比较法研究,2009(6).

[13]张时.试析《论法的精神》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启迪[J].法制与社会,2013(9).endprint

猜你喜欢

借鉴意义城市管理实证研究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克拉克财富分配理论对中国财富分配现状的借鉴意义
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浅析如何加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数字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