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弦的演奏技法和音色处理
2014-07-14吴一婷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362000
吴一婷 (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 362000)
引文
在二弦演奏中,传统的正确演奏技法是基础,作为每一位新入门的新学员都必须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好扎实的基本功。演奏员在掌握好演奏技法后,便要开始学习和摸索二弦的音色处理这种表现手段,既要使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要让观众观看之后能够为之倾倒,这便是演奏员扎实的演奏功底和灵活的音色处理的综合体现。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二弦的演奏技法
(一)二弦的定弦
二弦有三种定弦法,其中内弦定“士”(g),外弦定“工”(d)最为常用。定弦的方法是先将外弦与洞箫“工”校准,然后根据五度的关系调准内弦的“士”。
(二)二弦的演奏
传统的二弦演奏“法度”对坐姿、运弓、章法、按指等要求甚严。坐姿应端正,持琴要四平方正,演奏时二弦放于大腿中部。运弓要平,外弦的空弦只能用推弓,内弦无论空弦或按弦,只能用拉弓。用弓时该推则推,该拉则拉,或连或断,或紧或松,丝毫凌乱不得。自如、合理地运用二弦的弓法,这和乐曲熟练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左手指按音时五个手指与琴杆和琴弦形成一个“自”字的形状,拇指向上略斜,有如一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如四画横笔;琴杆和琴弦则如两画竖笔。二弦有三个常用的把位,内弦不用第三把位,除《三不和》和《四不应》外,无论是什么管门(调),这三个把位都是固定不变的。
二、音色处理
(一)二弦的发音原理
我们首先从物理声学上的“共振”这一科学知识来分析二弦的发音原理。二弦的发声是由于弦弓在两条弦之间来回的振动,振波随弦传到音频相同的弦筒和筒面当中,使之共鸣放大和美化,并通过空气作为媒介向四周扩散,让人听到如哭如泣、感人肺腑的声音。因此,作为一位二弦演奏员,必须懂得二弦的发音原理,方能演绎出更动听的音色。
右手的来回运弓激发弦丝的振动,从而使之发出声音。我们现在就从两方面来规范运弓动作:第一是正确的接触点,弓毛必须垂直于弦丝并且平行于弦筒合理地活动在两条弦之间;第二是运弓的压力,压力大导致振动幅度大,音量也随之增大并会携带有沙哑的噪声,与之相反,如果压力小则振动幅度小,音量也就随之变小。所以,运弓要做好以上两点,才能使弦有规则地振动从而获得良好的音色。
除了右手的运弓外,左手的按准音位对基本音色的影响也很重要,压力过大会使弦凹下去,从而导致音准过高;压力过小,则音头不清,声音模糊。按把位绝非单纯用手指发力,而是要根据整个躯体的综合重力,各个关节放松、通贯地移动准确把位。
(二)自然放松与自然重力互相贯通
所谓自然放松即演奏员在演奏二弦时整个身体各个部位需放松自如地演绎出音色通畅,旋律优美的曲段。自然重力是身体上半身的重力通过灵活的手腕转化为弦弓对弦的压力使之产生声音。
自然放松是自然重力的基础,演奏时演奏员需要全身心的释然放松才能为自然重力的发挥提供演奏基础和演奏条件。而自然重力是自然放松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弦就需要在两者互相协调配合的情况下,才能演奏出标准、清晰和圆润的音色。
(三)情感音色的调配
作为一名演奏者必须对自己所演奏曲目的故事背景了如指掌,才能在适当的环节调配好自己的情感音色。演奏者要通过自己的表演把自己融入到故事当中,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演奏者还需要结合乐曲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要求,让各种演奏技巧的运用服从于音乐的需要。
南音乐谱中表现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场面,需要弦音清晰、高亢。例如在《八骏马》的演奏中,就要求演奏者用一种豪放的情感表现出一种万马奔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南音乐曲中则大多是阐述深闺女子思念远赴他乡的意中人的爱情故事。表现的是悲伤、哀怨情绪时,就要求演奏者用比较低沉、浓厚、暗淡的弦音来表达忧伤女子的内心世界。例如在《思想情人》《三更鼓》和《遥望情君》等传统乐曲的演奏中可运用此方法,烘托出受封建制度约束的深闺女子内心的痛苦、抑郁、悲愤、压抑之情。
南音指套中则表现一种相对安逸、放松的心态时,需要演奏者用圆润、柔和的弦音来表达艺术作品的意境。例如在《趁赏花灯》整套指曲中,可以描绘出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新气象。
因此,我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奏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演奏基本功外,还需要懂得利用二弦独特的声音色彩调配出符合各种乐曲的情感音色。
(四)艺术修养
拥有不同艺术修养的人演奏同首乐曲,给人的感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作为一名演奏员,我们一拿到乐曲并不是急于背谱,而是先要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创作目的。单靠演奏技巧就想成为合格的演奏员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各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旁征博引吸取更多经验,多听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品,熟悉并掌握他们的音乐特点。只要通过不断地探索,自己的艺术修养也随之不断地在提高。
结语
二弦演奏是一种完美的艺术表演形式,每一个演奏者除了具备熟练的演奏技巧外,还要懂得对乐曲的音色进行艺术修饰,使之达到最完美状态。能具有一种完美的表达声音的技能,把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和情绪化为声音,并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是我们所共同追求的。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深人研究、开拓创新,使自己的演奏向更高的艺术层面迈进!
[1]泉州南音研究社指谱大全,1979.
[2]菲律宾刘鸿沟编著.《闽南音乐指谱全集》,1982.
[3]王耀华,刘春曙著.《福建南音初探》.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4]韩梅.改革开放对南音现状的影响[I].中国音乐,1994(1).
[5]王耀华著.福建南音继承发展的历史及其启示[J].音乐研究,1997.3.
[6]吴世忠南音工尺谱及其直译五线谱识谱概说,2000.
[7]张兆颖试析泉州南音工尺谱“撚”—“O”[J].中国音乐2003(2).
[8]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台南胡氏拾步草堂合编.清刻本文焕堂指谱[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9]王丹丹.关于南音传承问题的思考[I].中国音乐学[季刊],2004(1).
[10]俞建芬著.中华民族音乐的活化石——福建南音[J].音乐探索,2004.3.
[11]陈超敏著.泉州南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J].福建艺术,2005.6.
[12]苏统谋,丁水清编校《弦管指谱大全》.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7.
[13]吴抱负藏本、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编.袖珍写本道光指谱[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14]曾家阳著.泉州南音琵琶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15]乔建中.传人,文化生态及其他——关于“遗产保护”的断想[I].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6.
[16]王珊著.泉州南音.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17]廖皆明,梁贤文著.《安溪县文化丛书(下).弦管套曲卷一》.作家出版社,2008.10.
[18]郑国权编著.《泉州弦管史话》.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9.
[19]丁世彬著.《闽南弦管概论》.中国(新加波)上海书局出版,2009.11.
[20]陈敏红.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传承人的保护研究[J].艺苑.2010.4.
[21]吴鸿雅著.《南音科学技术思想论稿》.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6.
[22]王珊.海峡两岸南音老艺术家座谈会暨南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