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州鳌山灯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

2014-07-14河北定州市文化馆073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2期
关键词:灯会花灯

(河北定州市文化馆 073000)

鳌山灯是我国传统元宵节灯会上最有名的灯景,流行于全国各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规模宏大、内涵丰富、整体构思巧妙、制作技艺精美,在我国灯彩史上影响巨大。鳌山灯是元宵灯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历代元宵灯彩中不可或缺的灯景,制作观赏鳌山灯更是成为了旧时汉民族的节日习俗,在全国各地的元宵灯彩史上有着辉煌的成果和最广泛的传播。

河北灯会自古有名。定州城内的鳌山灯就是最早也是最有名的灯会。每逢正月十五鳌山灯会表演时,定州城内人山人海,车马喧闹,吸引北京、天津、东北和定州周边的安国、曲阳、唐县等地的群众成群结队前来观灯。曾有诗云:“燕赵北国古定州,鳌山灯会传流久,紫禁城里古文化,仙山琼阁祈丰收。一声巨响花团绽,毕剥几声尽戏出,彩灯变幻元宵夜,万人空巷情似酒。”

一、历史渊源

鳌山灯会源远流长。鳌山是上古神话传说中渤海里漂浮着的五座高山,玉皇大帝令十五只巨鳌驮载,从此五山在海中耸立不动,称作鳌山。先民们把灯彩堆成山,又把灯山做成巨鳌状,谓之“鳌山灯”。

鳌山灯的形成和发展与流传于民间的元宵夜赏灯习俗密切相连。在古代,正月十五日被称作上元日。上元日夜晚,人们在房前屋后、田间园头,插烛举火,俗称“照田桑”“逐地鼠”,祈求全年少灾桑田丰收,此后上元日燃灯的习俗随之出现。

史料记载,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明帝为了弘扬佛法,每逢正月十五,便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后来元宵放灯这一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办而流传到了民间。

到了宋代,京城州府普遍以神话中的鳌山立意,设计大型鳌山灯组。人们用彩色丝绸结成巨大的山形,再用灯彩堆造出假山假水,中间杂以曲桥、亭台,上面悬挂样式各异大小不同的花灯,同时配以机械制动的能快速行走的走兽及神仙人物等灯彩,扮演神仙聚会的场景供人观赏。并把这种山形的大型灯彩组合谓之鳌山。

《大宋宣和遗事》载有:“自冬至日,下手架造鳌山高灯,长一十六丈,阔二百六十五步,中间有两条鳌柱。”宋·周密《武林旧事·元夕》中:“禁中尝令作琉璃灯山,其高五丈,人物皆用机关活动,结大彩楼贮之。”有了用机关制动的人物灯彩的记载。向子堙《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隐晴空,玉皇高拱云霄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明《皇明通记》载:“永乐十年正月元宵赐百官宴,听臣民赴午门外,观鳌山三日,自是岁以常。”明代彩灯的珍贵资料《上元灯彩图》中所描绘的鳌山灯丰富而精彩,灯的种类繁多,有龙凤、麒麟、鳌鱼、狮马、虾蟹、仙鹤等等,还有荷花、石榴、南瓜等花果,争奇斗胜,洋洋大观,是一次彩灯大展览。

清《活计清档》载:“雍正六年前,养心殿西暖阁也陈设鳌山灯,雍正八年(1730)元宵节,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安设西厢鳌山灯和万国来朝鳌山灯。”

直至近代,鳌山灯一直都是我国各地元宵灯会中最靓丽壮观的灯景。现代节日游行中的各种大型彩车,就是鳌山灯彩的发展。

二、独具特色的定州鳌山灯

据传,定州鳌山灯始于宋哲宗元祐九年(1094),为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任定州知州时所创办。公元1093年苏轼来到定州,他在定州任上忠于职守,着手发展生产,整饬军纪,上书朝廷减免定州百姓苛捐杂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政绩,深得百姓拥戴。第二年(1094年)正月,州府城乡举办灯会庆贺新春。苏东坡把自己当年在京城开封所见鳌山灯和他在武林(今杭州)任知州时所见南方鳌山灯一并引入定州,把它们与定州民间的灯彩结合在一起,正月十五元宵之日在定州开元寺塔下开创了定州鳌山灯会。

定州鳌山灯俗称“靠山灯”,是定州东门街故有的灯火。它是集花灯、烟火表演于一体的大型灯火表演项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既有传统性又独具艺术特色。

说它具有传统性,原因有三条:一是它保留了宋周密《武林旧事·元夕》记载中人物皆用机关活动的特点。二是明代《上元灯彩图》中所描述的种类繁多,丰富而精彩的鳌山灯,全部保留并呈现在定州近代鳌山灯会中。三是承袭了几千年来我国元宵夜观赏鳌山灯的习俗,汇聚了民间传统手工制作花灯技艺与民间传统烟花爆竹制作技艺之精华。

说它独具特色,有四条理由:其一它不同于普通的只能悬挂观赏的花灯,它的外部造型在烟花或爆竹声中可以瞬间变幻;其二它是节日花灯与烟火的巧妙结合,观赏花灯的同时也观赏到了绚丽的节日焰火;其三其表现形式独特,带有拉线木偶的表演性质,所有人物鸟兽不仅可以活动表演,且表演内容带有戏剧故事情节;其四配有民间锣鼓及民间吹打乐助演,既渲染了节日气氛,又烘托了技艺高超的灯火表演。

三、花灯种类与制作技艺

鳌山灯会内容丰富,花灯的种类繁多。按其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侧重外部造型变化的灯,如三角寺、定州塔、月明楼、风火山、忠孝碑、魁星楼阁等。另一种是带有表演情节的,如孙悟空捅马蜂窝、二龙戏珠、五子捕蝶、童子开灯、天女散花、狮子滚绣球、哪吒闹海、五鬼闹宅、榴开百子、刘海戏金蝉、百鸟出笼、鹤鸣九霄等。

制作鳌山灯需民众百余人在当地有经验的纸匠和火药师的带领下,采用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制作完成。选用竹篾、高粱秸杆、线绳、铁丝、棉纸、色纸、白布和特制花炮火药等材料,经过剪、扎、绘、染、缠、绷等繁杂的工序,在一双双巧手下神话人物、山妖水怪,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瓜果等造型朴拙自然的各式花灯尽在眼前。

花灯是怎样变化的呢?能变幻的花灯分为里外两层,里面的花灯是可以折叠的。比如,“定州塔”叠起来两尺厚,打开后三丈多。花灯的外部造型和可以折叠的里层不同,它就像魔术师的魔具,将折叠起的花灯隐藏在里面。它以特制的烟花火药为变幻动力,在点燃绑缚在花灯上的火药后,外层的灯体随着烟花的燃放而爆裂,花灯的造型在绚丽的烟花中瞬间变幻,绝妙无比。比如“事事如意”灯,外形是一个柿子,炸开后出现在眼前的却是一头白色的狮子。柿与狮同音,寓意事事如意,白色的狮子则象征百事如意。

四、灯会内容及表现形式

灯会表演时,需用竹木席幔高高搭起天棚(既表演棚)一座,棚长七八丈许,高两丈多,宽五丈左右。三面用芦席合围,一面敞向观众。天棚内搭设假山背景造型,山上悬崖峭壁、飞湍流瀑,苍岩翠柏,仙洞禅林;在天棚一侧的假山佛殿中心供有天地全神之位,两边供有风神之位和火神之位。席棚边沿悬挂各式秀丽多彩的花灯。

棚内距离棚顶一米高处,拉设着十几道绳索,这是花灯往复表演的路线。绳索两端装有滑轮,穿过棚侧假山上的山洞,隐入和天棚相连的席棚。这个席棚是操作室,操作室里有负责挂灯、点灯、运灯、绞辘轳等工作的操作人员,还有为配合鳌山灯表演被邀请来的定州子位吹歌民间吹歌会的乐手们。

鳌山灯的表演与木偶类同。木偶是提线,鳌山灯是拉线。表演时将灯系挂在绳索上,点燃火药捻儿,操作员们通过绞动辘轳牵动绳索,一个个璀灿夺目,造型奇特的花灯便在嘹亮的唢呐和粗犷的锣鼓声中先后从山洞里钻出来,摇摇晃晃的进入了观众的视线。随着灯体爆裂,外壳脱落,飞禽走兽、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尽在眼前,原有形状荡然无存。在此特举鳌山灯几幕略加说明。

《鱼龙变化》:准备就绪表演开始,锣鼓大振、唢呐齐鸣、烟花飞舞,呈现出欢天喜地的景象。在人们翘首期待中,从台侧山洞里游出五条红色龙井鱼,它们在棚里游来荡去,随着鱼身周围烟花四起、爆竹噼啪,五条鱼霎时脱壳于地,变成青、红、白、金、花五条飞龙,喷云吐雾、往来盘旋,栩栩如生。

《兰葡》:鼓乐声中,从山洞出来一个似方不方似圆不圆的灯体,伴着斑斓不定的烟花上下跳荡,踟蹰而行,突然灯体周围火花四溅、紧接着炮竹声起,轰地一声,一串长有丈余闪着兰紫色光焰的葡萄突现眼前,一簇簇兰色火焰晶莹夺目,令人心花怒放,拍手称奇。

再举《童子开灯》一例:绳上送出几个白胖诱人的男童,似跑似舞,不多时男童竟然同时冲台下撒起尿(火花)来,火花喷出两丈多远,五颜六色咝咝作响,观众惊呼避让。火花喷完,童子手中便燃起了灯火,童子掌灯又蹦又跳,灯将灭时,鼓乐声停,操作人员将童子收回。

像天女散花、百鸟出笼、孙悟空捅马蜂、孙悟空打白骨精等场面更是精妙之极,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总之,定州鳌山灯自宋代成会,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以绚丽多彩的风姿展示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民俗民情,展示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内蕴和迷人的艺术魅力,是定州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许多拥有高超制灯技艺的老人已谢世,最后一次鳌山灯会的举办距今也已30多年,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正面临失传的危险。古老的鳌山灯或许将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成为定州元宵史上曾经绽放过的灯彩。

猜你喜欢

灯会花灯
开平“泮村灯会”
花灯:正月里的一颗糖
宋朝的灯会
灯会
上元节庆灯会如约
找不同
赏花灯
花灯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