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创新和市场结构视域下的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

2014-07-13秦广虎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皖江战略性新兴产业

秦广虎,邹 俊

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诸多省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笔者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态特征,从技术创新、市场结构变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入手,分析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市场作用因素,并从技术创新机制建立、市场导向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构建等方面,探索有效推进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28号文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之后,许多省份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各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项目中,部分产业甚至提升为地区主导产业。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域,承担着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任务,应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皖江城市带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传统产业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新兴产业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态特征决定了其发展环境和路径区别于传统产业。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产业发展环境、政府财税及调控政策、人才等角度进行分析,关于技术、市场因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研究不多,而技术创新决定了新兴产业的形成,市场结构变化影响着新兴产业的发展,故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业态分布及发展状况

安徽省确定了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公共安全8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冯德连教授对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和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主要城市的新兴产业类别(表1),并从创新的角度,对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研究。

从表1可以看出,合肥、滁州主要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及高端机械制造产业为主,芜湖、宣城主要以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铜陵、安庆、池州以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主。

截至2013年10月末,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为2 361户,同比净增547户;产值突破5 000亿元,达5 146.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2年底的18.1%提高到19.4%,对全省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8.3%。从分产业看,产值超过千亿的有三个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为1 396.8亿元,位居全省第一,电子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为1 364.7亿元和1 023.8亿元。从分区域看,皖江示范区、合芜蚌试验区和皖北六市分别为4 014.2亿元、2 918.9亿元和961.1亿元[2]。目前的发展数据表明,皖江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总量规模持续扩大。

表1 皖江城市带主要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情况[1]

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业态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特征可归结为战略性、不确定性、正外部性和复杂性[3]。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迈克尔·波特、Erickcek和Watts等美国专家从企业战略目标制定、企业发展的变化角度,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源于技术创新、市场结构变化,或者政府政策的调整,体现出新兴产业战略性的特征。国内相关学者认为,新兴产业是国家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产业安全[4]。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受技术、市场、组织和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战略新性产业的发展受制于基础研究和技术水平,与这两种因素存在正外部联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基础性研究的重大突破,而基础研究是一种公共物品,一种新产品获得研发、生产并投入市场,其他同类企业就可以利用现有的共享信息、资源进行产品另类复制生产(某种程度专利只是从形式上保护新知识,却透露了更多的技术细节)[5]。在同类企业中,技术水平决定产品质量层次,影响产品价格高低。根据产品在市场中生长周期理论,产品处于成熟期(高峰期)时,研发技术往往趋于成熟、领先。在企业推进产业化过程中,技术高低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数量和投资规模,或者企业所处的市场水平。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技术的复杂性和产业化的复杂性。企业核心技术的变革与其他技术相配合,得到相关技术领域的支持,甚至要求相关技术也要发生变革。

3 技术创新、市场结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

3.1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源于企业技术领域的突破,并把这种突破从基础研发应用到实践,在研发过程中发生融合和移植,形成以汇集相关技术创新因素的新兴技术系统或产业集群[6]。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与制约关系。技术创新培育了新兴技术,新兴技术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能力被提到更高要求,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加速了新技术的产生,在市场积极作用下,新技术催生新的新兴产业。

技术创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设计、流程再造并进而形成产业化发展,成果转化不仅可直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扶持,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质量提升、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撑。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技术提出创新需求,促进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相反,技术创新不足或发展相对滞后,会制约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基础和支撑的产业,没有雄厚的技术支撑,就谈不上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条件和根本要求。

3.2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也可以说是某一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市场供给者之间(包括替代品)、需求者之间、供给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企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成长和发展是企业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作为依靠技术创新和满足市场某中特殊需求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具有不同特点和危机的若干发展阶段,这要求新兴企业要在各个方面实施不断的变革与之相适应,以应对市场结构变化及竞争带来的风险。

市场结构中的市场主体是指商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二者形成的供需关系,直接影响生产企业(供给者)的行为。新兴产业作为行业中的新生事物,在产品投入市场后,可能会面临需求冷淡和需求旺盛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反映消费者对新兴产品缺乏认可度和接受能力,甚至消极抵触,集中表现在对新兴产品性能、价格、使用便捷度的怀疑,并最终放弃消费。例如,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在市场推广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价格上,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都给予补贴,但是消费者却对电动汽车蓄电里程、配套服务和便捷程度不认可,最终购买力度不大。第二种状态,反映企业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缺,迎合了市场的需求,这种状态需要企业正确评估市场需求,一般选择继续投放产品,或者适度的产品升级。

市场集中度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集中度对新兴企业技术创新要求、规模经济对竞争环境的构成方面。市场集中度,就是某产业市场前几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整个市场的比例[7],Scherer指出创新产出与市场力量变量并不存在系统关系,并提出一旦技术的虚拟变量被引入回归分析中来解释产业间研发强度的差异化,集中度的解释力就会显著下降。他把56个产业按照技术类型进行分类时,研发强度与集中度水平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中回归系数的方向和大小都发生了改变。通常情况下,产业集中度越高,平均研发水平越高,技术创新动力越大,需求越高。如果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源动力,那么规模经济通常会增长企业生命发展周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起点新、进入市场快、需求者不明显等特点,要在激烈的市场中取得发展,需要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而这种规模效应集中表现为市场集中带来的竞争优势。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行为,依据市场结构类型划分,竞争一般分为完全竞争和垄断性竞争。完全竞争指在市场上的产品是同质的,信息是完全公开的,生产者可以自由地进出市场。新兴产业由于是市场新进主体,完全意义上的完全竞争状态存在的几率不大,主要是新兴产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初始发展主要处于试探性发展阶段,一般发展规模不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没有处在绝对优势地位,产品价格受市场需求影响大,信息公开程度不高,而需求者拥有消费与否的自由权。垄断性竞争表明市场存在多种同质产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消费需求不尽相同,以价格垄断、服务垄断为主要形式。新兴产业由于技术创新、服务特殊,处于市场特殊位置,消费需求潜力可能比较大,为了主宰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新兴产业会采取垄断行为,这种垄断行为对新兴产业发展存在正负效应[8]。战略性新产业要重视竞争行为,依据自己的产业特征、性质、技术要求和规模寻求合理的市场竞争行为,避免垄断带来的消极效应。

4 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

4.1 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机制

最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大都不成熟,并且技术路线多样,形成主流的技术路线和产品需要经过市场的长期筛选,对研发能力和投入能力要求都相当高。政府要优化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的技术转移中心和公共技术中心平台等资源,推出一批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着力为新兴企业提供各类专业技术服务,实施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和企业科研需求信息交流制度,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9]。战略性新兴企业要加强行业技术、学术研究交流,实现创新资源共享,扩大国际合作交流程度,学习国外相关产业的先进理念和重大技术成果;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切实保护技术创新成果;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和重要载体,特别要注重高科技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减少市场干预,切实发挥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为皖江地区新兴技术及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空间。

4.2 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促进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市场为导向,首先,新兴企业应对供需状况正确把握。供需信号直接影响新兴企业技术创新路线、产品价格和发展趋势,对供需矛盾进行预测,从战略的角度对市场现有产品的供需关系进行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同类产品的市场供应情况及消费需求,为新兴产业转变发展思路提供必要的信息。其次,深层次分析企业产品当前所处的市场阶段(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企业发展导向不同,企业应根据产品市场占有和覆盖情况,预测规划下一步发展路线。再者,打破垄断,参与市场竞争,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良好的竞争环境能促进技术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不能因为新兴产业的特殊性,形成产业垄断,垄断不利于技术创新,不利于新兴产业市场资源有效配置,不能切实反映市场真实的供需关系,因而不利于皖江地区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4.3 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

从市场经济的竞争角度出发,某种程度上,规模经济有利于新兴产业取得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但是,新兴产业的形成源于技术创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起初大多以单个小企业的形式存在,规模经济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目前,绝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在谋求创新型产业集群化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比传统意义上的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更能够激发新兴企业的技术创新,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加速推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10]。传统意义上的以同质、同类产品和服务的协调与整合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在技术不断变革、市场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创新驱动力显得不足,而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技术提供创新环境,对市场结构的变化形成耦合效应。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够有效整合区域创新主体和要素,是推进区域创新的重要途径。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升级和创新区域,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区域技术、生产要素的整合,优化创新资源。

[1]冯德连.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5

[2]安徽省统计局.1-10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EB/OL].[2013-11-20].http://www.ahtjj.gov.cn/tjj/web/info view.jspstrId=1384767 5902351 37& index=1

[3]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9):20-22

[4]卢文光,关晓琳,黄鲁成.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J].技术经济,2013(7):13-14

[5]李东华.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4):97-98

[6]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江西省价格理论研究所课题组.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J].价格月刊,2011(8):3-4

[7]王镝,黄成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0(8):54-55

[8]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过程及作用机制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84-87

[9]朱迎春.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论坛,2011(1):20-24

[10]王利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1):12-24

猜你喜欢

皖江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四军对皖江地区会道门及帮会的统战工作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小鲟”过皖江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基于三圈理论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