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PLC法测定苦木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2014-07-13姚小华匡艳辉黄国鑫

天津中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生物碱药材色谱

姚小华,匡艳辉,黄国鑫,黄 琳,林 青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现代中药研究院,广州 510515)

苦木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的干燥枝及叶。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祛湿,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腹泻下痢,湿疖,毒蛇咬伤等症[1],是消炎利胆片等中成药的主要药材原料。苦木药材质量标准尚无定量测定项,标准亟待提高,目前却鲜见苦木药材中生物碱定量测定研究报道。苦木主要含生物碱、苦味素、苦木内酯等[2-4],生物碱主要为铁屎米酮类生物碱、β-carboline类生物碱及二聚体生物碱[5]。据文献报道,铁屎米酮类是苦木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6-11]。为了有效控制苦木药材质量,比较不同药用部位的差别,从药材中分离得到苦木碱乙,苦木碱己和苦木碱丁经结构鉴定并进行纯度检查,以其为对照品对苦木药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法进行定量测定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BT214D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沙多利斯Sartorius公司),CP225D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沙多利斯Sartorius公司),SB25-12DTD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苦木碱乙(自制,HPLC检测纯度:99.26%,归一化法),苦木碱己(自制,HPLC检测纯度:98.45%,归一化法)和苦木碱丁(自制,HPLC检测纯度:99.13%,归一化法),苦木药材采收于广西,经鉴定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的干燥枝及叶,乙腈为色谱纯,水为屈臣氏蒸馏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 色谱柱: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250 mm×4.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B)梯度洗脱 0~35 min,5%A→45%A,35~40 min,45%A→80%A,40~50 min,80%A→90%A,50~60 min,90%A→95%A,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HPLC色谱图见图1。

图1 苦木药材和对照品溶液的图谱Fig.1 Atlas of Picrasma quassioides and control solution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苦木碱乙、苦木碱己、苦木碱丁3种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制成1 mL含苦木碱乙10 μg、苦木碱己 30 μg,苦木碱丁 20 μg的溶液,即得。4 ℃冰箱中保存,备用。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苦木药材粗粉约1 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50 mL,称定质量,回流提取1.5 h,放冷,加80%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取上清液,采用微孔滤膜(0.45 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4 线性范围考察 精密吸取上述3个成分的对照品溶液各 1、2、5、10、15、30 μ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进行测定。以峰面积Y赞为纵坐标,进样量X(μg)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苦木碱乙、苦木碱己、苦木碱丁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范围,见表1。

表1 3个成分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范围Tab.1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linear range of the 3 components

2.5 精密度实验 取同一苦木药材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每次10 μL,记录苦木碱乙、苦木碱己、苦木碱丁的峰面积,计算精密度,RSD=0.19%、RSD=0.14%、RSD=1.00%,表明方法精密度好,见表2。

表2 3个成分的精密度实验结果Tab.2 The results of precision test of 3 components

2.6 稳定性实验 取同一苦木药材供试品溶液,分别于配制后的 0,3,6,9,12,24 h 进样,每次 10 μL,测定苦木碱乙、苦木碱己、苦木碱丁的峰面积积分值,RSD=0.81%、RSD=0.45%、RSD=2.09%。表明处理后的样品在1 d内稳定。见表3。

表3 3个成分的稳定性实验结果Tab.3 The results of stability test of 3 components

2.7 重复性实验 精密称取苦木药材粉末(过四号筛)约1.0 g,共6份,按2.3.1项下制备样品,测得苦木碱乙、苦木碱己、苦木碱丁平均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RSD=2.82%、RSD=1.00%、RSD=2.06%。见表4。

表4 3个成分的重复性实验结果Tab.4 The results of reproducibility test of 3 components

2.8 准确度实验 分别取已知含量的苦木药材粉末样品约0.5 g,精密称定,准确加入一定量的苦木碱乙、苦木碱己、苦木碱丁,按2.3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条件测定,计算苦木碱乙、苦木碱己、苦木碱丁的平均回收率,结果见表5。

2.9 不同批次产地的苦木药材测定 分别取5个不同批次和产地的苦木药材粉末样品约1.0 g,精密称定,按2.3.1项下制备样品,测得苦木碱乙、苦木碱己、苦木碱丁平均含量,结果见表6。

3 讨论

苦木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碱,苦木碱乙,苦木碱己,苦木碱丁为其中主要成分[11],目前未见这3种生物碱同时进行含量测定的研究报道,经紫外扫描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均为210 nm末端吸收,对不同的流动相体系进行摸索后确定以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以上3种生物碱与其他峰基线达到完全分离。

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苦木药材中苦木碱己(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含量较高,苦木碱乙(1-甲氧甲酰-β-咔巴啉)和苦木碱丁(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含量较低,个别批次的苦木药材未检测到苦木碱丁,不同批次的苦木药材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相差也较大。苦木制剂系苦木干燥枝或茎加工而制成,经测定,茎和枝中苦木碱己和苦木碱丁含量相差很大[11],因此,有必要对苦木原药材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制剂质量稳定均一。

表5 苦木药材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n=6)Tab.5 The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 of Picrasma quassioides(n=6)

表6 不同批次产地的苦木药材测定结果Tab.6 The results of samples of different batches of Picrasma quassioides mg/g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86.

[2] Kazuo K,Taichi O.B-carboline alkaloid s from Picrasma quassioides(D.Dom)Benn[J].Phytochemistry,1990,29(9):3060.

[3] Jiao WH,Gao H,Li CY,et al.B-carbo line alkaloids from the stems of Picrasma quassioides[J].Magn Reson Chem,2010,48(10):490.

[4] 陈 猛,范华英,戴胜军,等.苦木生物碱的化学研究[J].中草药,2007,38(6):807.

[5] 刘丽娜,孙 磊,程显隆,等.HPLC-MS识别苦木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4):110-113.

[6] 刘军峰,邵 萌,李景源,等.RP-HPLC测定苦木生物碱体外对磷酸二醋酶4的抑制活性[J].中国现代中药,2009,11(3):30.

[7] Omoto T,Koike K.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Picrasma quassioides Bennet.Ⅲ .The Alkaloidal Constituents[J].Chem Pharm Bull,1984,32(9):3579.

[8] Omoto T,Koike K.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Picrasma quassioides Bennet.Ⅰ.On the aalkaloidal constituents[J].Chem Pharm Bull,1982,30(4):1204.

[9] 杨俊山,罗淑荣,沈秀兰,等.苦木生物碱的化学研究[J].药学学报,1979,14(3):167.

[10] 李 慧,张 源,林哲绚,等.固相萃取-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苦木碱丁的浓度[J].药物分析杂志,2006,26(4):525-527.

[11] 黄卫东,宋友昕,吕武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木注射液中铁屎米酮生物碱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2):1066-1067.

猜你喜欢

生物碱药材色谱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