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阳关穴位注射红茴香注射液对健康小鼠耐痛阈的影响*
2014-07-13于海龙刘宝虎陈剑美
张 阔 ,徐 媛,于海龙 ,刘宝虎 ,郭 义 ,周 丹 ,陈剑美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浙江泰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杭州 310111)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以及保护性或病理性反应[1]。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各种疼痛性疾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其中,肌肉骨骼疼痛是所有疼痛中最普遍、影响范围最广的。目前,临床可用的镇痛方式多种多样,以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2-3]。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是将药物注入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将现代西医学常用的药物注射法与中医学的经络-腧穴理论相结合,综合了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的优势,具有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4-7]。
本研究以健康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穴位注射红茴香注射液对其耐痛阈的影响,探讨生理状态下穴位注射是否优于肌肉注射,旨在为临床应用穴位注射治疗疼痛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与仪器 红茴香注射液(浙江泰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01201),0.9%氯化钠注射液(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批号:9F97G2),TD6001型电子秤,TF2-光热测痛仪,小鼠固定器,10 μL微量进液器。
1.2 实验动物 清洁级昆明系小鼠,125只,体质量(25±5)g,雌雄各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军)2009-003。在实验期间给予实验动物专用饲料喂养,自由饮水、进食,保持生活环境通风及清洁卫生。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运用随机数字表将12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穴位注射红茴香组(A组)、肌肉注射红茴香组(B组)、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C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E组),每组25只。
2.2 干预方法 A组、C组:依据比较解剖法,选取小鼠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下凹陷处。(相当于人体“腰阳关”穴),分别用红茴香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穴位注射,参考“人和动物间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折算[5],每穴注射剂量为0.26 μL/g,相当于人体每穴2 mL的用量,1次/日,治疗1 d。B、D组:选取小鼠右侧臀大肌,注射剂量同A组和C组。E组:不做任何干预。
2.3 痛阈测定 小鼠在室内适应30 min后放于固定盒内,将鼠尾距尖端1.5 cm处内侧皮肤置于光热测痛仪的辐射点上。用热辐射对鼠尾皮肤致痛,由辐射开始到鼠尾摆动以逃避辐射的时间为甩尾的潜伏期,以连续测3次(每次间隔>5 min)甩尾潜伏期的平均值作为小鼠耐痛阈。记录各组干预后1、3、6、12、24、48、72、96、120、144、168h 小鼠的甩尾时间。
2.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组比较,若方差齐选用LSD,若方差不齐采用 Dunnett’s T3 法,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实验结果
C、D、E组在所有时间点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 A、B 两组在注射后 3~120 h 内较 C、D、E 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24~96 h 内差异更为明显(P<0.01)。见表 1。
A、B组在注射后7 d时间内耐痛阈整体趋势高于其他3组。穴位注射红茴香注射液后24 h出现耐痛阈明显上升,48 h达到顶峰,24~72 h之间维持较高水平,之后逐渐下降,144 h后接近正常水平。肌肉注射红茴香注射液组也在24~96 h之间维持较高的耐痛阈,120 h后接近正常水平。见图1。
图1 5种不同干预措施组小鼠耐痛阈的变化趋势Fig.1 The variation trend of pain tolerance threshold of five different interventions groups in mice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穴位注射红茴香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健康小鼠的耐痛阈,其效应在24~96 h最为明显,这与笔者临床上使用红茴香注射液的疗效持续时间相一致。红茴香性温,味辛,具有活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效,相关临床报道也表明,红茴香注射液可用于治疗肱骨外上髁炎[8]、软组织损伤[9]、腰椎间盘症[10]、腰肌劳损等疾病[11],疗效比较显著。实验中选取小鼠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处进行穴位注射,此处相当于人体腰阳关穴,具有补肾壮腰,温经通脉,调节全身之功。
结果中虽然穴位注射在多个时间点的整体趋势要高于肌肉注射,但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考虑其原因有:一方面,穴位注射具有将穴效与药效整合的效应,红茴香注射液中存在莽草酸等镇痛物质,注射后可通过局部组织吸收入血,发挥其镇痛及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12-14];在针刺过程中还可激活腧穴局部的粗神经纤维,将信号传入后在脊髓水平对痛敏神经原起抑制作用[15]。此外,腧穴针刺后能促使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细胞因子,并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大量内源性神经肽类物质的释放[16],产生镇痛作用。另一方面,本研究对象为健康小鼠,且针灸调节作用具有自限性,因此决定了其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故本实验中穴位注射较肌肉注射对健康小鼠耐痛阈尚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了穴位注射红茴香能提高健康小鼠的耐痛阈,为临床使用该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将复制慢性疼痛的动物模型,并观察穴位注射红茴香注射液对慢性疼痛小鼠耐痛阈的影响,比较穴位注射与肌肉注射在疼痛模型上的疗效差异,进一步评价穴位注射红茴香对痛阈的影响。
表1 不同干预措施组小鼠在不同时间点的耐痛阈(x±s)Tab.1 The pain tolerance threshold of different intervention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mice(x±s)s
[1] 刘建萍.镇痛药物在临床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1):33-35.
[2] 高日阳,莫桂芸.2008—2009年PubMed收录针灸治疗疼痛的文献计量分析[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1):19-22.
[3] 周安方.痛证的辨治思路与经验[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1):1-7.
[4] 吴焕淦,赵 琛,陈汉平.略论穴位注射[J].中国针灸,1998,18(5):47-49.
[5] 李孟汉,郭 义.穴位注射研究进展与展望[J].针灸临床杂志,2010,27(10):69-72.
[6] 骆雄飞,黎 波,杜元灏,等.针刺配合穴位注射与肌肉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随机对照试验疗效评价[J].天津中医药,2009,26(1):27-29.
[7] 鲁士萍,董立平,张 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4例效果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9,26(3):235.
[8] 赵 新,李 岩.红茴香注射液小剂量痛点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6(4):216.
[9] 李媛媛.红茴香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软组织损伤129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57(10):746.
[10] 魏 敏,陈 强.红茴香注射液在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5(4):129.
[11] 陈俊杰,陈方帆,马镇川,等.红茴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100例—附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30例对照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0,55(10):19.
[12] 马 怡,孙建宁,徐秋萍,等.莽草酸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的抑制作用[J].药学学报,2000,35(1):1-3.
[13] 张俊巍.红花八角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1):36-37.
[14] 方玉珍,宋杰云,岑燕飞,等.毒八角酸的镇痛作用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9,11(1):59-62.
[15] 朱 兵,荣培晶,李宇清,等.穴位效应的相对特异性及机制[A].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卫星研讨会——针灸与人类健康论文摘要汇编[C].世界卫生组织,2008:7.
[16] 张 吉,张 宁.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J].中国针灸,2007,27(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