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三翼”式高校文学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4-07-13卢艳玲牡丹江师范学院157011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
关键词:比较文学建构主义文学

卢艳玲 (牡丹江师范学院 157011)

一、高校文学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智慧教学是一次集体式的精神飨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尚有诸多教师懒于尝试、抱残守缺,依旧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并没有真正地走进课堂、融入课堂,学生的状态是在场式的“缺席”,这是一种教师霸权式教育,原本是教学主体的学生,变成了简单接受知识的容器,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着,此种教学模式的戕害性已有显现。

二、“一体三翼”式高校文学课教学改革策略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鉴于此,特提出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变革教学理念,为教学改革创建良好的前提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模式创新必须具备的软环境。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日趋激烈与白热化,高等教育也愈加变得功利化、实用化,一些高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单纯地注重学生知识量的占有,采取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人,学生的大脑变成了存储知识的器皿,而并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能力的培养,此种教学模式确实对于应试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此种教育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受众的水准也就仅仅停留在对他人的接受、认同、模仿,而超越、创新就很难了。人们知识的形成是主动建构的,并非被动的接受。如此的教育模式给受者带来了暂时的成功与胜利,但是也给受者造成了一生的平庸无为、泯然众人。此种教育观念之下的课堂也是失衡的,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占有者,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是对“权威”的“顶礼膜拜”,学生的思维被束缚着、禁闭着,课堂中不再有质疑的声音,有的尽是驯顺的点头认可,或者是目光呆滞一片,课堂教学将有生命的个体的疑问意识、冒险精神扼杀掉了,课堂将学生教“死”了,经典的名著也变成了干瘪的没有一丝生命活力的木乃伊。可见,教者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显得至关重要。

(二)变革教学方法,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1.情境教学法。高校文学课堂中学生的状态处于在场式的“缺席”,课堂是教师的独角戏,受众并没有真正地走进课堂,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主张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并非知识的复制器,那么如何真正地让学生“走进”课堂,摆脱学生以往的“局外人”的身份,使之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学的参与者就显得十分重要,面对学生的麻痹、“缺席”的状态,高校教师不应以偏概全地将全部的原因归结在学生身上,教学是一种设计,教学是一种艺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复活学生麻痹的神经,可以让学生兴致勃勃地真正“走进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洞悉问题的能力。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属于异域文化圈的文学,与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其阅读量十分有限,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读过的作品也基本上停留于囫囵吞枣的状态,文学课堂中话语权力的建立前提是对作品有一定的理解,所以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课堂中学生的不语状态似乎是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教学中的一个共相,也是教学中教师最大的困惑,没有了解的基础,兴趣的建立便是空想。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可以选取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进行表演,尤其是一些经典的戏剧作品,兴趣自然被唤起,同时将自己置身于故事情节之中,对作品的感受更深入、更准确,此时此刻,学生的不语状态取而代之的将是思想的火花的不断碰撞。

2.支架式教学法。大学教育的目的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真正的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创建,就必须放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如若教师直接将结论性的知识点抛给学生,受者不会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其脑海中的印象也是非常模糊的,学生的思维之弦处于尘封的状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没有得以锻炼和提高,然而教师在有意识地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维的时候,若将学生根本无法企及的问题抛给受众,学生在问题面前也只能是望洋兴叹,在学生没有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观念之前,是无法深入解读《罪与罚》的。所以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智力水平,寻找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域,搭建知识的“脚手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对问题的认识向前迈进一步,此时学生会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向知识的殿堂攀登的喜悦,培养了学生在满是荆棘的道路中探索的自信与兴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学生在获得“鱼”的同时也具备了“渔”的素质与能力。

(三)变革教学评价,发挥其对教学改革的验收与导向作用

教学评价往往在教学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在目前大多的高校教育中往往被忽视,存在着教学改革与教学评价脱节的现象。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非常有效的教学改革,而教学评价采取的却依然是传统教育中的评价模式,试卷考核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忽视了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学生的对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这种陈旧的教学评价机制必然导致评价的失真性,分数高的可能不一定全是在学习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知识建构的学生,那些游离于建构主义理论之外的坚守传统学习模式的学生依靠着死记硬背也会取得不错的分数,同时久而久之此种教学评价模式必然会影响、制约学生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会无意识地进行选择性的接受,那些不会在试卷中出现的、同时也是教师煞费苦心设计的、真正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部分会被学生屏蔽掉,他只接受一些知识点,可见教学评价模式不单单是对教学改革效果的检验,而且教学评价模式会反作用于教学改革,陈旧的教学评价模式会成为教学改革的障碍与阻力,同时,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发现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指导性意见,可见教学评价又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

猜你喜欢

比较文学建构主义文学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我们需要文学
比较文学视阈下高校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课混合式教学探讨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从符号修辞四体演进看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我与文学三十年
比较文学的开放性与学科边界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