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影响的产品设计美学

2014-07-13王坤林徐明亮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
关键词:艺术美动机美学

王坤林 徐明亮

(1.湖北工业大学 430068;2.三亚学院 572022)

前言

一直以来就有一个问题,困惑着人们。“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

处于同一时代与文化背景的人,对于美的认识,很可能是大同小异的,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美的事物基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质。这种客观现实,就是人们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论调的根源。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同样,作为美学应用的设计美学及相关的造物设计学科,在实践创造美与创造美的设计的过程中,又有什么发现与困惑呢?

一、主观感受的美学

关于“美”的定义有许多,比如:“美学(asthetik):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这是黑格尔在《美学》序论中引用的一个定义,这个说法更是倾向于将美学归于哲学的一个部门。

在普通心理学中,对于人类对美的感受,“美感(asthetic feeling)”的定义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更多是的一种主观的情感体验,从这方面而言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⑴美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大自然的美景使人心旷神怡,高尚的行为使人在震惊中享受美的愉悦,喜剧艺术使人在笑声中享受美的欢乐,悲剧艺术使人在悲哀、痛苦、以至流泪的同时享受着美的愉悦;⑵美感是一种倾向性的体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欢喜”。

以上相关定义中,我们得到的最直观印象为:美是一种人类的主观的情感体验。由此出发,我们得到,美学是哲学中关于美的艺术的哲学,更是关乎人们内心感受的人类主观创造与再创造出来的根源于物质的情感财富。

我们知道,美的种类很多,大体而言有自然美与艺术美。自然美,说的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固有的事物中表现出来的东西。如:美的天空,美的河流,美的森林,美的花卉,美的动物,等等;艺术美,是人类或更多的是艺术家劳动的成果,是艺术创作者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

关于这两种美之间谁高谁低,哪者更有价值这个问题,我并不认为有答案。黑格尔在《美学》中讲了一种广泛的看法,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所以艺术美要高于自然美。因为“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的境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就这个意义上来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涵在心灵里”。黑格尔著作中的论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等境界而言,自然美反而是一种更朴素,更契合人与世界和谐相处之道的原生态产物。

再者,无论是艺术美还是自然美,均发于人类内心,两者之间又怎么会有先后高低之分?日本风景画家东山魁夷从孩提起,就萌生了一种感觉方法和思维模式,即不把自然与人对立。“风景即是心境。我们认识风景,是通过每个人的眼睛而获得心灵的感知。”艺术家不把自然美与艺术美决然分开,两者都与人们的心灵、情感发生共鸣,产生美的感受。

当然,两者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如果世界上有那么一个神的话,自然美是神以超自然力作用的结果,单以制造者而言,自然美是神圣的,从某种意义上更是凌驾于人造艺术的。但是如果有这么一个神的话,我们人类本身也是神的造物,又如何敢放言自己所创艺术形式要比自然的鬼斧神工更高明?

二、与宗教与哲学平等的美的艺术

具有自由这个本质特性的美的艺术,同宗教与哲学一样,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只有在它和宗教与哲学处在同一境界,成为认识和表现神圣性,人类的最深刻的旨趣以及心灵的最深广的真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时,艺术才算尽了它的最高职责。在艺术作品中各民族留下了他们的最丰富的见解和思想;美的艺术对于了解哲理和宗教往往是一个钥匙,而且对于许多民族来说,是唯一的钥匙。”

而艺术因为有自由的特点,因此“艺术能够用感性的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因此,使这最崇高的东西更接近于自然现象,更接近我们的感觉和情感。思想所穷探其深度的世界是个超感性的世界,这个世界首先就被看作一种彼岸,一种和直接意识和现前感觉相对立的世界;正是由于思考认识是自由的,它才能由“此岸”,即感性现实和有限世界,解脱出来。但是心灵在前进途程中所造成的它自己和“此岸”的分裂,是有办法弥补的;心灵从它本身产生出美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就是第一个弥补分裂的媒介,使纯然外在的、感性的,可消逝的东西与纯粹思想归于调和,也就是说,使自然和有限现实与理解事物的思想所具有的无限自由归于调和。”

艺术的这种种作用,即有主动探索也有积极的调和。而这些功能是建立在美的艺术具有发自心灵的思想领域的发掘、探索、批判等的功能的实践活动中的。而人造物的设计作为艺术设计应用领域中的有机构成,同时继承了美的艺术的种种特点,并在设计实践中通过设计美学的中介反哺人类关于美的研究。

三、情感设计美学

人造物的设计,同哲学与艺术一样,是一门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认识世界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科学。人造物的设计美学中,同广义的美学一样,是从情感从发的。同时因为这种产品的设计是直接旨在销售,供人们使用的,更不能忽视人们的情感需求。

⒈情感的概念及功能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么什么是情感呢?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是:“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在认识和适应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个人的需要对客观事物产生某种态度,同时内心产生出某种不同的主观感受或体验。”

情感具有动机功能。“动机是激励人们进行活动的原因,它可以引发并维持主体有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行动。情感和动机关系密切。⑴情感是伴随动机性行为而产生的,即行为的目的在于寻求动机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行为的结果能否使个体的动机获得满足,自然就会伴随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某些情况下,情绪本身可以视为动机,情绪情感本身就具有动机的作用,此时的情绪引发的个体行为就是情绪性行为。”

而情感的这种动机功能,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是可以加以利用的,从而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上更进一步,不仅考虑人的生理需求,更要考虑人的心理需求,在情感尺度上设计产品。

⒉情感设计美学理论

情感的这种指导行为的作用,造成了现在关注情感设计的热潮。也有了相关的情感设计理论。比较著名的是DONALD NORMAN将设计与设计的目标(即用户最终是如何享用一项设计的)明确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本能、行为、反思。

本能主要关注于人们对产品的外形、色彩等方面,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通道上的直接刺激来引诱人们购买产品。这种层面上的设计美学是直观的美学,可以通过视听触觉等本能的感觉器官获得美的感受。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美学,通过设计产品的外观,色彩搭配等方面,产生拥有好看的外观与色彩的产品。这也是在过去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设计美学。但是我们将其归入了本能层,因为这种设计美学是肤浅的。

行为这个层面上的设计美学,要讲究的是效用,这也是交互设计研究的方向。交互设计是“设计支持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交互式产品”。其目标包括还两个大的方面:

⑴可用性目标,保证交互式产品易学使用有效果能给用户带来愉快的体验。具体地说,要达成一些目标:使用有效果;工作效率高;能安全使用;具备良好的通用性;易于学习;使用方法易记。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一些诸如有效的反馈、功能的可视性、合理的限制及一些文化上的传统或约定俗成的使用常识等手段的介入。

⑵用户体验目标,用户体验指用户在与系统交互时的感觉如何。如:令人愉快、令人满足、有趣、情感满足、成就感、激发创造性、富美感、富有启发性、引人入胜等主观性的评价。

回到行为层而言,这个层面讲究的东西,看起来与美学并无多大关系,但又有个功能美的概念,关于功能美就不做过多阐述了,只需要想想以功能为根本的现代主义设计,能横扫全球,产生出单纯的现代主义风格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交互层的目标能导致功能美。

反思这个层面又回到了情感处于绝对权力之峰的国度。这个层次实际上指的是由于前两个层次的作用,而在用户内心中产生的更深度的情感、意识、理解、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种种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影响。

“只有在反思水平上才会存在意识、情感和认知的最高水平。只有在此才能体验到思维和情感全部的潜在影响。在较低的本能和行为水平上只有情感,没有解释或意识”。

结语

产品设计的美学发展到了需要考虑用户的反思的阶段,已不单纯是一门美学,正如美学本是哲学的一个部门一样,产品设计的美学在跳出只注重外观美等本能层面后,也更多的关注于高层面的情感需求,向文化、哲学和伦理的境界更加的靠拢。

1.[德]黑格尔.美学[M].商务印书馆,1997.

2.陕西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

3.[日]东山魁夷.美的情愫.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美]DONALD A.NORMAN.情感化设计——EMOTIONAL DESIGN,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M].电工工业出版社,2005.

5.[美]JEFFER PREECE,YVONNE ROGERS,HELEN SHARP. 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Interaction Design Beyo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艺术美动机美学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盘中的意式美学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试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纯白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