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择端与仇英两幅《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风格
2014-07-13李小彪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30070
李小彪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730070)
一、两幅《清明上河图》概要
(一)原版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市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汴河两岸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梁的紧张繁忙景象。画的内容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段落:首段为汴京郊区的农村风光,画面中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整幅作品展开了序幕;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车船运输,手工业及商业贸易活动;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它再现了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但是一幅北宋现实主义风俗画,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二)仇英版《清明上河图》
相对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仇英的这幅仿制品的熟知度似乎并没有那么高,它是仇英参照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创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同样具有重要地位,两件作品皆为中国绘画中的“国宝”。仇英《清明上河图》的结构大体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景物顺序布局。描绘的是明代中期江南苏州城乡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此幅青绿重彩工笔长卷从苏州城郊的风景起笔,沿着运河过虹桥,至城门入市内,直至西部城郊。描绘了明朝中期苏州城的山川、城墙、街巷、桥梁、房屋、店铺和戏台等,涉及婚娶、宴饮、赶集等生活场景,可谓是包罗万象,以活生生的图像再现了当时的场景,展现了苏州作为江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的繁荣精致。
二、两幅《清明上河图》艺术风格的异同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构图布局相似,但内容细节各异。在构图布局方面,两画都一样,是从城外开始画起,然后入城,沿着汴河,描绘两岸市肆、河面舟船、跨河大桥上下,各种民间生活百态。
两画不同之处,可简单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在形式上,宋本较短,只有17英尺长,画中只有五百余人;而明本比它长了一倍,全长达34英尺,画中人物超过两千人。在画面上,明本还有画到皇宫内部的景物,宋本就没有,这一点,可能是宋本的后半部是被人裁割掉了。第二,在画法上,宋本是淡设色,笔墨古朴;明本就属于重彩,风格秀润艳丽。第三,内容上的差异,这是确定这两幅画年代身份最重要的依据。其中最主要的不同是画中的大桥、城墙以及船只的结构和画法。
宋本中的大桥,是木结构的虹状木拱桥,这是宋代典型的桥梁建筑法;而明本所画的大桥,却是由砖石砌成的半圆形拱桥,这是明朝时候的造桥法,不可能出现在一幅所谓宋画之中。宋本中的城墙,除了城楼部分之外,都是夯土墙,这也符合宋朝时候的建城法;至于明本中的城墙,则是明朝时候的砖石城墙,这一点也是证明这两幅画先后时代的有力证据。还有,在画中河面上的船只,也和上面的大桥与城楼一样,分别是宋朝和明朝的格式。
除了上面这三大部分之外,如画中人物服饰器物等,也都有所不同。还有一点很值得一提,就是根据研究,宋本所画的是当年北宋都城汴梁(开封),而明本所画的那个城市,则是以明朝时候的苏州城为依据,后半部画的皇宫,是明朝作者仇英根据宋朝古书加想象创造出来的。
三、两幅《清明上河图》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形象资料,因此,它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白寿彝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匹,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谨,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在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它不只继承发展了久已经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这幅尺寸不大的画卷,内容极为丰富,令人目不暇接。它通过清明时节真实地反映了北宋京城汴河一带人民的风俗生活情景和建筑地貌,使人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把人引到了北宋时代生活当中。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对研究我国历史学、社会学以及古代建筑都具有重要价值。
仇英临本其艺术欣赏研究价值虽不能与张择端的宋本相媲美,但在历代《清明上河图 》摹本中属精品,与张择端相比,仇英采用青绿大设色,使绘画语言更加多样化。真实地再现了明代中期苏州城繁荣热闹的景象,具有明显的艺术特色!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奇迹,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历史研究价值,同样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精品!
四、结语
无论是宋代张择端还是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都具有同样重要的历史文献、艺术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两幅作品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它们艺术风格的异同,希望在某些方面会有一些参考价值!
指导老师:陈昭
[1]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05.
[2]杜南发.美的足迹[M].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1998.06.
[3]林家治,卢寿荣.仇英画传[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02.
[4]杨东胜.仇英清明上河图[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07.
[5]吴锡军.画坛明四家[M].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