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评与政策建议

2014-07-12许圣道李芳远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河南省现代化因子

许圣道 李芳远

(1.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476000;2.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粮食和人口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河南耕地面积为7926.4千公顷,仅次于黑龙江省,居全国第二。粮食连续10年增产,占全国粮食总量的9.6%。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两不三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之路。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定位中强调了要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因此,研究测评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对加快实现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具有阶段性。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于农业现代化的理解是仅仅将工业化的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例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农田水利灌溉条件和化肥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有学者将其称之为农业工业化。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发展逐渐开始重视市场作用,将现代经营管理加入到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中。20世纪九十年代后,生物技术逐步发展,加上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随后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将可持续性摆上了重要位置,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1]304-306。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由最初的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到注重市场的作用再到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内涵和目标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农业现代化是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着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这也是本文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概括起来,农业现代化就是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即将现代要素投入农业来替代传统要素的过程。

二、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1.全面中突出重点。在能全面反映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上选取最能体现其发展的因素,突出农业的生产手段和条件[2],并将劳动生产率、商品化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因素也包含进来。

2.代表性。反映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从我省农业特色出发,同时也尽可能多地考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导向性。在指标中要体现出对今后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4.可比性。提高指标的适用范围。由于不同地区农业结构不同,选取的指标不能过于具体,应使之具有相对可比性。

5.可操作性。各项指标要易于评价,易于数据化,对那些难以获得的数据尽量不设而找其相似的指标替代。

(二)指标选取

在上述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实际,并充分考虑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农业现代化的表述,本文认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应包括以下五部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一级指标所反映的内容,共选取12个二级指标,构成了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及计算方法

表3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

三、评价方法设计

确定了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但是每个具体指标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大小不同,所以要指标确定权重。目前,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主观赋值法,较早开始研究,方法较为成熟。常用的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Delphi法、相对比较法等,在权重确定时主要利用专家或个人的知识或经验,有一定的客观基础,但随意性较大。客观赋值法,从指标的统计性质出发,将数据通过统计软件处理得到指标权重。如变异系数法、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具有现实客观基础,适用范围较广。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并借助软件SPSS 19.0对各评价对象的数据进行运算。具体过程如下。

(一)建立评估模型

因子分析是将原始的p个变量表达为k个因子的线性组合变量,设 p个原始变量为 x1,x2,…,xp,要寻找的 k个因子(k<p)为 f1,f2,…,fk,主成分和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为[3]134-136:

公式中,系数βij为第i个变量与第k个因子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反应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也称载荷或公因子。ε为特殊因子,代表公式以外的影响因素。

(二)指标评价体系的标准化

为避免计算结果受指标量纲不同的影响,使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即先选取一个评价基数值,然后再用指标的初值与基数值相比,得到的比例系数就是对各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结果,即得到指标的评价值。标准化处理中所采用的基数值是各指标中的最优值,即当指标为正作用指标时取最大值,当指标为负作用指标时取最小值。本评价体系中只有农村恩格尔系数(C10)和农业成灾率(C12)为负向指标,其余全为正向指标。指标体系的数据标准化计算公式为:

(三)建立主因子得分模型

由X的标准化数据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选取主成分,主成分贡献值越大,说明该主成分概括各项指标的数据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选取累计贡献值达85%以上的特征值λ1,λ2,…,λm所对应的第一,第二,…,第k个主因子(k≤p)。主因子确定后,计算原来变量 Xi(i=1,2,…,p)在各个主成分Zj(j=1,2,…,k)上的载荷,获得因子分析得分模型为:式中,fi为因子得分,X为对应样本标准化数据,R为相关关系矩阵,ɑj为载荷矩阵的第j列。最后以各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在累计方差贡献率中的比例为权重,对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其综合得分模型为:

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将《河南统计年鉴》(2006-2012年)的统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对基本数据进行搜集,从纵向角度展开数据整理和测评。

(二)分析结果

经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表明这12个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适合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根据主成分选取条件,选取两个主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4.384%,如表2所示。

由公式(3)可以计算出主因子相对于各原始指标的得分值的系数矩阵。按照表2所示的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计算出各因子得分的权重。利用SPSS19.0软件计算各原始指标的权重,计算出加权平均数,得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了方便比较结果,将最低得分年限(2005年)调整为0,其他年份得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4]48,如表 3 所示。

根据表3中计算出的数据,进一步得到河南省2005-2012年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图,如图1所示。

图1 河南省2005-2012年间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图

从表3、图1可以看出,2005-2012年间,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从综合得分情况来看,2005年综合得分最低,2012年得分最高。其中,2005-2006年,农业现代化发展增长速度较快,各项指标增长率较大。2006-2008年,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趋缓,特别是2008年,农业成灾率达到2005年以来最大值,农村恩格尔系数与上年相比有所提高。2008-2009年,农业现代化发展又有明显提升,农业成灾率下降至2008年的17.1%,森林覆盖率也有所增加。2009-2012年,农业现代化发展稳定,除了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初中以上比重外,各项指标都在优化发展,现代农业理念深入人心,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步入正轨,再次进入增长阶段。

从搜集到的数据来看,河南省2005-2012年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稳中有升,但提升幅度不大,八年间只增长了12.8%,平均每年只增长1%左右;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尤其是2010年,比上年增长了20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初中以上比重在2009年以前有所提升,之后出现回落,表明农业劳动力素质在逐步下降。单位面积机械动力、农田有效灌溉率等反映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的指标,都有所提升,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一直增加,说明我省在使用化肥增产方面用量过多;农业商品率、第一产业服务业比重较低,说明农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有较大提升,农民人均收入逐年上升,农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达到相对富裕水平,但与城镇居民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农业成灾率逐年下降,表明农业可持续发展已受到人们重视。

五、加快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一)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为基础,发挥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省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农业从业人口数量下降,必然会提高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新型城镇化还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加深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加快对农业经营理念的创新作用。但是,在推动过程中要注意各项制度的有效衔接,特别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5]。目前,农民大多数都采用家庭和土地养老的形式,成为土地流转进而导致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障碍。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有转移意愿的农民能够真正脱离农村,脱离土地,融入城镇。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还能改善农村就业环境,吸引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优秀人才向农村流动,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利用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以中小城镇为依托,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此外,还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以工业反哺农业

在工业化发展初期,牺牲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避免工农业严重脱节,实现均衡发展,要以工业反哺农业[6]。2012年河南省三类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之比为5.8:65.1:29.1,第二产业贡献率远远超过第一产业,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要扩大工业对农产品和农业剩余的需求,将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运用到农业上来,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工业的发展能够为农业提供价格合理的现代农业投入品,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此外,工业发展还能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如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完善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等,使农业突破传统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加强农业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素养

我省农业科技支撑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素质偏低,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民更是微乎其微。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农业结构的调整,需要较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充分的资金和配套设施,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通过各种途径培育新型农民。此外,要将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关注农民文化素质的培养,培养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

(四)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

发挥我省农产品优势,确定产品布局,对外连接国内外农产品营销市场,对内连接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7]。要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做好信息服务,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鼓励成立农村合作社。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引导各类企业进入农业开发领域,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期货市场、集贸市场和其他经营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五)注重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河南省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长期以来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也逐年递增,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要加强农业生产资源的保护,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8]。有效改善土壤污染严重、资源使用粗放的现状。提倡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可在适宜地区发展秸秆汽化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课题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2]谭爱花,李万明,谢芳.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10).

[3]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万忠,康艺之.广州市都市型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C]∥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2012.

[5]尹华北.农村社会保障的完善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1).

[6]路燕,孟俊杰,蔡世忠.河南省农区发展特点和“三化”协调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1).

[7]张振江.农业大省现代农业建设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经纬,2009(4).

[8]张继承.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河南省现代化因子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边疆治理现代化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