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分析学之理论初探
2014-07-12邵阳学院音乐系422000
(邵阳学院音乐系 422000)
目前,科学的舞蹈分析学尚未出现,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舞蹈作品分析课程不能得到有效地开展。事实上,在别的艺术门类中,作品分析早已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系统的学科,如音乐分析、文学分析、美术分析以及电影分析等。从大体上讲,制约舞蹈分析学诞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舞蹈具有直观性,通过语言文字去分析,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多余的;其二是舞蹈具有动态性,用静观的方式去分析,似乎无法做到。因为当我们要着眼于一个动作时,该动作早已消失了。事实上,舞蹈分析是可能的而又极其必要的,因为舞蹈作品的构成和美学意义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被揭示出来,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揭示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舞蹈作品。为此,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舞蹈分析学做理论上的初步探索,为舞蹈作品分析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舞蹈分析的目标
舞蹈分析有两个主要的目标:其一是揭示舞蹈作品的构成;第二是解释舞蹈作品的美感生成。其中前一个目标属于本体分析范畴,后一个目标则属于美学分析范畴。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本体分析,我们便可以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舞蹈作品的结构技巧。如舞蹈段落的布局、舞句的搭配、动作的设计、队形的编排以及舞美元素的组织等。凡是舞蹈作品所包含的元素及其组织方式,都可以通过本体分析的方式来获得理解。并且这种理解具有直接有效性,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直观的舞蹈形式,比起那种绕开舞蹈形式而直接面对内容的理解方式,将更加有效。
但本体分析还不是舞蹈分析的最高目的,还要将其提升到美学的高度进行探讨,如此才能真正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因为舞蹈作品的本体是一个符号系统,其必定会产生特定的意义,而美学意义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因此,通过对舞蹈作品的美学分析,我们便可以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舞蹈作品制造“美”的具体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本体的存在状态,并从中借鉴有用的创作理念和技术。
二、舞蹈分析的方式
前文已经指出,舞蹈分析有两个目标,即本体分析目标和美学分析目标。具体来讲,这两个目标可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层次的分析方式,即本体分析方式和美学分析方式,而这两种分析方式又分别包含各自领域的若干分析模式,下面分别介绍。
(一)本体分析
舞蹈本体分析主要包含两种分析模式,其一是客观分析模式,其二是阐释分析模式。其中客观分析的理念是描述,即如实地揭示作品之内在要素的存在状态;而阐释分析的理念则是论述,即合理地解释作品之内在要素的生成过程及其产生的意义。
1.客观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客观分析的对象。舞蹈本体的所有元素都是客观分析的对象,从宏观上讲,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舞蹈作品的结构;其二是舞蹈作品的材料。其中舞蹈结构是指舞蹈材料的组织形式,包含横向结构、纵向结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前景结构和背景结构六个维度。其中横向结构是指舞蹈作品的时间组织形式;纵向结构是指舞蹈作品的空间组织形式;宏观结构是指舞蹈材料的布局;微观结构是指舞蹈语汇的组织;前景结构是指舞蹈作品直接呈现出来的结构;而背景结构则是主体对前景结构进行理解之后所归纳综合而成的背后结构。舞蹈材料是指构成舞蹈本体之元素的总和,包含动作材料、造型材料、队形材料、音乐材料、舞美材料以及一些其它形式的材料等。其中动作、造型和队形为舞蹈的基本材料;音乐、舞美和其它艺术则为辅助材料。其实,舞蹈结构与舞蹈材料是同一对象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一方面,结构是材料的存在前提,离开了结构材料将无法成形;另一方面,材料也是结构的存在前提,离开了材料结构也不能实现。但为了分析,将结构与材料进行分别探讨则是必要的,并且这也是揭示舞蹈本体之构成方式的有效手段。
其次,我们来看这些舞蹈分析对象是如何生成的。无论是舞蹈结构还是舞蹈材料,都有其普遍性的一面,而这些普遍性就是模型。换言之,我们在分析时所面对的任何一个对象的背后都存在着一定的模型。首先,任何舞蹈创作者都离不开舞蹈创作的共性之基础,因为他的知识、情感以及理念均是通过学习而得来的,所以必然带有文化的共性;其次舞蹈创作者只能通过对模型的重组和改造才能创造出特定的对象。因此,当我们面对特定的分析对象时,一定要去探寻其背后的模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该对象。
最后,我们再简要地探讨一下舞蹈分析对象所指向的目标。我们所面对的分析对象都是由创作者设计出来的,因此必然有其特定的目标。其原因在于所有艺术作品都是一个合目的性的符号系统,舞蹈也不例外。那么,我们只有通过对这些目标的探寻,才能清楚地知道分析对象的存在理由,从而确保客观分析的正确性。
2.阐释分析
阐释分析是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舞蹈作品之内涵的分析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还原创作过程。通过对创作过程的还原,我们将能更加有效地理解和学习舞蹈作品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技巧。
首先,我们来看舞蹈作品的本体。舞蹈本体包含形式与内容两个维度,其中舞蹈的形式是由其结构、材料以及其它一些外在元素所构成的;而舞蹈的内容则主要由作品的题材、理念以及美学意义等元素所构成。在分析时,我们要时刻立足于舞蹈的本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展开对其背后的思维和所生发之意义的探讨。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舞蹈本体之背后的思维。任何舞蹈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创作者的思维,作品正是思维的物化形式。那么在对舞蹈作品进行分析时,要善于去追寻那些本体背后的思维,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本体的存在方式。并且通过对创作思维的探讨,还可以直接而有效地学习舞蹈创编技巧。舞蹈本体之背后的思维可分成两个部分,即形式思维和内容思维。其中形式思维又包含结构思维、材料思维和其它一些外在材料的思维等;而内容思维则主要包含美学思维与技术思维两种。
最后,我们还要关注本体所产生的意义,因为任何舞蹈创作者都要凭借舞蹈作品而实现他自己的美学思想,因此必然要使舞蹈本体产生特定的意义。那么,我们在做舞蹈分析时,就必须要把本体的意义揭示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该舞蹈本体为什么是此种状态而不是别样。舞蹈本体的意义有多种,但最为重要的只有两种,即美学意义和创新意义。这两种意义是确保舞蹈作品价值高度的主要指标,在分析时应重点对待。
(二)美学分析
在本体分析完成之后,还须对舞蹈作品进行美学分析。在此提到的美学分析是指建立在本体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具体探讨舞蹈本体之美感生成的分析方式,而非那种纯粹美学意义上的分析。美学分析是舞蹈分析的总目标,通过对舞蹈本体的美感生成的探讨,我们将能正确地理解舞蹈作品,并能真正有效地理解舞蹈创作的理念与技巧。美学分析又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美感生成分析,二是创作分析。
1.美感生成分析
美感生成分析是揭示舞蹈本体如何生成“美”的分析模式,该模式遵循美感叠加指向理论,即舞蹈本体是通过其内在元素之美感的叠加和指向而产生美的。舞蹈本体是由不同层次的内在元素而构成的综合体,它产生美的方式是凭借各层次内在元素之美感的综合而实现的。这种美感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是美感的叠加;其二是美感对目标的指向。因此,通过揭示不同层次的美感叠加与美感指向,将能正确解释舞蹈本体产生美的过程和方式。具体来讲,舞蹈本体的美感叠加与美感指向表现为由初级到次级再到高级的演进过程。即初级层次舞蹈元素的美感叠加之后,将指向初级层次的美感目标;各初级层次的美感目标又形成叠加,并指向次级美感目标;最后,各次级层次的美感目标再次形成叠加,并最终指向高级层次的美感目标。如此,舞蹈本体便一步一步地将“美”制造了出来。
2.创作分析
创作分析是站在创作者的角度,通过揭示创作的全过程而达到对舞蹈作品的美学分析之目的,这其实是美感生成分析的逆向过程。创作分析将遵循目标发散命令理论,即舞蹈的创作是通过设定目标,并用这些目标去命令具体的创作实践而实现的。在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先是有一个总目标,即创作该舞蹈作品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总目标再发散为多个不同的次级目标,次级目标再次发散为多个不同的初级目标。这样一来,舞蹈作品便能达到统一。有了不同层次的目标之后,还要用这些目标去命令具体的创作实践,使舞蹈的结构、材料以及其它一些外在元素按规定的目标进行组织。目标发散命令理论是所有创作活动的本质反映,因此在做舞蹈分析时,要用它来探讨舞蹈本体以及本体之美感的生成过程,从而达到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舞蹈作品之目的。
通过上述的分析理念和方式,我们便能够系统而科学地分析舞蹈作品。并且这种分析视角将大大增加我们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使舞蹈作品分析这门学科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而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金秋.《舞蹈编导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2]卡琳娜,郑慧慧译.伐纳.《舞蹈创编法》.第1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3.
[3]多丽斯.韩芙莉,郭明达,江东译.《舞蹈创作艺术》.第1版.中国舞蹈出版社,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