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养老与养老文化
——文化养老的内涵意义探析

2014-07-12赵晓东,包青玉

大众文艺 2014年21期
关键词:内涵养老老年人

赵晓东包青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所 01032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大,老年人的增多不仅改变着社会人口的结构比例,也影响到了社会其它方面的变化。作为一个自然生命体,人来到这个世界是一种偶然,而每个生命从诞生、成长、壮大到衰老,却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也是宇宙生命的自然进化规律。养老,这个古老的话题是每个人都要直面和经历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在人的基本生活环境和条件已改变并不断提高,人的生活保障已渐渐淡出我们的思维和顾虑时,文化养老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和思索,并成为一个热门的关键词。如何让人的晚年在精神生活方面多姿多彩充实丰富,如何让人的晚年享用科学合理,更具审美愉悦和人文关怀的文化养老,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诠释解读的重要核心问题。本文试图从群众文化学的层面与角度对文化养老的本事内涵和社会意义略作粗浅的分析与探讨。

一、文化养老的社会背景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老年人的数量与其它国家比多出很多,所占总人口比例也在逐年上升。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报告,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2%,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问题尚不突出。但是,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在这30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报告指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就国际比较而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十分突出,中国是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起点,最终老龄化会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说明中国老龄化具有速度非常快的特点,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将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老年人越来越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实,如何发展推进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使老年人有充实愉悦的心情,保持健康乐观的精神状态,就成为我们所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文化养老的外部原因所在。

二、文化养老的概念

所谓“养老”,就是一种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生命需求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它包括养老资源和养老方式两方面。养老资源包括为老年人提供物质服务和精神资源,而养老方式就是对养老资源的提供办法和模式。“文化养老”是政府、社会或家庭在老年人的物质赡养、生活照料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提供的一种精神慰藉,以求使老年人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身心更加快乐健康。“文化养老”是相对于“物质养老”而言的,是一种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养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具有高境界、高品位的养老方式。

文化养老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它是在社会文明与发展的背景下,以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具有广泛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等特点,是一种让老年人休闲惬意的养老方式。文化养老以传统养老为基础,融合了现代人文关怀的因素,它不仅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与产物,也是人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从哲学角度看,作为个体生命的人,也是宇宙的一种客观存在,是自然界的一种物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矛盾统一体,并推动物质的发展。人也遵循着这个规律,当自然社会环境产生了变化,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人的思想精神意识也要随着形势发生相应的变化与调整,这样才能使人这个物质与意识的结合体形成一种新的矛盾和谐与平衡,继续推动人的变化发展,所以文化养老不仅有其外在的原因,也有其最根本的内在的因素与动力。

三、文化养老的内涵

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是对某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文化养老的内涵从其本质属性分析,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是文化养老的内容。文化养老的内容既是文化养老的基础,也是养老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上的衰退,就会造成心理上的一些负面影响,诸如孤寂、失落、消极、依赖和焦虑等特点,如果这时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宽松自由的精神空间和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让他们在物质生活之外感到充实与满足,就会弥补心理上的弱化和缺少,并得到心灵上的平衡与慰藉。文化生活从内容与功能方面大致可分为愉悦型和保健型,愉悦型就是常见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如各种琴棋书画,音乐戏曲舞蹈表演,适合老年人的各种体育项目如乒乓球和门球等,以及各类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它们可以带给老年人精神上的安慰和快乐,满足老年人不同的情趣爱好和审美愉悦。保健型主要是指一些有关养生健康的知识与锻炼活动。保健虽然是医学的范畴,但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讲,仍属于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文化。保健型的文化养老是目前养老文化实践中的不足与弱项,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的素质与认识能力越来越高,人们在健康方面已不再满足以前那种有病治病的保守思维模式,而是跨越到没病防病的防患于未然的前瞻性思维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提供文化养老内容与活动的有关部门紧跟时代的发展,有相应的思想转变和充分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社会的文化养老工作,发挥我们的文化社会职能。

二是文化养老的类型。目前,我国的养老类型基本分为三类,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政府养老。由于我国的农耕社会历史形成的以家庭为基本劳作单位的状况延续至今,所以现在的养老类型还是以家庭为主,家庭养老占据了绝对多数,但这种养老类型是在传承多少年的孝文化基础上以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医疗保障等方面为主的养老。社会养老则以敬老院或养老院为主,这种类型的养老因其商业性质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文化养老的内容微乎其微,这样,文化养老似乎就成了政府养老的主要职责。现在,政府文化养老的途径主要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论从规模体制,还是文化服务产品的数量、质量和供给方式,都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和变化多样的文化需求,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思考。

三是文化养老的模式。就现实情况而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政府的相关文化职能部门承担着主要的社会文化养老的职责。如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等经常举办各类老年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举办老年大学,培养老年人的文化兴趣爱好。但这些活动都有一个缺陷,就是主动供给和被动接受,即文化活动由相关部门提供,老年人只可以被动地从其中选择适合自己喜爱与擅长的内容。在养老实践中,我们期待文化养老能逐渐从“我要你干什么”的传者本位演进成“你想干什么”为主的受者本位,实现二者的共存共荣,从一种即兴的文化养老活动渐渐演变成一种内涵深厚的养老文化。

文化养老是一项繁复的社会文化工程,需要社会许多环节的合作与协调,是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的演化过程。从群众文化学的角度讲,在文化养老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应传播、普及和重视文化养老的内涵和意义,以文化养老为依托,以养老文化为核心内容,形成一种全社会共识的养老文化大背景氛围与长效机制。在弘扬传统孝文化的根基上,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让所有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进而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促进社会的平稳安宁与和谐人性,在此过程中彰显出文化养老的社会功能、作用和意义。

猜你喜欢

内涵养老老年人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