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李斯的功与过

2014-07-12邝春蕾上蔡县人民文化馆河南上蔡463800

大众文艺 2014年2期
关键词:刻石小篆李斯

邝春蕾 (上蔡县人民文化馆 河南上蔡 463800)

浅析李斯的功与过

邝春蕾 (上蔡县人民文化馆 河南上蔡 463800)

公元前221前,秦灭六国,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幸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汉书•严安传》)。不但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的统一愿望,而且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为“千古一相”,李斯对于秦统一后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制订的一系列体制改革,于当时可标“新局”,对后世亦尊圭臬。然而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李斯的人格大加贬低,现就李斯的功与过,笔者浅析如下:

一、结束战乱,志在统一

李斯,字通古,生于上蔡,起于闾阎之家。为了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和政治理想,他师从荀况求攻帝王之术。“学已成”时,李斯放眼天下“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站在历史的高度“欲西入秦”,直至辅秦竞并天下,完成统一。

李斯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着重体现在他入秦后所做出的诸多大事上。每一件都足以改变秦王朝的前途和命运。

(一)上《谏逐客书》,为秦留住了大量人才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正是鉴于这种情况,李斯才写了他那篇传世名作《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一语中矢,道出逐客之误,为秦以后统一六国起到了具有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二)在军事战略上,李斯进一步推动并深化了吕不韦等人的“武力统一论”

他早在吕不韦舍下“任以为郎”时,就向秦王阐明了自己的战略主张:“……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接着向秦王献策,实施离间之计,加剧了各国的内部矛盾,为加速统一步伐的进程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在秦王朝建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权之后,为使帝国版图得以拓宽“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对此,李斯在《自罪书》中曾有自述:“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在他的出谋划策下,历三载而定百越,大秦帝国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版图。

二、首创帝制,功勋卓著

秦统一后,先是在李斯等人的建议下,奉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确定了帝制。同时,李斯力排众议,驳斥了以王绾为首诸大臣的师古“分封”之说。由此废除分封,确立了郡县制。其后,为全面巩固帝业体制,保障社会稳定“使后无战攻之患”,李斯建议“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于宫中。”并全力协助秦始皇“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进一步推行了“百姓当家则力农工”的重农政策。在当时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

由于战国之乱,秦统伊始,钱币异常混乱,李斯奏请秦始皇废除诸币。经过货币的统一和流通,有力增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对全国各民族的融合起了很大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除货币外,各国度量衡之大小、长短、轻重各异。为在全国建立统一的赋税标准,李斯拟议并主持了度量衡的统一完善工作。取秦为准,余者尽废。

跟着李斯还建议秦始皇兴修水利,车涂同轨,并上书:“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在全国范围内修筑起了“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汉书•贾山传》)的大规模驰道工程。和随后修的“直道”并重于世,被后人认为“是现代高速公路的先驱,堪称中国交通史上的伟大创举。”

三、“李斯文化”,彪炳千古

(一)李斯的文学地位

鲁迅先生有语:“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着墨不多,尤为精辟。观其所著,除代表作《谏逐客书》外,尚存《论督责书》《自罪书》《泰山刻石文》及《芝罘刻石文》等多篇刻石文章传世。文风“丽而动”“事略而意径”“质而能壮”,既含史料价值,并对汉赋深具后启之功。

(二)书同文字,举创小篆的先河人物

秦始皇初兼天下,和贷币、度量衡一样,当时以大篆为范畴的文字亦甚繁乱。如较早的甲骨、钟鼎、籀文(即金文)和较近的六国文字,都大大阻滞了社会文化的统一和进步。于是“丞相李斯乃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这次以李斯倡议,首创并主持的文字统一工作,史称“书同文字”,故小篆又名“秦篆”。对于小篆之创始,历来素无异议,李斯当为先河,诚所谓“小篆者,李斯所作也。增损大篆,谓之小篆”(《太平广记》引《书断》)。小篆的问世,意义极为深远。它以一种简单化、定型化、省略和改换偏旁的新格局,为“方块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李斯的书法成就是巨大的,凡当时“诸山碑铜人铭,皆斯书也”(卫恒《叙篆》)。唐张怀瑾《书断》谓其“小篆入神,大篆入妙”,并形容“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长风万里,鸾凤于飞。”李斯所篆的阳陵虎符“谨严浑厚,径不过数分,而又有寻丈之势,”被清王国维奉为“秦书之冠”。刻有八字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稀世传国玉玺,同系李斯亲笔,为历代王朝看做是“守国之宝”。另从一些后人复制的刻石来看,无论是《峄山碑》之圆劲,《琅琊台刻石》之古厚或《泰山刻石》之宛遒,都为后人学习“秦碑”提供了重要的书法典范。

四、功逾其过,永耀青史

应当承认,在人类发展史上,任何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所处时代的历史局限,李斯也不例外。

说起李斯之过,大致可分四种:一、妒嫉同窗,陷杀韩非;二、惑主焚书,首导浩劫;三、贪居爵禄,废嫡立庶;四、邀媚取宠,上《论督责书》。针对其一,凡阅史人皆知,韩非入秦“实为弱秦”,“因其与李斯、姚贾之计划针锋相对,故斯、贾不得已而共请杀之。此事关系秦之统一事业,至为巨大,非寻常嫉贤害能者可比。”其二之“焚书”,也重在“禁”,而不在“焚”,是在“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的前提下,才对儒家“复古分封”采取的打击。否则,郡县之制便难巩固。即便是与后来发生的“坑儒事件”有所联系,时“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何况“焚书者,本秦旧制,不始李斯”(章炳麟《秦献记》)。不可否认,第三点沙丘之变,一定程度上是李斯出于个人的私欲所致,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和历史污点。至于《论督责书》斥其“阿意求容”之说,对李斯未免苟求过甚。反映了一些传统文人好丹非素,论甘忌辛的心态,含有对李斯刻意的歧视和偏见。不管怎么说,李斯在这四点上即便是犯了直接或间接的过失,诸多因素应属历史之局限,一古脑的全部归咎其一身,是不尽当的。否则,便脱离了时代的历史条件,所谓之评论,也因此而变得局促和狭隘,成了唯心主义的一家之言。

综上所述,李斯的历史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纵观古今华夏,与历代人杰相比,他所做出的历史贡献,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其中一部分,更具有不可磨灭的划时代意义。他虽有缺点,与其所做的历史贡献相比,是功大于过的。客观而全面的去评价,他都无愧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战略家、文学家和书法大家。

邝春蕾,女,1980年10月出生。毕业于黄淮学院、美术专业,县委上蔡文化馆助理馆员、专职美术教师。工作单位:河南省上蔡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

刻石小篆李斯
宋伯军小篆作品
谈秦七刻石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
李斯自食苦果
改年龄
小篆香
只爱黑白红
外卖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