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当前就业趋势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

2014-07-12攀枝花学院四川攀枝花67000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成都6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期
关键词:环艺艺术设计环境

邓 忠 邹 勇 (.攀枝花学院 四川攀枝花 67000;.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成都 60000)

从当前就业趋势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

邓 忠1邹 勇2(1.攀枝花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2.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面对当前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这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城市化进程;环境艺术设计;创新能力

一、 当前环艺专业就业趋势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形象的不断提升,这也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空间。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艺设计专业从无到有,到它的迅速崛起,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林立的建筑、宜人的环境、舒适的居住空间,无处不留下环艺设计师们辛勤的汗水,无处不是环艺设计师们智慧的结晶。但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萧条,我国高校环艺专业毕业生就业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1.全球经济萧条,就业岗位锐减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众所周知。持续的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等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很多外企的全球市场不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从而导致了就业岗位的锐减,就业压力加大。

2.高校连续扩招,就业形势严峻

由于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的推行,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700万之多。但截止2012年9月底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企业校园招聘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数量仅为去年的80%左右。

3.知识不全面,缺乏竞争力

当前一些高校由于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相应的逻辑性与实用性、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导致了学生缺乏相应的专业特色、理论功底不系统、实践能力差等缺点。然当前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工作经验、综合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等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也成为了学生就业的一道坎。

4.工作期望值高

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这样一个现状:好的单位进不去、差的单位又不想去。这就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另外就业理念存在较大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据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的用人单位都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二、 当前环艺专业教育现状

1.课程设置不系统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建筑业的振兴与高速发展。社会所急需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步伐大大地加快,中国室内设计教育也从此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院校迅速成立并发展起来。到2002年全国有200多所高等院校设立了与室内设计及环境艺术相关的各类专业。但由于办学规模扩展过快,对其学科发展取向研究不足,很多院校在实际的教学中则暴露出了课程设置不系统,严重脱节现象。如:前后课程的衔接关系、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重点与针对性等。这也导致了培养的学生学习部系统,缺少了相应的竞争能力。

2.忽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当前大多装饰公司提供给这些没有“工作经验”,刚毕业的设计师们的是“绘图员”“业务员”等工作岗位。为了更快地上手,导致了学生重技能的错误认识,对电脑的依赖性太强。另外就是“现在是业主教育设计师的时代”,某些设计单位为了追求利润,甲方怎么说,设计人员就得怎么做。而偏偏许多业主对设计和文化缺乏正确的理念,常常以自己都说不明白的要求施加于设计者,严重约束了设计者的创新能力,打击了设计热情和创作的积极性。造成了中国城市 “千城一面”的尴尬。还有就是工期的需要,设计师们忙着草草地设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精心地思考、推敲和设计,就“设计而设计” 使许多设计作品带有很大的随从性、盲目性、模仿性,甚至根本就是在硬搬硬套。严重约束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当前很多院校重理论教学,然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由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而且都是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思维模式下逐渐建立起来的,所以一直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思维与模式都是沿用原来工艺美术教育的现成格式,讲究按部就班,讲究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固定性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其次由于课程教学时间较短,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太注重作业的进度和完整性,从而忽略了作品的创意。殊不知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深远的影响力等特征,如何能赋予作品更多内涵、让作品能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才是环艺设计教学的精髓所在。

3.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大多院校在课程的教学中,都是命题或者由老师提供图纸进行设计。这种“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环境艺术设计“实用性”这一原则。与市场相距甚远,理论与实践脱节。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每一领域都要求学生能够面对实际业务,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虽然允许对学生在校学习阶段鼓励开发思维,允许学生制作一些文化性、想象性思维的课题。但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而现今学生对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如设计分析、装饰材料、工艺流程、施工工艺、预算、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几乎全然不知,学生毕业后感到不能及时进入角色,有许多是工作中必需的但在学校里没有得到训练和学习的知识,使高校的设计艺术教育沦为一种“预备级”的层次,难以为当代的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使设计教育处于一种培养半成品的结果。这种层次的设计教育面对中国高度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的迫切需求是十分不尽人意的。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启示

1.转换观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成为了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首先要定位准确,确定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一套完整、严谨的人才培养体系:转换陈旧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把握人才培养目标,拟定严谨、科学的培养计划;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突出专业特色;发展艺术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等。另外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适者生存,有能力者居之”,学校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如何让学生能很快地适应社会的节奏,在就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与其在校的综合能力培养分不开的。这种综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能力,研究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等。然这种综合能力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与表现能力,如何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追寻的重要目标。“创造”是设计的灵魂,表现是设计的再现。在课程建设中如何把这一教育主题与教育重心在实际操作中贯彻与落实,是培养综合型设计人才的关键所在。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综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环艺设计不是“纸上谈兵”的过程,而是与实践环节息息相关。在设计教学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我认为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决:首先是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相应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构建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如我们可以将实际工程与学生的课程设计相结合,一方面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去完善相应的设计信息。只有学生能够真正进入了设计者的角色,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才能完成出更加优秀的设计作品。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形象地解决设计问题。让设计作品能经得起推敲,而不再象以往设计的“空中楼阁”。再者就是合理有效地运用课程的实践、实习环节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我们可以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与校外一些企业、设计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学校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定期输送学生参加相关的设计实践,让我们的学生经过实际工程的设计到施工完成的洗礼。这对他们设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的影响。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们亲身参与一些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把握整个设计的大局观。为我们综合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3.展开职业规划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在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高校应当响应政府“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本目标,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把握职业定位方向,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二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相辅相成,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彼此独立又互相依托的有机整体,共同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四、结语

综合能力如果是我们学生的“才艺”的话,那么职业规划和创业就是“才艺”以何种方式进行表演的问题。衡量一个人才的标准并非是其自身的专业素养,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这其中也包括自身适应、生存的能力。面临当今严峻的就业压力,我们应该以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各有所长、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的人才为己任。同时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拓展学生的就业思路与方向。在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的教学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1]郑曙旸.室内设计教育定位的思考.《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2年第10期.

[2]吴良镛.关于建筑学未来的几点思考(下).《建筑学报》.1997年第3期.

[3]胡议丹.环境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

邓忠:讲师,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环艺艺术设计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环艺设计中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研究
《星.云.海》
《花月夜》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郑燕宁环艺设计作品
环艺与动画专业交叉性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环艺“学岗直通式”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