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情与达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视听语言分析

2014-07-12刘清花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重庆40031

大众文艺 2014年2期
关键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幻影视

刘清花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重庆 40031)

传情与达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视听语言分析

刘清花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重庆 40031)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印度少年在遭遇海难后,和一头450磅的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漂流227天后获得重生的故事。导演李安在影片中运用奇特精湛的电影特技手段和丰富的意象,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唯美的视觉盛宴,并揭示出现代社会生活中个人的挣扎和追寻。笔者试图通过分析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视听语言,体验和感悟其中的美好和生趣,以期为科技与艺术在影视中的融合提供启示。

视听语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传情;达意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是著名导演李安的第一部3D作品。影片改编于加拿大作家杨•马特尔(Yan Martel)的同名小说,它曾被认为是“最不可能被影像化”的故事。李安在影片中运用奇特精湛的特技手段和丰富的意象,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唯美的视觉盛宴,并揭示了现代社会生活中个人的挣扎和追寻。詹姆斯•卡梅隆则称赞李安“用3D技术成就了一部不朽的巨作”。在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该片荣获最佳导演、摄影、视觉效果、配乐等4项大奖,据此,《少年派》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影有关宗教、信仰、跨文化的故事主题解读,电影的叙事特征和审美张力以及电影中的符号游戏等方面。笔者试图从画面语言、镜头语言、声音语言三个层面分析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视听语言,体验和感悟其中的美好和生趣,以期为科技与艺术在影视中的融合提供启示。

一、画面语言营造艺术美感

画面是影视语言的基本视觉元素,是影视作品用以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影画面是多种语言因素的复合体,灯光、色彩、构图等视觉造型元素共同构成了影视的画面语言,它们不仅能够再现客观现实,而且还能够表现作品的主观内涵。

1.灯光——渲染艺术氛围

光是影视画面视觉造型的基础,它不仅可以满足曝光需要而必须提供的照明,还能揭示被摄对象的空间范围和透视关系,达到渲染情绪、烘托气氛的艺术效果。光的性质是决定物体造型力度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直射光,明暗反差较大,阴影明显,通常用来表现男性的、有力的、动态的形象;散射光,明暗反差较小,阴影被弱化,往往用来表现女性的、柔弱的、静态的形象。”1在《少年派》中,暴风雨突如其来,电闪雷鸣,浪潮一波又一波地袭击着救生艇上的派,沉船上的灯若隐若现,直至渐渐消失在大海深处,派之前所有体验过的人生皆消失无踪;当暴风雨过去,灿烂的太阳光铺满了半个银幕,水天一色,只留下派渺小而孤单的背影;当派漂过寂静的蓝色海面时,海底的水母轻盈的跳着,星星在天空和海面之间闪烁着暧昧的光亮,神奇的景象又将人们带入虚幻般的梦境,淡化了灾难和恐惧。这些场景中的光有力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同时也创造出了与影片内容相符的基调。

2.色彩——传达艺术内涵

色彩作为一种画面的表现手段,它不仅还原了现实世界真实的颜色,还表达人物和创作者的主观感受,渲染特定的环境和气氛,创造作品的象征意味。2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吻合了摄影表达的艺术内涵。在色彩的三要素中,“明度对比”在色彩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影视画面通过色彩的明度可以呈现作品的层次、体态、空间关系。在《少年派》中,每一幕场景中的色彩都动人心扉,如当船难发生时,海水像墨一样猛烈地吞噬着救生艇;当雨过天晴,风平浪静时,泛红的太阳光散铺在太平洋上;晨星满空的夜晚,一条座头鲸一跃而起,划过一道妖艳的蓝绿色弧线。这些画面都充满着奇幻色彩,可以生动地表现幻觉,回忆与现实之间的不同情调,引起人们与生活体验有关的不同联想。黑色暗示灾难,红色预示希望,蓝色代表美梦,不浓重、不夸张、不绚丽,但很出彩,完全让人陶醉于大自然的壮观奇美之中,使画面超越了景象领域,从而触动着每个人的心灵。

3.构图——现实与艺术的融合

影视画面的构图是对各视觉元素和造型元素有效选择、取舍、排列与组合的手段。“构图就是要在无线空间中寻找具有视觉价值的美点,以形、光、色的方式汇集于画面中,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激发观众产生情感,并由视觉快感上升为心里快感。”3它是影视画面造型和审美艺术的体现。《少年派》中,无论是片头画面中草丰林茂,各色鸟儿翩然飞舞,各种动物姿态各异的动物园美景,“妈妈纪”畅游法国泳池时天水一色的浪漫与优雅,还是轮船沉没时以及海上漂流时狂风巨浪的震撼,海面上波平如镜时的落日以及夜晚浮游生物形成的荧光海洋, 每一帧构图都美得让人心醉神迷,仿佛人们与派一起在的海面上没有尽头的漂流着,无限的碰触艰险、无限的挣脱束缚,无限的靠近信仰。通过这一幕幕的意境,影片将人物发自内在的坚强与烟雨浩瀚的奇特景观相融合,诠释了一种多元的艺术美感。

二、镜头语言传递艺术体验

罗伯特•考克尔认为:“电影的形式可以简化为两个基本要素,每一种要素都能以大量不同的方式来使用,即镜头和剪辑。”4也可以说,电影通过镜头的组接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不同的镜头语言传达着不同的艺术效果。

1.空镜头——抒发艺术情感

空镜头指影片中自然景物或环境描写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具有说明、暗示、象征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导演在《少年派》中通过运用一系列的空镜头,如各种奇异的动物惟妙惟悄,让故事轻松而温和的缓缓叙述,这不仅给观众呈现出一种大自然的寂静与和谐,同时又预示了暴风雨来临时的疯狂与混乱。当派和老虎在大海上将死不活时,他们遇见了充满生机和绿意的小岛,那有无数份满足老虎的口粮——狐獴、有食用类植物、有淡水天池。夜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狐獴上树老虎上船,天池的水夜间泛酸腐蚀鱼类,莲花中却包裹着一颗人类的牙齿。这些空镜头的交叉为故事展开后抒发人物情感和营造意境起了重要作用,更形象地表达了导演对大自然的畏惧和崇敬,以及对信仰的追求和向往。

2.特写景别——烘托细腻感情

特写是电影画面中视距最近的镜头,因其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起到强调和凸显拍摄对象的艺术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写镜头有:其一,老虎的每一只爪子都像刀一样锋利,弱小的派竟用木棍向老虎示威,并最终驯服了这只老虎;其二,影片最后,老虎跃入丛林隐没,镜头故意停留了几秒,似乎预示着它将回头一望,但无论派怎么样呼喊,终究都没有得到老虎的一次回眸相视。“这正是李安电影传递给我们的东方哲学的神韵:人不可能完全征服或了解自然,只能学会与自然共处。”5在几乎没有什么对白的人虎漂流的过程中,特写镜头揉进了导演的意志和思维,让观众看到了派的纯真、恐惧与坚强,使影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蒙太奇——阐释艺术韵味

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在影视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电影制作中,按照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和情节,先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创作构想,把这些不同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接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及各种节奏等功效,从而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这即是蒙太奇。6有人甚至称“电影即是蒙太奇的艺术”。在《少年派》中,从成年的派与作家的交流,到派的少年时代,轮船沉没、海上与虎的奇幻漂流、最终老虎消失,派获救,再回到成年的派与作家的谈话。“电影避免了宏大叙事,既遵循了传统电影单线性叙事这一种经典的叙事方式,又实现了作品的叙事创新,自如地融合了平行倒叙与交叉的叙事模式,”7让观众事先了解了派年少时的一段海上漂流的经历,后又给出第二个故事:我、妈妈、厨子和水手一起上了救生艇,厨子杀死并吃掉了水手,又因为争执杀死了妈妈,后来我杀死了厨子并且一直活了下来。导演在处理现实与回忆的转化时游刃有余,扣人心弦,不断地引发观众的追问和思索。

三、声音语言抒发艺术情怀

声音语言影视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语言形态,其在电影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人物说话、音乐、音响效果。它不仅能够营造更真实的仿像世界,还可以增强影视作品的在传情及表意方面的感染力。

1.人物说话——传达美妙情怀

人物说话包括对白、旁白、独白等,相比音响和音乐,人物说话的知觉传达不仅仅是声音物理特性方面的,还有语言语义方面的,而后者较容易引起观众的心理反应。在特定画面环境中的人物说话都具有一定的内涵,它能够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塑造人物的性格,进而推进故事情节。例如《少年派》中,暴风雨突降,海浪疯狂地袭击着派,每一次他都拼尽全力的游到救生艇上,“我失去了家人,我失去了一切,我臣服,你还想要什么?”这一呼喊与之后他和老虎互相示威时的喊,都喊出了他的恐惧、无助、痛苦和挣扎,同时也表现了在理性与非理性纠缠下的派的纯真。成年的派与作家对话时,派说:“我猜,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放下,但遗憾的是,我们却来不及好好道别。”其语调中饱含了他的成长、思索和回想,使影片逐渐式的接近导演传达一种情怀——信仰。

2.音乐——蕴含艺术情殇

电影音乐指背景音乐和主题曲,与纯音乐作品相比,它参与调控影片整体叙事的速度与节奏,具有鲜明的表现力和抒情性。它在电影中与其它视听元素相互作用与补充,共同作用于观众的视听器官,并使其产生联想与幻觉,构筑起银幕的视听时空。它如感情一般,有时波涛汹涌,有时风平浪静,会狂暴,也会安静。《少年派》中的配乐也是非常精彩的,大量使用微分音等典型的印度音乐元素,如God Storm、The Island、The Second Story等以及主题曲Paradise,它们都以不同的音乐节奏和声色与影片的画面和情感紧密的衔接,旋律十分精致,使影片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当音乐响起,人们逐渐进入到故事发生的那个大环境中,似乎一切都赋予了意义。它通过营造情感引起观众心灵的共鸣,同时也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导演的意志、风格和情感。

3.音响——感知艺术魅力

音响往往具有写实化的特征,主要用来表现客观的环境和声场,烘托某一场景的情绪基调,推动着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如在《少年派》中,派与斑马、猩猩、鬣狗在救生艇上漂流,鬣狗咬死了猩猩,突如其来的一声虎叫,震撼到了全场的观众。影片采用了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进行混音和放映,飞鱼“吱吱”的叫声,狐獴的“唧唧”声等,自然逼真,在现实与回想之间,让观众跟随着派一起经历海上奇幻漂流,使影片具有更强大的情节表现能力。此外,电影中还使用了大量印度民族乐器, 如印度竹笛,波斯奈伊笛以及印度式的锡塔尔琴,老虎的情节则是波斯奈伊笛独特神秘的木管音色,这种将电影故事的文化背景都以音乐处理方式,使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相互融合, 让观众得到极大的审美享受。

一部优秀的电影堪称为一件艺术品,在呈现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电影的视听语言不是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的简单相加,图像和声音的集合便产生了诸种元素的相互融合的整体艺术效果。李安将最新的3D技术引入了充满奇幻冒险的《少年派》,进而将观众带入视觉听觉甚至知觉的多重体验。《少年派》这部影片似乎是在讲述人与虎相伴的“鲁滨逊漂流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唯美的视觉奇观。但在影片的结尾,派又同构了故事的第二个版本,让227天的奇幻漂流瞬间变成一个寓言,其中的每一处细节都越发耐人寻味。小孩子会陶醉于片中的3D技术呈现的各种动物和大自然的美景,而大人们则会透过一人一虎大洋漂流的故事,思索背后的深意。导演没有摆弄镜头炫技, 只是平实大气地演绎独具特色的人情世故,拼尽全力为观众制作出了一部富于东西方人性色彩的电影。笔者无意说这部电影完美无瑕,但不得不要承认这也是一场唯美艺术的盛宴。

注释:

1.邵清风,李俊等著.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52页.

2.3.李杰,王骏编著.影视画面分析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105,159页.

4.[美]罗伯特•考克尔著,郭青春译.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页.

5.王婧.从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挣扎到世界中的栖居——论李安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6).

6.傅正义著.影视剪辑编辑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8-69页.

7.赵莉.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多维度解读[J],《中国电影市场》,2013(1).

刘清花(1988-),河南新乡人,四川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与传媒。

猜你喜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幻影视
影视展
古蜀人也用“烧烤架”?三星堆奇幻之旅来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少年派的奇幻“拍摄”
影视风起
奇幻塔罗岛之一
带电粒子的奇幻之旅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象征符号解析
影视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较电影与小说的空间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