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左翼电影中的情感表达
——以影片《大路》为例

2014-07-12王国威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期
关键词:筑路大路工人

王国威 (南京艺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浅谈中国左翼电影中的情感表达
——以影片《大路》为例

王国威 (南京艺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大部分的左翼电影,都被赋予浓烈的社会责任感,反映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农民、妇女等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与命运走向。而在影片《大路》中, 我们却能看到对这种传统表达方式的大胆突破。

左翼电影;社会底层;女性;抗战

中国左翼电影诞生于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及次年的“一二·八事变”的接连爆发,日本悍然入侵中国东北三省,进而攻占经济中心上海。这一系列侵略行径,强烈激发出全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原本在当时国内大行其道的“鸳鸯蝴蝶派”电影,迅速让位于具有政治意识与时代情绪的爱国主义电影。暨由此拉开了中国电影史上著名的左翼电影运动的序幕。

我们目前看到的绝大部分的左翼电影,都被赋予浓烈的社会责任感,影片大多集中反映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农民、妇女等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与命运走向。借这一最广泛存在的社会群体,以及群体中传统伦理情感的流变,来凸显社会与时代的巨大变革。这种表达方式依旧延续了中国文化中传承已久的“家国同构”的模式。在形式上并没有较大的创新。

而在拍摄于1934年,由孙瑜导演的影片《大路》中, 我们却能看到对这种传统表达方式的大胆突破。孙瑜早年留学美国, 归国后在长城、联华等影片公司任编导, 主要作品有《故都春梦》《野草闲花》《大路》《武训传》等。其中《大路》被视为艺术成就最高,也是导演本人最为看中的代表作。时值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正面临着前空前的剧变, 一方面(内因),电影摄制技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重大突破,逐步由单一的视觉媒介转变为集视听一体化。另一方面(外因),社会政治环境骤变, 一批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影响的进步电影人,顺势取代“鸳鸯蝴蝶派”文人成为中国电影的主要力量。这些风格各具特色的电影工作者们在创作上,从思想内容到表达方式都力图打破先前的禁锢。以期塑造出新时期的艺术风貌和美学标准。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使得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呈现出一种百花争艳的局面。《大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应运而生。

《大路》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由工人担任主人公的影片。片中的主题歌《大路歌》由聂耳谱曲,导演孙瑜填词。这部影片采用了先期录音,先把主题歌曲录好了,然后在现场播放。演员们在主题歌的引领下一边表演一边唱,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表演。

影片剧情并不复杂:一群英勇坚毅的筑路工人,两位古道热肠店家女子,面对工程的艰难险阻和敌人的种种破坏,坚持修筑完成通向胜利的大路。最终却依旧难逃罹难的厄运。然而在看似悲剧性的结尾中,导演创造性地让倒在敌人炮火下的筑路工人,重新站立在这条又他们自己修筑的大路上,再次唱响嘹亮的《大路歌》。导演在创作过程中刻意回避了动荡纷乱的时局中工人们相对应的窘迫处境,通过对筑路这个核心事件的象征性运用, 旨在书写正义、乐观、浪漫的青春与生命。从而整部影片自始至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这种情绪自然而然地被传导到影片角色形象的塑造当中,因此在对于角色形象的情感表达上,导演留下了充足的探讨空间。笔者在此试做简要分析。

一、对于劳苦大众情感的表达

影片着力塑造出六位个性鲜明的筑路工人。金哥勇敢无畏、老张沉着稳重、老郑知书达理、小罗英气十足、章大耿直鲁莽、小六子古灵精怪。六人之中,金哥是这一群体的代表,他相貌英俊,正直勇敢,性格坚毅、乐观向上的筑路工人刻画得栩栩如生。俊朗蓬勃的朝气,一扫当时影坛小生的污浊,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扮演大章与小六子的演员章志直和韩兰根一胖一瘦的组合,导演则可能借鉴了西方滑稽默片的喜剧元素,成功地为影片营造出很多笑料。导演对于工人们身上存在缺点并不作回避,如章大风流成性,小六子胆小怕事等,皆如实呈现。使得人物形象真实可信。当这群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面对敌人利诱分化时,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舍生取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导演对于劳苦大众发自心底的认同与颂扬。

整部影片的基调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导演孙瑜并不侧重描绘人的原生性,而着重表现人的自主性。在孙瑜的影像中,即使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工人、农民,都有着跟中国社会环境无关的明朗与乐观主义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大路》中导演大篇地幅展现赤裸上身的不断向前筑路的男性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解读为对男性进步力量的张扬。有评论家就曾把影片形容为“一条赤裸胸肌铺筑的大路”。而“大路上张扬起的风沙,那帮雄性动物身体上蜜汁样的汗水,投影在那个时代,就是最原始的力量,就是胡虏未破何以家为的煽动性。这样一个故事有死亡,有爱情,有仇恨,再加上孙瑜导演灵动的执导风格,当年一定打动了不少热血青年,立志保家卫国。”的论断,则对影像特征背后蕴含的符号学意义做了更深层次的解读。

二、对于女性同性情愫的表达

《大路》中有关于女性的情感表达同样不容忽视。甚至直至今日仍然成为电影界争论的焦点。

电影里仅有的两位女性分别由黎莉莉和陈燕燕两位当红女演员出演。身材健美的黎莉莉向来扮演成熟娇媚女子,而陈燕燕当时是“小家碧玉”型演员。影片中她们重情重义,勤劳勇敢。尤其是风华绝代的“体育女皇”黎莉莉,在影片中表现出女性少有的智勇双全,堪称女中豪。深入虎穴搭救被囚工人,上演了一出美女救英雄的好戏。

争论的焦点出现在影片中段,在饭铺后屋之中,黎抱起陈,两人相偎依在躺椅上躺下,之后长达数分钟的时间内,镜头不断表现两人的亲昵,包括亲吻、抚摸等动作,导演似乎是在暗示了同性之间的情感关系。但两人间的对白又是在谈论他们的筑路工朋友,跟肢体动作毫无联系。

而另一幕在当时的中国影坛亦是惊世骇俗。镜头中,一帮男主角全身赤裸地在河中洗澡,两位女主角在岸上与他们调笑,男性神情紧张,而女性的言语相当有挑逗引诱的性质。

从时代背景看,影片诞生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好莱坞银幕涌现出《地狱天使》《一夜风流》《埃及艳后》众多以女性为表现对象的影片。葛丽泰•嘉宝、克劳黛•考尔白、玛琳•黛德丽、等一大批美艳女明星开始崭露头角。银幕下同性恋也一度成为新的风尚,

当“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开始闯入中国封闭的社会视野之时,传统的性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城市的市民尤其是所谓知识分子或小知识分子向往一种个性解放,除了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某些诉求外,最重要地表现在两性关系上的自由选择和反封建意识。以当时中西文化交流之盛,上海这样的城市势必会受到西方风气的影响。而有留学经历的孙瑜在创作有所突破,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三、对于抗战忧国情怀的表达

在《大路》里,观众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抗日情绪,但奇怪的是从头到尾影片中都看不到任何有关抗日的字眼,出现的字幕对白也只用“敌人”来代替日本侵略者。其原因在于当时抗日战争还未正式爆发,电影工作者在创作中受迫于国民政府,无法正面直接表达抗日忧国的情绪,因此只好以隐喻方式来宣泄内心的激愤,实属无奈之举。

影片自始至终在两种的“大爱”与“小爱”两种感情的交织表达中发展递进。这里的“小爱”指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工人之间的友情等,观众易于感知的情感。而“大爱”则指中国人民对与国家和民族的深切热爱。表达的时候,导演举重若轻,以小见大,把点滴情愫积累成满腔情怀。配合着人民的疾苦,社会的动荡,不断烘托抗战忧国的影片主题。直至结尾处中主题与情感同时到达高潮。生动自然的从对具体人物魅力的展现升华到对中华民族情感的表达。

当影片结尾金哥等人的灵魂出来后继续筑路时,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精神力量的存在,这也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休戚与共,抵御强敌,时刻为国家做牺牲的精神。中国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披荆斩棘,努力奋斗,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大路。

[1]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2]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

[3]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王国威(1987— ),男,南京艺术学院,2010级电影学专业电影类型研究方向研究生。

猜你喜欢

筑路大路工人
大路长歌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大路之歌(节选)
不知如何开口
赞云南大山筑路人斯那定珠
澳大利亚:用烟头筑路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风雪夜归人
察尔汗盐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