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步不换形”
——中国传统音乐发展规律浅析

2014-07-12杨婷婷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大众文艺 2014年2期
关键词:移步改革传统

杨婷婷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移步不换形”
——中国传统音乐发展规律浅析

杨婷婷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20世纪40年代梅兰芳先生提出了“移步不换形”的理论,作为一种思考的角度和实践的方式,这一理论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拟从“移步不换形”这一理论出发,结合实例,探讨这一理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改革发展的指导意义。

移步不换形;传统音乐

“移步不换形”是梅兰芳先生1949年在长期舞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当时的京剧改革发表的看法。“移步不换形”理论的核心内容,首先是主张改革。它首先强调的就是“移步”,即改革。作为京剧艺术大师的梅兰芳是一位戏曲艺术的革新家,从他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来看,是提倡艺术创新,主张变革的。“移步不换形”所主张的改革是一种渐进的过程,不是突变。徽班进京二百年,也就是京剧孕育形成和创新发展的二百年。这二百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京剧改革的创新是渐变而不是突变的。正因为遵循了渐变的原则,才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流派纷呈。最后是保持传统。其“移步不换形”理论核心内容突出部分还表现在主张保持民族戏曲艺术的传统表现手段以及艺术形态。

黄翔鹏先生认为:“移步不换形”事实上也是对数千年中国古代传统音乐发展规律的总结,“传统音乐根据自己口传心授的规律,不以乐谱的形式而凝固,即不排除即兴性、流动发展的可能,以难以察觉的方式缓慢变化着,是它活力所在,这就是‘移步不换形’的真谛。”

中国传统音乐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长久流传不衰,是因为其在传播中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中国传统的民间歌舞、歌曲、戏曲、曲艺及器乐曲牌,绝大多数都是靠口传心授代代相袭传播的。此外,汉代民间歌曲中的两类演变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移步不换形”的发展规律。一类演变方式是以某一特定文学母体相维系演变;一类是由某一特定的音乐曲调相维系的民歌群。前者如《绣荷包》《画扇面》《打秋千》《五更调》等,其文学内容有相同之处,都是描写男女之间真挚的感情,都反映出平常百姓的生活情趣。但由于在传唱过程中地域不同、受众社会地位不同的原因,导致各种方言演唱,以至于曲调唱词都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歌唱风格上也形成差异;后者如《迭断桥》《银纽丝》《金纽丝》《湖广调》等等明清俗曲,虽然在传播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如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它们是一母同宗。“它们各自以其内部的亲缘关系体现出民歌的传承、传播、演变规律,以及蕴藏其中的社会文化特征。”中国传统音乐“移步不换形”的发展规律,是中国传统音乐为了保护自身的一种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氛围不同,人们的审美情趣亦随之发生改变,而中国传统音乐为了适应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就只能“移步”。

中国传统音乐的“移步”需要解决如何看待思想改造和技术改革的问题。笔者认为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后者在原则上要保留它,而前者也要经过慎重的考虑,才能进行修改,保留住传统音乐自身的精髓。

经过一个世纪的洗涤传统音乐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甚至很多人认为,这些音乐早过时了,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里,是不需要这些又老又旧的传统音乐来补充我们的休闲生活的。那么,要怎么去保留承载着我们老一辈音乐家众多梦想的音乐,能让我们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物质,我们是否可以在原本的基础上作出一些相应的改变?这里又要提到梅先生的那句话“移步不换形”,这也是传统音乐的改革宗旨所在。

值得欣慰的是,有些人在关注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时,也慢慢的把目光投射到了传统音乐。也发现了这个社会不能有传统音乐的真理。随之也就出现很多议论。有的人说“移步换形”,有的人说“移步不换形”。笔者看来,传统音乐一定要改革,可是怎么改,改成什么样这才是重点,而传统音乐的改革就需要“移步不换形”。

过去一段时间,在CCTV音乐频道播出的“传统民间乐器大赛”在这次的大赛中,主办单位还特意的增加了一项栏目“传统乐器组”。在这次的比赛中,接连不断的传统音乐组合给大家流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好多选手的精彩演出无论是评委还是现场观众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其中大赛最高分获得者“金绮组合”,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享受,他们把传统音乐的精髓表达到了限。他们在传统乐器阮表演形式上加入了一些新的与创作元素,如“乐曲的新编”“乐队的重新组合”等,不过这里他们只是在做到了“移步”。在他们的演奏中还是失传统音乐得元素,这一步他们就做到了既“移步”又“不换形”。让大家听到了独具风格的“新音乐”。比如白先勇的《牡丹亭》。这部长期经久不衰的昆曲,在经过现代人的精心重编下,再次出现在人们实现里时是那么的新鲜有是那么熟悉。这就是“移步不换形”自身的价值。它在改变传统音乐同时,它又让传统音乐释放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在这样的力量支持下,“移步不换形”的宗旨。就能发挥到最好,最快的效果。

然而,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和社会里,还是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这些声音的产生或许不是演奏者本身所要诠释的,而是在社会中市场的需求让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宗旨来迎合市场。如人们所喜爱的“女子十二乐坊”。他们可以算做近一段时间内国内较红的“非传统民间音乐”组合。在她们之前所出来的组合比比皆是,可为什么惟独她们能火呢?那时因为她们大幅度的改变,加入了电子音乐等被年轻人所喜欢的现代音乐元素。这一点上她们就既“移了步”又“换了形”这就违背了传统音乐改革的宗旨。可是在她们刚刚出道的时候演奏形式可不是这样的。在“移步不换形”过程中,市场是不可能长期的接受这种方式的。不过在改变传统音乐时大家也要注意,不能过度的改变!

上面所述,无不能反映出传统音乐正在改革中。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记传统音乐是鲜活的、灵动的,我们必须在对传统音乐文化全面了解、学习的基础上,来谈改革。唯有这样,我们的传统音乐才会更有生机和活力,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移步不换形。

[1]黄翔鹏.金兆钧.《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于发展》[M].北京:中国音乐年鉴,1988,文化艺术出版社.

[2]梅兰芳述.许姬传记.舞台生活四十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1年.

杨婷婷,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移步改革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100层的房子》:“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
改革之路
“儒林有戏” 新瓶装旧酒 移步不换形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移步不换形”——2017年文综全国Ⅰ卷第41题的思考和启示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