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茶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2014-07-12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50358

大众文艺 2014年16期
关键词:盖碗茶饼茶具

李 典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50358)

茶文化则是人们品茶喝茶的一种形式。茶叶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很普同且又离不开的饮料,就像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中国人每天的必需品一样。唐朝时期陆羽就以一篇《茶经》就把茶文化渲染得淋漓致尽。用形、色、香、味来展现茶文化,从而就有了对茶具的需求和要求。 用于茶文化的陶瓷茶具就应运而生。

陶瓷艺术乃“水与火”的艺术。陶瓷以天然的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的矿物质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造型、修型以及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陶器是在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距今也已有1000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学会运用这种技术来制作壶、碗、罐、鼎等生活器具,但基本上都为白色,只有极少数的器具有装饰的花纹。直到七千多年前河姆渡时期,黑陶开始盛行并开始刻画花纹。在六千多年前的母系社会时代,也出现了大量的设计及做工精美的彩陶。直至西汉时期上釉陶器,使得各种颜色的釉料开始广泛流传。

历史上显然唐朝与宋朝都是茶文化与陶瓷艺术相结合发展的高峰。唐代是我国茶叶的发展鼎盛时期,品质与产量都得到了飞速的提高。唐代的饮茶方式主要是煎茶与煮茶。陆羽在《茶经》中就详细的描写了当时的饮茶方式。饮用时必须先将茶饼放在炭火上烤灸,然后再用茶碾碾碎至粉末状态继而再用筛子把它筛成粉末备用。煮茶时必须在“一沸”之时加入盐来调味,煮到水泡如泉涌时“二沸”加入之前已盛出来的一碗水,此时再将茶末从水中间加入,待到“沸腾若波涛汹涌溅沫”“三沸”时,再加入之前盛出的开水,这样茶便煮好了。《茶经》中展现的“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说明了陆羽对越窑青瓷的极度推崇。此时唐朝越窑青瓷也出现了顶峰造级之势的作品——“秘色瓷”。它是当时岳州青窑进贡宫廷的一种特制的瓷器,其作品胎壁薄,表面光滑,釉色均匀,被称之为“类冰、类玉、千峰翠色”等。除越州窑外,洪州窑、婺州窑、岳州窑、鼎州窑、寿州窑、南方的景德镇窑、邛崃窑、长沙窑、北方的邢窑、巩县窑、曲阳窑,在当时也开始大量生产茶具。尤其是景德镇在当时也开始大量生产茶具。有着“瓷器之国”美誉的景德镇,所烧制出的白瓷更是洁白如玉,更有“假玉器”的美誉。便有了“南青北白”的说法。

宋朝时期又是茶文化与陶瓷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宋代人对饮茶的方式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再是以“煎茶”为主,而是开始流行点茶。先用釜烧水,用开水将放进茶具中的茶叶末调成糊状,然后再加入烧好的沸水,用茶筅快速均匀搅动,从而使茶叶末上浮,形成粥面状。由点茶从而升华出了斗茶、分茶、戏茶等方式。由于这种饮茶的方式,使得茶饼的成本得以提高。“观茶”,就是因为当时茶饼的价格太过于偏高,从而使得很多文人墨士望而却步,只能观望而不能饮之。当时由于宋朝人偏好白色的茶汤,为了赏心悦目,所以也就很快开始流行起黑色的茶具。而茶具的颜色也从唐朝人所推崇的“秘色”演变成了“黑釉”。使得黑釉盏(盏就是当时宋朝对茶碗的称呼)在宋朝特别的流行。在黑釉盏的带动下,不仅南方开始大量生产黒釉,就连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也都开始大量的生产起黑釉来。在茶文化中,汤瓶也是点茶的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汤瓶的主要作用在于煎水和注汤用,《茶录》中也提到有关汤瓶的内容:“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或以银、铁、瓷、石为之。”当然黄金的汤瓶都为为达官贵人所用,而广大的老百姓还是只能用以瓷制的汤瓶。瓷制汤瓶又以南方的景德镇窑、越窑、龙泉窑的产量最高,质量也最好。

到了明代初期,因为茶饼的价格太高,自然而然的就把宋代的茶饼改为工艺比较简单的散茶了。而由于散茶的出现,人们的饮茶的习惯和陶瓷艺术的风格也随之改变。宋代的碾、磨、罗、筅、汤瓶等茶具也开始逐步的淡出。而原先宋代盛行的那些黑釉盏也逐步被景德镇所生产的白瓷而取代。明代的张源在他的《茶录》中也对景德镇所生产的白瓷有过“盏以雪白者为上,蓝白者不损茶色,次之”。可以想象当时人们对茶文化的追求达到了新的高峰,从而使得景德镇成了新的制造瓷器的中心。而介于陶与瓷之间的一种材料是紫砂,它不仅具有瓷的高可塑性和小颗粒的特质,还有陶的吸水性和透气性,紫砂中铁的含量又是极高的,它非常适合散茶冲泡的特点。江苏省的宜兴是紫砂壶的发源地,文震亨在他的《长物志》中也谈到紫砂壶的特性:“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它的推崇,用紫砂壶泡茶也成了当时的时尚,使得明代中期紫砂壶的生产得以迅速的发展。

而到了清代,茶文化有了较为完整的分类。把茶分为了“黑、青、绿、红、黄、白”,即黑茶、乌龙茶、绿茶、红茶、黄芽茶、白茶。此种分类一直沿用至今。由于清朝相继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都非常喜好喝茶,使得紫砂壶在清代也就成为了当时非常崇尚的一种茶具,从工艺到选材用料以及艺术形态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也就是说清朝对现代紫砂茶具制作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有着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清代茶文化的另一个代表是盖碗,它同时渗透了对易家的天、地、人的含义,把盖意为天、托意为地,碗则意为人。表达了天地人和的意思。盖碗当然既可以单人独饮,也可以多人分饮之。用盖碗泡过的茶,色清又味甘,微香且小苦,饮之顿感心旷神怡,可见盖碗的确是饮茶的好器具。它不仅能调节味道的浓淡,还便于观、嗅、色之雅趣。

从古到今,就这简单而又优雅的一小杯茶饮,从温碗、洗茶、闻香、泡茶,包涵了中华民族多少人的辛劳的创作和悠久灿烂的历史与文化。

茶文化的兴衰不仅影响着陶瓷艺术的发展,反过来陶瓷艺术的发展又每每重新提升了茶文化的艺术感。它们两者之间是无法分割且又遥相辉映的艺术。这种艺术源于生活又远远的高于生活,生活又处处充满了艺术!

猜你喜欢

盖碗茶饼茶具
盖碗肉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云南主产茶区茶树茶饼病发生时空研究
盖碗肉
泡茶品茗
美轮美奂的茶具
作品四
盖碗,小清新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