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奥运报道模式探析

2014-07-11陶瑞等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2期

陶瑞等

摘 要:从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都市类报纸就逐渐渗透到奥运赛事报道中,悉尼奥运会时就有诸多地方性都市类报纸派出各自得力干将亲临赛场采访报道,雅典、北京和伦敦更是达到了峰值,但采访条件的限制、整合编辑能力的欠缺、信息的同质化、网络和电视媒体的冲击、时差等因素总是困扰着诸多的都市类报纸。云南的生活新报通过构建媒体联盟、强化本土、做足深度、强化与读者互动等扬长避短,受到同行肯定。在此对其模式进行探析,以期让诸多前往巴西报道奥运会的媒体能够有所借鉴。

关键词:伦敦奥运;都市类报纸;报道模式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273-02

一、云南四家都市类报纸伦敦奥运会报道情况

作为边疆省份和竞技体育落后省份,云南媒体在奥运赛场上却走在全国前列,虽然2000年悉尼奥运会没有一家媒体派出记者前往一线报道,但雅典、北京和伦敦却都同时派人前往,尤其是伦敦奥运会,除了都市时报和生活新报各自只派1名记者前往之外,春城晚报和云南信息报都派出了两名记者,4家都市类报纸派出6名资深记者前往伦敦,其中一名是国际奥委会注册记者、其余5名为伦敦奥组委注册记者,这在云南媒体的奥运历史上也属首次。而在版面篇幅上,四家报纸都出了奥运特刊,从8个版到24个版面不等,报道的方式和内容各有特色,晚报强化我在现场,云南信息报主推每日游记、都市时报则是在用新华社专稿确保重点的情况下,见子打子,而生活新报则是多管齐下,尽管只派出1名记者,却通过媒体联盟追踪热点,紧抓夺金点和本省运动员备战和参赛情况做足赛事前后、夺牌内幕等深度新闻,同时在紧扣赛事本身的情况下,再做落地新闻。以上即是云南四家都市类报纸在伦敦奥运会报道中的一个整体简介,接下来是对生活新报的报道模式进行探析。

二、生活新报伦敦奥运报道情况

1.借助小而精的联盟。在信息化时代,微博、微信、门户网络、电视、广播对传统纸媒的冲击史无前例,为对抗这一冲击,多家都市类报纸便以组织联盟的方式出招,于是早报联盟、晚报联盟、捷报联盟和日报联盟就出现在了伦敦奥运报道的现场。上述联盟是媒体大联盟,可我省的生活新报并没有参加这样的联盟,因为在北京奥运会时就尝到了苦头,大联盟由于媒体众多,而且风格迥异,因此采写出来的稿件根本达不到报社自身报道的要求,所以之于伦敦奥运会,生活新报采用的是小而精的媒体联盟,在媒体内部号称“六脉神剑”,是由生活新报、成都日报、重庆商报、山东商报、兰州晨报和重庆日报的特派记者组成,6名特派记者中4人有国际奥委会的注册记者证,两人为伦敦奥组委的注册记者证,如此强大的阵容构成既确保了赛事本身,又确保了赛场内外。而在六脉神剑之外,6名记者利用平常国内记者圈的关系,又在私下根据各自媒体需要进行稿件交换,因此生活新报每天的信息量和深度及伦敦本地的新闻可谓做足做透,充分满足了生活新报受众的需要,而这样的效果关键就在小而精的媒体联盟。

2.固定的版面模式。对于每逢大赛必在现场的生活新报来说,每次大型赛事也都采用固定的版面模式,不管是24个版还是8个版甚至4个版,版式基本上采用的是封面紧扣重点赛事用大图套豆腐块文字,同时有导读提示,封底全娱乐,深度紧随封面的固定模式。因此伦敦奥运会前后,翻阅生活新报时都能按照固定阅读习惯去相关版面阅读各自所需的新闻资讯。固定的版面让读者阅读更加便利,满足了快餐文化的基本需求。

3.坚持走重赛事策略。由于时差关系,加之电视、网络和新媒体的冲击,很多前往伦敦的媒体也在调整着自己的报道计划,甚至报道侧重点不在赛事本身。例如我省的一家媒体甚至专门派出一名特派记者去伦敦街头采写游记,内容从名胜古迹到逸闻趣事五花八门,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根据伦敦奥运之后圈内的反响来看,还是没有生活新报紧扣赛事本身获得的认可度高。在奥运参赛名单公布之后,生活新报就以“新报奥运·飞龙腾英”为专题进行前期报道,2012年7月11日A34/A35连版刊登“中国军团51金卫冕路·蜀道难”的策划报道则正式拉开伦敦奥运报道的序幕,7月12日A38版的“滇军出发”则将整个云南军团进行全面介绍,让关心云南选手的读者提前知道参赛运动员的情况、夺金可能及电视转播等,通过赛事策划提高了报道的服务性。类似的 “伦敦帮、英伦范”等服务策划报道一直延续到开赛前,7月26日推出24个版面,不仅介绍了中国参赛选手中的50名新星的情况,还介绍了中国参赛选手中50名大腕和世界各国中核心对手50虎将的优劣,而“转播表、十赛必看、十问待解、十将遗憾、玩转伦敦和赛场扫描”等版面则以详实内容较好地服务了读者,首金的策划报道同样较为成功,其中“18时射首金”的专版用了“困、笑、静”三字统领,独家报道了中国选手易思玲的备战情况,同时针对射击项目的不确定性推出了“冲击首金有替补,射不下就举起来”的版面,全方位介绍了中国军团的首金可能。因此对于赛事本身,生活新报可谓是做足文章,从首金到梦之队再到刘翔直至最后赛事结束,生活新报坚持走重赛事策划报道的原则,让每一位关心奥运的读者都能在了解到每块金牌背后的点点滴滴,紧扣了奥运本身就是竞技的主题。

4.以记者手记报道逸闻趣事。与其他媒体大篇幅用游记形式报道当地人文地理历史不同的是,生活新报采用记者手记的方式进行报道,简短的篇幅就将各种消息刊发出来。7月26日T23版的记者手记“多变的伦敦”,从城市面貌和多元文化及地理因素简短介绍了伦敦的多变。在7月27日A37版的记者手记“伦敦找个篮球场咋这么难”则从运动喜好方面介绍了伦敦人对网球和足球的热爱。在8月1日A40版上刊出的记者手记“伦敦的地铁是先进的也是落后的”,则介绍了伦敦地铁的历史和对这座城市的重要性。类似的记者手记贯穿着整个奥运报道,既抒发了特派记者的内心情怀,又介绍了读者想知道的赛事之外的逸闻趣事。

5.重点人物做故事。面对时差、网络和电视等不利因素,生活新报在伦敦奥运报道上再出奇招,在坚持重赛事的原则下,每逢热点人物都以赛事为切入口去做人物故事。7月29日报道中国前两枚金牌时,就用连版对比形式以“易金经八百块的无胆英雄”和“王明娟不敢喝水的大力士”为标题讲述了两位奥运冠军夺金之外的励志故事。当17岁的叶诗文在200米个人混合泳上摘去个人第二金时,生活新报便以“17岁的叶诗文再夺一金给了质疑者一记有力的耳光,请学会赞美”为题报道了叶诗文面对首金被外国媒体传出“禁药说”的悬案之后的淡定和现场内外的口舌之争。面对众人追踪的小巨人姚明,生活新报在8月3日A40版以“伦敦偶遇姚明,小巨人惜字不惜笑”为标题讲述了贴身跟踪采访姚明的数小时见闻。对于南非的双腿截肢运动员皮斯托瑞斯,生活新报则以“伦敦碗为刀锋战士感动”报道了当时的感人场景。最终成功的人物报道无非是翔飞人,生活新报从8月4日就以“刘翔飞一般进村”为题开始追踪报道,8月7日则用连版形式以“翔飞人在口水中上跑道”为标题对刘翔的处境可能出现的退赛等情况进行了探讨,在刘翔预赛摔倒退赛后则用了四个版面以“七步之伤”和“谁让刘翔再次跌倒”为主题对刘翔的退赛进行了透析,让读者不仅了解到了刘翔比赛的当时情况,还了解到了带伤出场行为外鲜为人知的台前幕后。因此通过赛事特写人物,为生活新报的伦敦奥运报道增辉添彩。endprint

6.找切入点做落地新闻。对于伦敦奥运会,生活新报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找切入点做落地新闻。例如7月28日A20版刊出的“梦想与爱同在”,讲述的就是某自行车队途径15个国家,骑行17 000公里,历时178天从昆明到伦敦的艰难行程,但是目标却是以另类方式实现亲临奥运的共同梦想。8月1日A38版则以“最近暴雨连连,啥都不说了,看看伦敦的排水系统”为标题,让当时正经历暴雨侵害的昆明市民知道了这个被称为“七大工程奇迹”或“外国十大建筑奇迹”之一的伦敦排水系统的历史、设计和未来,让读者知道一个排水系统对一座城市的重要。7月31日A39版面上刊出的“本报记者探访大英博物馆,骄傲与羞愧同在”,则在介绍大英博物馆时将国人对无数国宝流失的心痛和无奈。因此这些新闻都找到了较好的切入口做到了真正的落地。

7.新媒体互动。对于伦敦奥运报道,生活新报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与读者的互动,除了延续传统做法通过报纸跟读者进行奥运竞猜之外,生活新报还通过自身网站、特派记者微博和官方微博与读者互动。

三、启示和建议

在采编力量不足,信息同质化和网络、电视及新媒体的冲击下,面对各项大赛都市类报纸媒体首先还得坚持竞技第一的大原则,同时找到合适自身风格的合作媒体,从而在整体采写稿件上有一致性。在坚持赛事本身的情况下,淡化比赛过程以新闻主角做故事,从而形成重赛事但又显深度的写实一线报道,让读者能够获知每一位新闻主角经历的辛酸与辉煌,留给读者更多深思的空间找到共鸣之处,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或者说形成固定的读者群。同时在坚持走赛事的情况下,尽量发掘落地新闻和互动话题,利用自身网络、官方微博和特派记者微博与读者互动,拉近读者与大赛的距离,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再以固定版面模式推出相关报道,让读者拿到报纸不看导读就知晓自身所需咨询版块所在,从而形成媒体各项大赛报道的基本模式,在较好服务读者的同时为广告招商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骏.地方性纸媒奥运报道的策略及特点探析——以湖北三家报纸的伦敦奥运报道为例[J].媒体时代,2013,(4):63-67.

[2] 庄永强.地方报纸奥运报道模式分析——以福州晚报为例[J].东南传播,2008,(10):134-135.

[3] 于芳潇,王志敏,袁玉琴.湖南卫视《晚间新闻》报道模式探析[J].山东视听(山东广省播电视学校学报),2005,(1):71-72.

[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