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城镇化质量的地区比较

2014-07-11蒋青松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河南省

蒋青松

摘 要:首先讨论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评价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包含17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发展采用该指标体系对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进行打分和排序,最后对提高河南的城镇化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河南省;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139-04

导言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有关机构及负责人一直在强调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一直在强调城镇化是中国内需扩张的潜力。比如政治局的公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加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场化。”同样,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再次强调城镇化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质量城镇化”这一概念。

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十分丰富,刘素冬[1](2006)认为城镇化质量就是在不牺牲城镇资源的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实力逐渐增强、城镇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环境和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最后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朱洪祥[2](2007)认为城镇化质量应包括四个最基本的内涵:推进城镇化系统发展的动力因子、认识城镇化系统差异的公平因子、度量城镇化系统水平的质量因子,以及制约城镇化发展的集约因子,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及生态环境。孙静、苗洁[3](2008)认为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首先是城市本身的发展质量。城市是城市化的核心载体,城市本身的发展质量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基础。其次是城乡协调发展质量。城市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4](2013)认为城镇化质量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与城镇化数量相对的反映城镇化优劣程度的一个综合概念,特指城镇化各组成要素的发展质量、协调程度和推进效率。从本质上讲,城镇化质量包括城镇自身的发展质量、城镇化推进的效率和城乡协调发展程度三个方面。从构成要素看,城镇化质量又可分为经济城镇化质量、社会城镇化质量和空间城镇化质量。因此,城镇化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城镇化各构成要素和所涉及领域质量的集合。在分析了国内机构和学者对城镇化质量的研究的基础上,出于对研究复杂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的考虑,本文认可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包括城镇自身的发展质量与城乡协调发展的质量两部分,并把城镇化质量的构成要素扩大为五部分:经济发展方面的城镇化质量、社会发展方面的城镇化质量、居民生活方面的城镇化质量、资源环境方面的城镇化质量及城乡协调发展方面的城镇化质量。

一、指标选取与评价方法

基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遵循综合性、层次性、代表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五部分,共17个二级指标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反映城镇自身发展质量的指标包括反映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居民生活发展与资源环境发展的四部分共15个二级指标,反映城乡协调发展的二级指标包括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与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两个二级指标

二、计算结果和评价

表1中各二级指标的数据来源于《河南2012统计年鉴》,运用上文所述的评价方法计算各一级指标的得分和综合得分,下页表2显示了我省各市城镇化质量的得分情况。由下页表2可见在经济发展得分上,郑州市、济源市、三门峡市、洛阳市、焦作市位列前五,紧随其后的是许昌市、平顶山市、鹤壁市、安阳市、漯河市、新乡市、濮阳市和南阳市,而开封市、信阳市、商丘市、驻马店市和周口市则处于最后的水平;同样可以对社会发展得分、居民生活得分、资源环境得分和城乡一体化得分进行排序,按照不同的一级指标进行排序其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各市不同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现状决定的。为了综合评价各市的城镇化质量,比较综合得分是最有意义的,由下页表2,综合得分位于前三甲的分别是郑州市、济源市和许昌市,其次分别是焦作市、新乡市、漯河市、安阳市、三门峡市、洛阳市、鹤壁市、濮阳市、开封市、信阳市、平顶山市和周口市,而得分最低的分别是南阳市、驻马店市和商丘市。

为了更形象地比较不同地市在一级指标得分上的区别,作者绘制了综合得分前三甲的郑州、济源、许昌三市五个一级指标的雷达。在三个城市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综合得分的冠军郑州市在经济发展得分和社会发展得分上取得了相同的好成绩,而在居民生活得分和资源环境得分上则屈居亚军,在城乡一体化得分上更是落在了济源市、许昌市的后面,济源市在居民生活得分上独占鳌头,而许昌市则将资源环境得分和城乡一体化得分的金牌揽入囊中。

结论及建议

上文叙述了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建立了评价城镇化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河南18个地市的城镇化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打分和排序,但是从全国来看,河南城镇化质量的发展水平还很低,这里对提高河南城镇化质量的发展水平提些建议。

首先,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加速河南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过程中的作用。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农业结构的调整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大力发展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优势产业,建立区域性商品生产基地,发挥区域和规模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工业化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河南实际出发,选择生物医药、电子材料、纳米技术、现代中药等领域,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挥河南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信息、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培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近几年来,河南持续大规模地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加强,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应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美化绿化城镇,提高城镇容量。同时增加对外通道,提高通行能力,构建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管道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电力结构,提高电力外送能力,加强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endprint

第三,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利用资源,学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集中控制环境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提高资源保障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以节约资源、提高技术、改善环境等为主要手段,推动城镇经济增长、财富增值、社会进步,优化城镇结构、功能并使其与外部的资源、环境、信息、物流和谐一致,在满足城镇当前发展需求和正确评估城镇未来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城镇未来发展的需求。

第四,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本对城镇化质量的乘数效应。城镇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更是城镇文明、生活价值等向乡村渗透和扩散的过程、人们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河南的城镇大多不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人才基础,才比较匮乏。各城镇平均每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大学生、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质量。因此,河南应该以发展投资少、收效快的基础性教育,尤其是以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性教育为重点,并建立多层次的教育网络体系。在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智力保障,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活力。

最后,农村、农业、农民是城镇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城镇化质量不仅要重视城镇,更要重视乡村的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河南人口众多,在城镇化过程中,将有众多的人口转移到城镇中,对此河南应加快中小城镇的建设,将人口分流减轻大城市的压力。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缩小户籍的限制,有条件地允许人才自由流动;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高农民的福利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素冬.对中国城镇化质量的深度思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6,(1):21-22.

[2] 朱洪祥.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研究[J].城镇发展研究,2007,(5):37-44.

[3] 孙静,苗洁.河南省城市化质量研究[J].消费导刊,2008,(4):191.

[4] 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J].中国经济周刊,2013,(3).

[5] 王秀华.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

第三,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利用资源,学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集中控制环境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提高资源保障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以节约资源、提高技术、改善环境等为主要手段,推动城镇经济增长、财富增值、社会进步,优化城镇结构、功能并使其与外部的资源、环境、信息、物流和谐一致,在满足城镇当前发展需求和正确评估城镇未来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城镇未来发展的需求。

第四,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本对城镇化质量的乘数效应。城镇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更是城镇文明、生活价值等向乡村渗透和扩散的过程、人们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河南的城镇大多不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人才基础,才比较匮乏。各城镇平均每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大学生、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质量。因此,河南应该以发展投资少、收效快的基础性教育,尤其是以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性教育为重点,并建立多层次的教育网络体系。在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智力保障,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活力。

最后,农村、农业、农民是城镇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城镇化质量不仅要重视城镇,更要重视乡村的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河南人口众多,在城镇化过程中,将有众多的人口转移到城镇中,对此河南应加快中小城镇的建设,将人口分流减轻大城市的压力。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缩小户籍的限制,有条件地允许人才自由流动;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高农民的福利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素冬.对中国城镇化质量的深度思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6,(1):21-22.

[2] 朱洪祥.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研究[J].城镇发展研究,2007,(5):37-44.

[3] 孙静,苗洁.河南省城市化质量研究[J].消费导刊,2008,(4):191.

[4] 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J].中国经济周刊,2013,(3).

[5] 王秀华.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

第三,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利用资源,学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集中控制环境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提高资源保障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以节约资源、提高技术、改善环境等为主要手段,推动城镇经济增长、财富增值、社会进步,优化城镇结构、功能并使其与外部的资源、环境、信息、物流和谐一致,在满足城镇当前发展需求和正确评估城镇未来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城镇未来发展的需求。

第四,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本对城镇化质量的乘数效应。城镇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更是城镇文明、生活价值等向乡村渗透和扩散的过程、人们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河南的城镇大多不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人才基础,才比较匮乏。各城镇平均每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大学生、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质量。因此,河南应该以发展投资少、收效快的基础性教育,尤其是以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性教育为重点,并建立多层次的教育网络体系。在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智力保障,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活力。

最后,农村、农业、农民是城镇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城镇化质量不仅要重视城镇,更要重视乡村的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河南人口众多,在城镇化过程中,将有众多的人口转移到城镇中,对此河南应加快中小城镇的建设,将人口分流减轻大城市的压力。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缩小户籍的限制,有条件地允许人才自由流动;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高农民的福利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素冬.对中国城镇化质量的深度思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6,(1):21-22.

[2] 朱洪祥.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研究[J].城镇发展研究,2007,(5):37-44.

[3] 孙静,苗洁.河南省城市化质量研究[J].消费导刊,2008,(4):191.

[4] 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J].中国经济周刊,2013,(3).

[5] 王秀华.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河南省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郑州市各县(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