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

2014-07-11齐卫平

中州学刊 2014年5期

齐卫平

摘要:“党的建设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中国话语。以“科学化”为要求认识和把握党的建设规律,不仅要认识大国执政、大党治理的具体国情,而且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本质要求。着眼一般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与中国共产党特殊角色相统一,从深层次上研究“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必须加强研究从严治党的规律、党内民主建设的规律、党的建设协同发展的规律以及执政党、国家、社会耦合的规律,弄明白时代进程中什么样的规律以及哪些规律需要认识和把握,从而将规律研究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党建科学化;研究泛化;内涵科学性;把握规律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5-0033-05

理论界分别从过程、整体、内容、事项、路径等角度诠释“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虽然有助于对党中央提出的这个重大命题的深刻认识,但必须避免繁琐和过度的诠释而导致研究泛化偏向。“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的诠释不在泛而在精,精神的把握不在杂而在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后,“科学化”成为一个热词,被普遍运用于党的建设方方面面,党的各项工作都与提高科学化水平相挂钩。这无疑是必要的,因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既是统领党建的核心思想,又是具体的工作要求,需要将这个重大命题的核心思想与实际运作相结合。然而,概念泛化容易发生形式主义,使具有深刻涵义的思想流于空洞。避免这个偏向的关键是准确领会和把握好“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

一、避免“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的研究泛化

究竟怎样认识“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理论界讨论很热烈。从目前研究成果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的诠释。第一,过程角度。王长江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应该指对党建规律进行探索,并按照这种客观规律确立党建目标、任务,促成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按照本来规律运转的过程”。①这个观点被很多学者引用,有较大影响。第二,整体角度。许青云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包含深刻丰富的内涵,主要有:指导原则——“六个坚持”;立足点——“四个着眼于”;基本格局——“一条主线、五个重点”;基本要求——“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具体任务——“推进六项工作”。②这个观点把党的建设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包括在“科学化”内涵的理解中。第三,内容角度。储霞认为,把“科学化”的概念引入党的建设领域,就是要求党的建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制度作保障,以科学方法来推进。③很多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为内容阐释“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第四,事项角度。张春、廖华宇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全党按照科学原则,正确地安排、部署和实施党的各项建设、计划、工作、任务等事项,并妥善处理党的各项具体建设之间、党的建设同人民群众之间、党的建设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④第五,路径角度。李君如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按规律办事,要创新,要把符合规律的、创新的一些内容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就是要形成一个好的制度规范和程序。⑤更多学者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部署出发,阐释“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表现的也是路径视角。

以上不同角度的诠释,对于认识“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也有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见解。然而,各种诠释涉及的点很多,面太宽,意思多有交叉重合,而且阐述往往角度不同而观点相似或结论雷同。繁琐和过度的诠释反而不利于对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的准确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已成为当下党建领域最新颖、最时髦的关键词”,“什么内容都能往里装,导致概念使用的宽泛化甚至空泛化,使之失去了原本的内在规定性和科学性”。⑥如果说“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提出之初集中讨论内涵问题有其必要性的话,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则应将重点转向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这不是说可以忽略内涵的理解,而是说要更加重视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的延伸课题研究。

党中央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阐述无疑具有权威性,然而,这样的权威性不同于上下一致的政治关系,而表现为建立在长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权威。首先,党中央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重大命题以及阐述的涵义,是对党的建设理论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总结,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符合党的建设发展规律。其次,党的理论创新从来就离不开理论工作者的努力。理论工作者结合历史研究和现实思考形成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服膺党中央的权威与尊重理论工作者的劳动是统一的。从这两层意思上说,对“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的理解,应该以党中央的阐述为准,理论工作者的研究任务主要不是对党的建设科学化重大命题作内涵的诠释工作,而是在准确把握内涵的基础上,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和实践相关问题进行学理思考和研究。

二、深刻把握规律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的核心

党中央在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时,对其内涵有明确界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⑦这个概括简明扼要,“说到底”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本质,而本质正是由内涵规定的,“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的核心精神就是认识和把握规律。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领导人对这个重大命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比较重要的有两次。一次是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统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显示了它的纲领地位。另一次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法修改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学者认为:“十八大报告中,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命名第十二部分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用,提升了它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⑧从词义上看,“不断”体现的是动态,“全面”体现的是范围,两者不矛盾。从“不断”到“全面”的表述蕴含的意思就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贯彻在党的建设整个过程,落实到党的全部工作。因此,“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动态与范围的统一,它既是不断进行的永恒任务,又是全面覆盖的工作要求。党中央这些阐述丰富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的思想,而核心的精神还是集中在认识和把握规律这个根本点上。研究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需要厘清思路。有理论工作者指出:“从词语上看,党的建设科学化,包含‘科学、‘科学化和‘党的建设科学化三个层次的内容。”⑨这个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却漏掉了“水平”层次的内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其实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提高水平的要求,二是科学化的要求。党中央阐述“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时使用过两个定位,一是“重大命题”,二是“重大任务”。⑩从这两个定位理解,“重大任务”对应的是“提高水平”,“重大命题”对应的是“科学化”。命题通过概念来反映,任务通过操作去实现,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研究“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之所以出现“泛化”的研究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把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混淆起来了。从以上概括的五个角度看,过程角度的诠释接近命题的理解,而整体、内容、事项和路径等角度的诠释则明显是任务的理解。准确地说,党中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应该包含三个关键词:一是提高水平,二是党的建设,三是科学化。三个关键词连在一起表达的语义是,提高水平是动态,党的建设是常态,科学化是新态。具体地说,中国共产党自建立起就开始了自身建设的实践,党的建设是贯穿历史的常态。党的建设发展必然伴随着水平的提高,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就不会有党的进步。党的建设水平体现在很多方面,科学化是时代注入的新元素。在党的建设常态进行中实现水平提高的动态发展,在党的动态发展中达到科学化的新态变化,是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的路径。基于这样的分析,如果将任务层面的要求进行另外研究的话,“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命题层面上的内涵必须落脚在“科学化”上,即是说,党的建设在不断推进中无疑需要从各个方面提高水平,但最关键的是,不管什么样的水平都要体现科学性。

从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诠释“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都离不开“规律”这个词。理论工作者也普遍围绕把握规律来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如王长江认为:“把握党的建设规律是党建科学化的核心问题。”蔡长水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的内涵科学化从根本上讲是自觉地认识和运用规律,就是规律化。党的建设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自觉地去认识规律、遵循规律。”由此可以用最精练的话概括: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党的建设要符合规律。

“规律”与“科学”两个概念词义不同但内容耦合,讲“科学”离不开讲“规律”,讲“规律”一定归到“科学”。“科学”指的是反映人们对自然、社会、思维等方面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主观认知形成的知识体系只有符合客观规律才具有科学性。“规律”指的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东西。“所谓必然,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在没有认识它以前,我们的行动总是不自觉的,带着盲目性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既不能随意创造,也不能人为消灭。“规律自身不能说明自身。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来发现和证明规律。不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下手,规律是说不清楚的。”人们只能以顺应态度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规律,才能获得存在的自由,反之则将因违背规律而遭遇挫折和失败。

规律虽然是客观存在,但它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中国古代哲人说“形而上者谓之道”,“道”的意思就是现代话语中的规律。规律具有潜在性、反复性和延伸性等特征。潜在性即是说它隐藏在事物的后面,甚至会被各种假象所遮盖。反复性即是说它不是偶然发生,而是一次次地呈现出来。延伸性即是说它随着情况变化而逐渐由浅入深地显露。这些特征表明,认识和把握规律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既有长期隐藏着没有被发现的规律,也有受假象蒙蔽对规律做出误判的;既有可能把局部现象当作总体规律,也有可能被认识的只是浅层次的规律特征。总之,规律被认知和揭示出来需要长时期的过程,实践永无止境,事物不停运动,规律也就在作用中持续演示和不断深化。就党的建设而言,不仅已经展现出来的规律还有待深化认识,而且还有更多的规律需要去发现和揭示。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时代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动,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考验新危险无时不在。中国共产党要真正实现站在时代前列引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必须从长期执政的使命出发,以深刻把握共产党建设规律为首要任务,赋予马克思主义政党以科学的禀性,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全面提高来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

立足认识和把握规律,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传统经验。毛泽东就十分重视规律的研究,并明确指出:“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邓小平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他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不论其发展的具体进程如何,最终都不可能摆脱客观规律,要从对历史规律的不断认识和把握中找到指导我们前进的正确方向、道路与经验,不断开辟未来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十六后,胡锦涛对深刻把握规律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明确指出,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崭新命题形成的思想基础。胡锦涛强调,党不仅要深刻把握执政规律,而且要“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习近平指出:“任何政党要取得执政成效,都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中国共产党执政也不例外。共产党执政规律,就是共产党执政后必须遵循的、反映党执政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包括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应该采取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应该巩固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源,应该创造的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等等。”上述要求深刻把握规律的论述,对于准确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党的建设科学化”而言,提高水平是一项重大任务,深化研究是又一项任务,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提高水平是深化研究的动力,深化研究是提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深化的过程就是认识提升从而达到思想自觉的过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然伴随思想认识的提升,而思想认识的高度又必须以深刻把握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三、聚焦把握规律,深化“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两个根本问题,始终是与思考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构成了党中央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三大规律的内在逻辑。从规律角度认识“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关键是要从三大规律关联性上研究“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个重大命题。

深刻把握党的建设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本质要求。从组织形态的范畴看,中国共产党与一般政党都应遵循政党发展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这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必然的规定。然而,国家性质和社会制度差异制约并决定了世界各国政党在理想信奉、目标引领、宗旨指向、使命担当、价值诉求以及运作方式上的截然不同,“党的建设科学化”更需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来把握特有的规律。比如说,与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国家不同,中国共产党具有执掌政权和领导社会的双重职能,执政党与领导党的角色合二为一。国外竞争型的政党制度设计赋予执政的党只具有法律规定的有限国家权力,轮换执政的政党注重在位期间的业绩,不需要对国家的长远目标负责,它既没有领导其他政党的权力,理论逻辑上也没有领导社会的权力。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执政党更多顾及的是选民群体而非社会需求,权力运作、政策制定、国家目标和社会意志与执政党建设的好坏没有直接关系。即使在国家政权架构里,执政党行使权力充其量也只是个人的领导行为,决不代表整个政党居于领导地位。执政党与领导党的双重角色是历史和国情形成的中国特色,党的建设必须从这个重要特色去把握规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离开这个重要特色就难以达到把握规律的深刻程度。

在不断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从聚焦执政能力问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确立“五位一体”建设部署,到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其发展轨迹留下了关切国家发展和民生建设的时代足印。这就是说,党的建设超出了自身意义的范围,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和人民群众幸福安康有着重要影响。

从研究现状看,有关“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问题的研究大体呈现两条路径。一是侧重从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二是分别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科学化进行研究。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通过把握这些方面的规律提高水平。然而,这两条研究路径侧重的还只是某个领域的具体内容。研究党的建设科学化要超越领域性的局限和具体内容的视野,但决不是说某个领域或具体内容不需要研究,而是强调必须着眼一般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和中国共产党特殊角色相统一,从深层次上研究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基于这样的认识,以下几个规律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第一,从严治党的规律。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新时期党中央突出强调的观点。执政党艰巨使命的担当必须以自身的胜任能力为前提。针对超大组织规模的政党现实,党中央领导人反复指出管理大党要比小党复杂和困难得多。然而,我们对从严治党的规律还思考不够,相关问题甚至还没有进入视野,如从严治党在规律层面有哪些特征?超大组织规模的执政党应加强哪些治理环节?庞大党员队伍如何发挥规模优势?从严治党如何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各个方面制度规范和各项具体工作中等等。着眼从严治党的规律研究这些问题,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至关重要。

第二,党内民主建设的规律。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起着领头和示范的作用。如何以党内民主激发全体党员和干部的积极性,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但存在的问题却不少。党中央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及时采取重大举措,着力解决现实问题。战略的实现需要政党组织的上下共同努力,光有党中央高层的统领,没有党员在基层的回应,再好的抉择和举措都会成为形式主义而落空。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政策是全体党员的义务,但基层党员对党中央高层部署的回应如果只是被动的纪律执行,就不可能创造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如何在党内民主的动力激发、机制运作、上下互动等方面遵循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亟待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三,党的建设协同发展的规律。党的建设是系统工程,健康发展需要协同推进。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将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提到重要位置,使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形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位一体”布局发展成为“五位一体”新布局。“五位”意味着分布,“一体”意味着协同。思想建设事关党的理想信念,居于宏观层次的最高地位。组织建设是基础,具有支撑党组织的骨骼作用,居于中观层次的地位。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都是保证,它们以党的外在形象和行为规范构成群众认知和向社会展示的政治光谱,居于微观层次的地位。党的建设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构造系统强调思想建设的首要位置,并不意味着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不重要或次重要。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改进党的作风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正是突出了现实党建的重点,但它并不意味着思想建设居于首要位置的层次改变。这就需要从党的建设协同发展的规律上研究党的作风建设与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只有认识深刻了,规律把握好了,才能真正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第四,执政党、国家、社会耦合的规律。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着眼点不局限于中国共产党自身,把握规律必须将把握执政党建设规律与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执政党、国家、社会的利益同质性和共生性决定的。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国家造福人民的目标和社会满足群众利益的诉求,三者高度统一,互制联动。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必须服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又是对执政党实践能力的检验。这样的耦合关系就需要研究其中的规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研究执政党、国家、社会耦合的规律,是深入研究“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延伸课题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个重大命题,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其深刻含义不在于提法创新,而在于弄明白时代进程中什么样的规律以及哪些规律需要认识和把握。准确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需要拓宽视野,从更深的层次上将规律研究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紧密相联系。

注释

①王长江:《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第12、16页。②许青云:《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涵、意义及基本途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第2期。③储霞:《“党的建设科学化”:一个全新而重大的战略命题》,《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12期。④张春、廖华宇:《新时期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人民论坛》2013年第29期。⑤李君如:《党建科学化的三层含义制度建设的四个层面》,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15243588.html,2011年7月25日。⑥马国钧:《简析当前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几种误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⑦⑩《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68、168、259页。⑧李捷:《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行动纲领》,《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30日。⑨王磊:《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党政论坛》2010年第7期。蔡长水:《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规律化,就是自觉认识和运用规律》,《理论学刊》2010年第5期。《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6、106页。《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4页。《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96页。《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915页。《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105页。《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65页。《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51页。

责任编辑:浩淼南武中州学刊2014年第5期以公正分配实现收入倍增2014年5月中 州 学 刊May,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