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原神经再生室复合CNTF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

2014-07-10王宇博丁新玲张春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桥接轴突髓鞘

王宇博,丁新玲,张春光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胶原神经再生室复合CNTF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

王宇博,丁新玲,张春光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讨论应用胶原蛋白制备神经再生室复合CNT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修复外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胶原神经再生室复合CNTF组、B组单纯胶原神经再生室组、C组原位神经移植组.术后不同时期进行大体观察,并于术后16周进行电生理、组织学、电镜观察及图像分析方法评价神经再生效果.结果:术后16周A和C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的比较,A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胶原神经再生室复合CNTF是一种有效的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方法.

胶原;再生室;CNTF;周围神经损伤

目前认为应用神经再生室修复是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较好方法,而用于制作神经再生室材料的选择中,复合型材料的研究日渐增多.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证实是制备神经再生室较为合适的天然材料[1],本实验利用胶原神经再生室复合CNTF桥接损伤神经两断端,并观察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神经再生室的制备:

利用10gI型胶原蛋白(美国sigma公司)制备成长约12mm长度的胶原神经再生室,将制备好的胶原神经再生室放入-80℃冰箱冷冻过夜,取出后真空冷冻干燥24小时,取出放入2%京平尼溶液中,置于37℃温箱中交联,自然干燥后放置于-4℃环境下保存,以上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1.2 动物分组和模型制备

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只.使用10%水合氯醛(0.3ml/100g)行腹腔麻醉,无菌条件下暴露坐骨神经,三组均造成约10mm的神经缺损,A组用胶原神经再生室桥接神经缺损两断端各1mm,并向再生室内注入含50μg/ mlCNTF,B组用胶原神经再生室桥接神经缺损两断端各1mm后在再生室内注入生理盐水,C组自体神经原位移植,手术完毕缝合切口.

1.3 实验项目

(1)实验动物观察:术后常规观察实验动物的切口愈合、足部皮肤改变及患肢情况.术后16周,观察神经再生室降解以及坐骨神经再生情况.(2)电生理监测:手术后16周,原位暴露坐骨神经,将记录电极刺入小腿三头肌,刺激电极依次置于再生神经两端,刺激神经,对三组实验动物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测定.(3)光镜观察:将再生神经由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行H-E染色,镜下观察再生神经的结构及形态.(4)电镜观察:从再生神经远段取材,20g/L戊二醛固定,Epon812定向包埋,连续横切片,铀-铅双染,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再生情况.(5)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三组远端再生神经纤维数目、再生神经纤维直径及髓鞘厚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大体观察

术后三组大鼠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患肢拖行,无疼痛反应.术后第2周开始三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足部肿胀,第3周三组陆续出现足部皮肤溃疡,以B组最重,第8周三组大鼠,足部溃疡基本愈合,B组足部溃疡愈合略晚;第16周按原切口,暴露坐骨神经,A、B组再生室降解变薄,A组再生神经较B组略粗,与两端神经连接良好,无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与周围组织没有明显粘连,C组自体神经移植处两端膨大隆起,可见结缔组织增生.

2.2 神经电生理测定结果

术后16周,各组实验动物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恢复,A与C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术后16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表1 术后16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分组 n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s)A组B组C组10 10 10 18.57±3.56 15.36±4.09 22.18±3.35

2.3 光镜观察

术后16周行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可见,三组再生神经均长入远端,A组及B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多,排列规整而密集,轴突和髓鞘成熟度较好,束间结缔组织较少,均优于C组.

2.4 电镜观察

A组和C组再生神经数目较多,神经纤维直径较为规整,髓鞘厚度较均匀一致,B组再生神经数目较其他两组少,神经纤维直径粗细不等,髓鞘厚度不均匀.

2.5 图像分析

对三组实验动物的远段处进行图像分析显示,单位面积再生神经纤维数、再生神经纤维直径及髓鞘厚度,A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16周三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再生神经纤维直径及髓鞘厚度比较(±s)

表2 术后16周三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再生神经纤维直径及髓鞘厚度比较(±s)

组别 n 神经纤维数目(根)神经纤维直径(μm)髓鞘厚度(μm)A组B组C组10 10 10 3589.36±319.26 3315.69±353.52 3675.82±506.31 4.05±0.36 3.53±0.23 4.17±0.31 0.45±0.02 0.36±0.05 0.49±0.07

3 讨论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对于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进展.复合神经材料制备再生室桥接神经缺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多种材料复合制备再生室可以整合每种材料的优点,从而对周围神经损伤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相容性好,无免疫原性,能有效的促进轴突的再生以及雪旺细胞向损伤处迁移,是制备神经再生室较为理想的材料[2-3],但是胶原蛋白在体内环境下降解速度较快,不利于神经轴突的通过,所以本实验选用京平尼对胶原蛋白进行交联,京平尼是中药中杜仲所含物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交联后能降低胶原蛋白的降解速度,有益于神经在再生室内生长[4].CNTF对于神经和肌肉的作用被人们所重视,CNTF可以促进轴突通过再生室,增加轴突数目以及髓鞘的形成[5],同时有研究表明CNTF能通过促进运动神经轴突的再生,能够使支配区域的肌肉功能有较好的恢复作用[6-7].

应用胶原蛋白制备神经再生室,可以为神经轴突的再生提供良好“微环境”,而神经损伤时远端神经的雪旺细胞内CNTF减少,本实验在胶原神经再生室内添加外源性CNTF,与胶原蛋白共同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增加轴突数目及成熟度,术后16周观察可见胶原神经再生室已经基本降解,再生神经由近端长入远端,在神经电生理检测,形态学观察以及图像分析的结果中显示胶原神经再生室复合CNTF要优于单纯胶原神经再生室,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异,说明胶原蛋白复合CNTF制备再生室能够较好的桥接外周神经缺损,在今后研究中应该继续的寻求适宜的再生室厚度、弹性及通透性,促使CNTF吸附在再生室壁内,通过再生室逐步降解达到缓释CNTF的效果.

〔1〕XIAO Yu-liang,ZHENG Lian-ying,HAN Jun-fen,eta1.Researchprogressioninco Hagen protein[J].Journal of Taishan Medical CoHege,2005,26(5):493-497.

〔2〕KitaharaAK,Suzukiy,Peng Q,etal.Facialnerverepairusingcollagennerveconduit incats [J].Scand JPlast Reconstr Surg Hand Surg,1999,33(2):1872193.

〔3〕MatsumotoK,NakamuraT,ShimizuY,eta1.A novelSurgicalmaterialmade from collagen with high mechanicalstrength: A collagen sandwichmembrane明.ASAIOJ,1999,45(4):288—292.

〔4〕Chen YS,ChangJY,ChengCY,eta1.Anin vivo evaluation ofabiodegradablegenipincross——linkedgelatinperipheralneverguide conduitmaterial[J].Biomaterials,2005,26(3):391 1—3918.

〔5〕NewmanJP.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en.hances peripheralnerveregeneration.Archotoly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6,122:399.

〔6〕Mc Callister WV.Tang P.Axonal regeneration stimulatedbythecombinationofnervegrowt hfactoran d ciliary neurotrophicfactorin an end-to-sidemode1.JHand Surg[Am],2001,26:478-488.

〔7〕IpFC,FuAK,Tsim KW.eta1.Differen.tialexpressionof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receptor inskeletalmuscleofchickandratafternerve injury.JNeuroch~n,1996,67:1607—1612.

R651.3

A

1673-260X(2014)03-0038-02

猜你喜欢

桥接轴突髓鞘
听觉神经系统中的髓鞘相关病理和可塑性机制研究进展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TMEM63A在髓鞘形成障碍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microRNA在神经元轴突退行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人从39岁开始衰老
脑白质病变是一种什么病?
利用桥接技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苹果腐烂病树桥接复壮技术
中枢神经损伤后轴突变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