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两大教学要素研究

2014-07-10王德易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负荷

王德易

(重庆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2160)

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两大教学要素研究

王德易

(重庆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2160)

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出发,探讨了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的课堂要素,一是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二是教师对认知和互动的整合.

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要素;课件;认知;建构

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仅是教学硬件的换代升级,更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提升,在涉及多媒体设备之外,还涉及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设备等教学要素.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他有两个方面的特殊性:第一,教学内容方面,形式更加多维化、课件来源的渠道越来越多;第二,教师角色方面,教师不再仅仅承担课堂讲解的任务,更要进行制作课件、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组织以及指导等.设计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可以从两个模式入手:第一是授导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教学内容为依据进行多媒体演示;第二是探索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来进行信息处理.授导式强调外部力量对学生的刺激和诱导,他的优势在于教师制作了能够使知识系统化的课件,并有规定的专门的语言组织.探索式强调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需求动态的结合起来,其优势在于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以往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将焦点放在单一的模式应用上,但是这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一些未曾预料到得问题,所以笔者认为不应该单纯的将两种模式硬性分开或者生硬结合,而是应该探寻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必然应该存在的一些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研究,来探寻提升多媒体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与传统课堂教学要素相比,多媒体课堂教学条件下更应该探究的教学要素有两个:第一,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第二,成功的整合认知和互动.

1 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顾名思义,多媒体课堂教学就是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计算机等信息媒体展示出来,同时按照课堂教学内容的需求配之以音频、视频,在人与多媒体相互交互的过程中完成整个教学.一个优质的多媒体课件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和准确,使所要传授的只是更加系统,使概念更加形象和具体.所以,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第一个重要要素.当前,在大学内也有一些使用比较多的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比如《现代大学英语》以及《通用英语教程》等等,这些课件确实极大的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和特点,比如设计上的智能化以及外部界面的生动化和多样化.但是这样也出现了问题,就是教师过分的依赖这些课件,将这些课件直接搬到自己的课堂上,于是所有的课堂课件千篇一律.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课件不符合自己课堂的实际情况,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遭到忽略,没有照顾到不同学生之间需求的不同.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自己课堂实际情况,整合各种不同的信息,重新制作适合自身以及自己学生的优质多媒体课件.

1.1 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的认知理论指导

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制作高质量多媒体课件的根本保障,笔者认为澳大利亚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John Swdler)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对于制作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件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负荷有三种: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内部认知负荷就是元素之间的负荷,教学者无法对它施以直接影响.外部负荷就是在内部负荷之外的额外的,它的产生是由于教学者进行的不适当的教学设计.与外部负荷一样,同样是由于教学者的设计引起的负荷为关联负荷:与促进图式构建和图式自动化过程相关的负荷,这是一九九八年提出的理论.三种负荷是有叠加现象的.为了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教师应该增加关联负荷,减少外部负荷,并且在总负荷上不要超出学生的总体承受能力.如果教师将超过其课堂教学所需的课件信息注入到课件当中时,学生就会产生认知超载的情况,即产生了额外负荷,就无法实现有效的学习.所以教师应该遵循认知规律进行课件的设计,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1.2 当前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1 注入了过量的信息

当前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多媒体手段为教学带来了便利,所以可以在教学中更多的征引辅助材料,将更多的知识输入给学生.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了这些辅助材料上,反而无法对主教材进行深入而透彻的理解,无法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度的消化.所以,教师应该进行恰当的征引,将与主教材相关的信息分层次的显示出来,并且给学生留取合适的发挥空间.

1.2.2 忽视关联效应的应用

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一直做着一个努力就是将枯燥的课程上的有趣味,所以在多媒体条件下我们终于有了这个条件,所以我们将所有的文本或者叙述性材料都配上图片或者声音.但是这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很多与教学无关的材料被滥用,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不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应该重点关注的,同样降低了教学效果.我们以课文《回家》为例,某位老师在制作这一讲课件时做了一张图(见图1),该老师本意是告诉学生,只有读像《回家》这样的好书的人才是会读书的人.但是不要说学生,笔者第一眼看到这个首先是被这个运动员给吸引了,而这与老师以及课程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增加材料与主题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减少学生的认知负荷.

图1

1.2.3 造成了过多的信息累赘效应

虽然材料的整合可以减轻认知负荷,提高学习的效果,但是不能忽视认知负荷理论的另一个方面,那就是不同材料在不被单独理解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同时,学生在同一个有限的时间段内同时处理文字、视频甚至图片等材料会增加认知负荷,所以对于同一个内容,对多余或者重复的信息进行整合并不可取.比如对美国一个区域(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的介绍,很多老师在做这一课件时,会按照提纲每页上写上对加州的文字介绍,同时配一张相关的图片.这个课件看似合理,但是却忽视了一点,教师在讲授这些时都是讲课件上的文字再读一遍,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内容处理视觉和听觉两种形式,视觉上还要分文字和图片.有学者研究发现,对同一内容来说,一种形式的呈现要比多种形式的教学效果好.这样的整合增加了信息累赘效应,只能消耗学生的认知资源.解决的方法就是通过上述授导式和探索式两种模式的结合消除信息累赘.仅仅将加州地图以及介绍的关键词注入到课件中,学生可以通过关键词和地图的结合快速的获取二者相联合而表达的意义,增加学生相关认知负荷.同时教师通过借助课件呈现的内容以学生讲授或与学生互动方式完成文化的学习.这样,合理利用了感官通道效应进行认知减负.

2 教师对认知和互动的整合

高质量的课件可以调动人的多种感官通道,对教学内容进行立体式的加工,使信息转化的过程越来越短,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经历放在对知识的理解、消化以及再创造上.但是单单有这些还不够,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所以大学英语的教学必然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单向传输,而是在语言、环境甚至文化和思想方面的互动和交流,课堂教学只有对认知和互动进行整合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的差距,认清新旧英语知识间的同化关系,才会由内而外的发出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担负着对英语课堂中的认知和互动进行整合的任务,以达到认知与互动的功能性平衡状态,是营造多媒体课堂英语教学环境的关键.在这一要素当中,构建主义理论具有比较有效的指导作用,该理论认为,学习并不仅仅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而是学生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强调教学的情景性以及学生在当中的自主性.

2.1 具体的整合措施

2.1.1 教学前的预习

构建主义理论肯定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比较赞同探讨式的教学模式.但是这里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与授导式模式相比,需要更多的时间,必要的知识点和语言点容易受到冲击,学生会感觉没有多大的收获.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教学前预习.预习就是学生在上课前,将所要接受的知识进行预先的温习,形成初步的课堂印象,从而预先知道自己在本次课堂上所要学习的内容的因果,从而减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负荷,促使他们将有限的课堂精力放在将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上面,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本讲课的前两天,教师就应该将各种教学资源及课堂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利用校园公共服务器或者班长来拿)分发给学生,并采用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督促.

课前预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可将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才能进行有目的、有效率的双向互动,做到学生胸有成竹,教师运筹帷幄.所以,课前预习是顺利完成多媒体课堂认知和互动整合的前提条件.此措施实施的难点在于对学生自我学习的监控,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建立起良好的监控和评估管理体系,如给出明确任务和目标、对完成情况设立奖惩制度等,以帮助学生达到课前预习效果.

2.1.2 协作学习

总体来说,学生有三种学习行为:竞争学习、合作学习和个别学习.预习和教师讲授仅仅是个别学习行为的形式,最好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将这三者相互结合综合利用的方式,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教学和学习效率,笔者称之为协作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协作学习环境及学习者与他人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们认为,学习就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来说,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将全部语言输入都吸收,学生不能仅仅注意语言输入,更需要关注语言输入中未知的那一部分,并且通过与他人进行实际的语言交流,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多媒体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这样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讨论以及辩论中与他人进行实际交流.例如,通过多媒体播放英语原声电影,或者给学生指定一段文字,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和评论.甚至可以设定一个主题,使同学们分组进行辩论,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使用的理解,形成更为丰富和知识结构,同时,这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能力的提升,更加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这个方法存在一个难点,那就是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任务更重了.教师不但要完成课堂教学的工作,还要另外担负其他很多事情,比如要为全班同学做好分组工作,并使之维持良好的关系;让每个成员都明白自己的任务;知道小组制定自己的方案、步骤;根据每个成员的表现、在小组中的贡献以及任务的完成质量进行考核并登记成绩;最后还要掌控好时间,不能因为这些方式方法的使用而耽误了整个规定的教学任务.

2.1.3 给学生演练的时间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方式必须转换,从被外部刺激而学向从内在激发而学,要做一个主动的知识构建者.很多教师在讲课前也确实下了功夫,制作了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思路、步骤非常清晰,知识也很系统化,但是在上课时却毫不变通的按照课件讲授,课件上有的就都讲,课件上没有的则绝对不讲,根本不顾及学生的差异以及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反应,本应该充满互动随时调整的课程成为了标准件的流水线作业,教师成为了操作员,这都是与构建主义理论不相符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Treicher(赤瑞特拉)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内容是支持保持,他的实验告诉人们一个结果:通过不同方式接受的信息被人记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阅读的信息只有百分之十的被人记住,而听到的会有百分之二十被记住,看到的比例是百分之三十,而自己所说的被自己记住的比例更高,为百分之七十.

我们可以根据该理论做如下推论:如果我们在看到的同时也能够听到,同时还能够有时间进行交流以表达自己的理解,那么学习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和其他学科相比较来说,语言的学习更是一种习惯的训练,学生要在实际的英语情境下对自己所要学的那些知识点进行不断的练习,从而使之成为自身的习惯.所以教师不但要制作自己的优质课件,而且要在这个基础上,在课堂过程中随时注意学习的反应和训练,而安排学生的演练在这一方面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学习语法规则、句型或新词汇的运用时,教师可灵活设置情境,要求学生将语言点运用其间进行演练.例如:学with结构表伴随的用法中,教师可随意做几个动作让学生用with结构来描述.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此措施的难点在于教师本身必须有较敏捷的思维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在真实、自然的情景中运用新知识,教师需具备及时创造真实语境的能力,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学生演练中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不常用词汇或错误出现,作为教师应当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及时进行讲解.

〔1〕聂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多媒体教学[J].海外英语,2012(13).

〔2〕王晨,倪育萍.小组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实验分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05).

G642

A

1673-260X(2014)03-0267-03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课件负荷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防止过负荷时距离保护误动新判据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
课件综述——《识字三》
负荷跟踪运行下反应堆一回路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